首页期刊导航|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夏莉

双月刊

1009-8534

szjy2003@263.net

0557-3603519

234101

安徽省宿州市宿符路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本院。面向全国,以学术性、师范性、地域性为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工程测量教学效果的理路

    李壮壮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测量既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一名建筑从业者必修的专业技能。传统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这使得有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岗位。职业技能竞赛的目标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将工程测量职业技能竞赛与其日常课程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专业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还能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最终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岗位的高质量、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职业教育职业技能竞赛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思维下高职物联网系统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武时龙
    72-7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研究计算思维下的物联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概述了计算思维的概念,分析了物联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如信息化平台利用率低、教学结构存在矛盾、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不高以及实验器材的开发和配备不到位等,探讨了计算思维下物联网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主要有转变观念、建立"知识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工程能力"的教学体系、实施多元化教学和加强实践教学等。

    计算思维物联网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三重逻辑探析

    张海珍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使然。历史层面,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切中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脉搏;理论层面,科学性与革命性是近代中国主动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通是近代中国自觉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动因;实践层面,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路径优化研究——以皖北H市为例

    卢景荣刘燕萍
    81-8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皖北地区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在政府的支持下已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当前正在开展第二轮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通过对皖北H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情况进行调研,发现H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存在治理主体单一、资金缺口大、缺少监管机制、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并基于此分别从多元主体参与、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教育、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治理路径,以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

    农村人居环境存在问题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宿州旅游业的营销策略

    李莹莹
    85-8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背景下为了促进宿州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依据新媒体营销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实地调查法及资料收集法,分析了宿州旅游业新媒体营销的实施现状与不足,表现为营销方式单一、缺乏精准导向、公众参与度低、与目标消费者的交流互动少、旅游景区线上线下不能同步、缺乏新媒体专业人才队伍、技术参差不齐等,进而提出系统规划景区的新媒体营销、加强深度互动、提升目标顾客参与度、打造景区特色、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加大新媒体营销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对策。

    新媒体宿州旅游营销策略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特征、成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仲敬哲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对金融改革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然而,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也日益凸显,不利于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与发展,给金融稳定带来了一定压力。在经济新常态下,有效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提高资产质量,这已成为金融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以期助力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管理治理对策

    盘桓、自证、勘破——贡性之诗作的三重境探颐

    汪凌峰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宣城贡性之因诗画名扬于世,其诗作以自然澄怀观道,勘破诗与画的互证交融,从而在家族文脉中凸显出来,于残山剩水中构建起自身诗画体证的格局,将易代之悲转换为融入诗画的人生旨趣。为再现宣城遗民诗人之"遗珠",完善入明遗民诗人群体研究,遂以盘桓、自证、勘破三境,以析其漫漫心路。

    贡性之《南湖集》盘桓自证勘破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四十年外语教学评价研究可视化分析(1984-2023)

    陈爱菊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CiteSpace工具对 1984-2023 年间国内外语教学评价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四十年外语教学评价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并探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外语教学评价研究经历了起步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和波动调整深化期;我国外语教学评价研究的核心作者和机构群尚未形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处在近年来研究前沿。未来应加强研究作者间和机构间的合作,采用更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关注数智赋能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CiteSpace外语教学评价可视化分析

    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孟子》英译本对比研究

    刘一鸣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联—顺应理论以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为基础,将话语分析和话语表达方式的决策两个部分整合起来,译者在源语言认知环境中寻找关联,在译语认知语境中进行动态顺应,这在翻译研究中具有指导作用。文章以《孟子》英译案例分析为基础,探讨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关联—顺应情况,并就其中的差异做出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不同译者对明示—推理线索在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交际世界语境进行顺应的方式不同。关联—顺应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译者背景不同,二是其语言偏好不同。

    关联—顺应理论《孟子》英译对比

    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的理论依据、现实境遇和应对策略研究

    王殿文郭颖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理应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任务。当前,学界对于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的理论依据、现实境遇以及应对策略存在认识不全、理解不深、方向不明等问题。从多个维度解读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的理论依据,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场景等方面分析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的现实境遇,并依托分类思维、系统思维、迭代思维提出推动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高质量发展策略。

    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理论依据现实境遇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