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耳穴压籽法联合静脉镇痛在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应用

    聂秀青范忠琴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耳穴压籽法联合静脉镇痛在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该院收治的54例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27例.对照组进行静脉自控镇痛, 实验组运用耳穴压籽法联合静脉镇痛, 对比两组的疼痛难忍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疼痛难忍率 (7.41%) 显著低于对照组 (25.9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70%) 明显低于对照组 (14.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耳穴压籽法联合静脉镇痛在下肢骨科手术中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会不断上升, 产生较少的不良反应, 因此, 此种方法可以在下肢骨科手术中被广泛推广.

    耳穴压籽法静脉镇痛下肢骨科手术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马宁潘维娜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时间段内诊疗的80例糖尿病足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为参照组 (n=40, 常规护理干预) 、干预组 (n=40, 综合性护理干预) .比较患者血糖水平和心理状况.结果 干预组血糖水平、心理状况显著优于参照组, 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糖尿病足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 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举措, 不仅可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 还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况, 值得推广.

    护理干预糖尿病足精神分裂症价值

    精神分裂症伴下肢骨折非手术患者的护理研究

    连云玲辛翠玉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精神分裂症伴下肢骨折非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 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该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症伴下肢骨折非手术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组患者予以康复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精神病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伴下肢骨折非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 在常规基础护理方法上予以康复护理,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精神分裂症下肢骨护理方法

    温针灸疗法治疗早期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2例临床研究

    杨琪孔凡彩杨艳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温针灸疗法在早期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 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药物组和针灸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VAS疼痛评分, 探究温针灸疗法治疗早期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结果 针灸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药物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药物组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低于针灸组, 针灸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下降更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温针灸在临床早期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更佳显著, 不均具备疏通经络和温经散寒的作用, 还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加快患者临床症状的消除, 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比对单纯的药物治疗, 更加实用、经济和有效, 应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温针灸疗法早期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下肢严重烧伤患者增强日常生活活动锻炼促进康复的疗效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

    毛学飞刘坤潘晓峰王培培...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严重烧伤患者增强日常生活活动锻炼促进康复的疗效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下肢严重烧伤患者5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日常生活活动锻炼的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qualityoflife, QOL) 评分.结果 研究组QOL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下肢严重烧伤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 日常生活活动锻炼的综合性康复护理效果理想, 能够改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健康水平、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降低患者躯体疼痛感, 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下肢严重烧伤日常生活活动锻炼QOL评分

    中医药辅助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刘祥荣徐衍霞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药辅助介入治疗法对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于该院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普通组与研究组各29例患者.普通组患者接受常规介入治疗, 研究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结合中医药辅助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接受介入治疗时结合中医药辅助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普通组患者, 两组间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血液流量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 两组间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选择中医药辅助介入疗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疾病, 对于疗效提升作用显著,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介入治疗中医药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效果

    部分创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马世臣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部分创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该次80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2018年1—10月接收的创伤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将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对其进行观察比较, 判断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原因.结果 经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 导致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有年龄, 糖尿病史, 既往血栓史等.结论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创伤患者,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年龄较高, 有糖尿病, 既往有血栓史, 在治疗时, 应加强监测, 坚持进行踝泵练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研究

    王晓丹刘盼盼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加强护理干预对预防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16例在2017年1月—2018年9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老年患者, 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 (加强护理干预) 和对照组 (常规护理) 各58例.结果 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22.41%) 相比, 观察组患者血栓发生率 (8.62%) 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 (81.03%) 相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94.83%) 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可以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刘继芳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0例, 时间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对照组 (n=50) 实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 (n=50) 加强护理干预, 分析护理满意度、治愈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愈时间以及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效果较好, 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 降低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

    妊娠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对策

    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安玉霞丁治玲宋开玲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应用于预防腹腔镜手术患者患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择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该院行腹腔镜手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是否采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接受普通手术室护理措施, 实验组患者接受干预性手术室护理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 同时血液流速高于常规组患者, 两组间研究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对于科室工作人员的护理评价打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 两组间研究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措施, 可增加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保障, 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手术室护理护理干预腹腔镜手术下肢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