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货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货运
铁道货运

侯敬

月刊

1004-2024

tdhy@rails.cn

010-51874055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铁道货运/Journal 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
查看更多>>本刊为铁路运输刊物。为铁路货运和现代化服务,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以交流国内情报为主兼顾国外情报介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路口岸交接车水平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周峰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口岸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服务我国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口岸交接车水平是衡量铁路口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梳理我国铁路口岸发展现状,阐述铁路口岸交接车水平的基本概念,结合主要铁路口岸交接车水平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将影响铁路口岸交接车水平的因素归纳为站场设施水平不足、后方通道能力受制约、交接检查效率不高、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四大类.针对问题提出从加强国际铁路交流合作、注重运输组织优化、创新部门间合作机制、推动完善规划标准等方面提升铁路口岸交接车水平.研究可为铁路口岸更好服务国际铁路联运提供借鉴.

    铁路口岸交接车因素分析基础设施提升策略

    畅通宁西线枢纽节点南阳西站、信阳北站的策略

    郭凯生何宇浩刘学程大龙...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西线是连接南京与西安的一条国铁Ⅰ级客货共线铁路,东起南京永宁镇站,西至西安新丰镇站.宁西线本身是重要的陕煤外运的东西方向通道,并且横穿多条南北干线,由西向东依次连接浩吉线、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阜六线、淮南线、京沪线.深入了解宁西线整体运输现状,寻找到影响宁西线畅通的两大关键节点,即南阳西站及信阳北站,通过对南阳西站及信阳北站生产作业情况、西峡、商南、小林口列车交接等问题的分析探讨,从机车使用、列车编组、车流迂回、车流均衡运输、补强车站车辆技术检查作业能力、统一列车风压、车站设备扩能改造,多个方面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以期在货运持续增量的大背景下,促进陕煤东出、疆煤外运,提升宁西线整体能力利用率,为浩吉线增量乃至全路整体上量发挥更大作用.

    南阳西站信阳北站宁西线浩吉线货运增量

    铁路集装箱下水业务经营模式及优劣势分析

    王昊
    13-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集装箱下水业务是国铁集团为推进铁水联运业务发展,推出的"一箱到底"铁水多式联运模式.通过近7年的发展,铁路箱下水已经逐步被社会物流企业认可,并呈现高增长的态势.为适应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要求,推进铁路箱下水,大力开展铁水联运已经成为铁路多式联运发展的必然选择.以2022年和2023年铁路箱下水业务数据为基础,阐述了铁路箱下水业务的现状和主要经营模式,从铁路箱和自备箱的报价机制、用箱成本和物流成本等方面进行对比,并对铁水联运业务中铁路箱和自备箱的优劣势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制定灵活价格机制、加大临港堆场建设、优化业务管理模式、创新产品经营模式、丰富铁路箱下水箱型以及拓展境外铁路箱堆场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铁路箱下水业务的优化措施.

    铁路集装箱下水铁水联运经营模式铁路箱自备箱

    一种驮背运输系统站场布置图型研究

    陈辉吴琪王成李成文...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内尚无一套完整的驮背运输标准设备系统,倒运、掏装箱等作业频繁,运输效率低,运输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以QT1与QT2型驮背运输车辆为重要载体,分析驮背运输物流基地总平面布局、场站主要设计参数、铁路运输组织流线、公路交通组织流线,研究物流基地内铁路站场装卸线能力适应性,得出不同系列装卸线有效长的作业能力,分析站场布置图型原则、图型优缺点、驮背运输站场布置图型,从而形成一套标准化、模块化驮背运输站场布置图集.可以将图集成果在驮背运输设计项目中推广应用,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

    驮背运输主要设计参数运输组织装卸线能力站场布置图型

    铁路局集团公司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宋蔚峰冯小芳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运输调度指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守好铁路运输安全的第一道大门,铁路调度指挥音视频安全检查和数据检索分析等调度安全管理的核心工作还主要依靠手动方式来完成,亟需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提升调度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首先研究智能语音分析、智能视频分析和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等关键技术并设计其在调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技术路线;其次分析构建铁路调度指挥安全管理应用需要实现的业务目标;最后按照业务目标要求,详细设计调度人员及安全风险管理、调度语音识别、调度用语考核、调度安全监测、"调度问询"小程序等主要功能.基于人工智能AI音视频分析和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为铁路智能调度安全管理应用注入新活力,可有效提升调度安全考核、主动监测和智能搜索能力.

    语音识别视频分析多模态大语言模型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风险管理

    铁路货运生产作业与管控平台进货流程及界面优化方案研究

    吴荣山伍丽芳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货运生产作业与管控平台作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推动铁路货运高效、智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在现场的实际应用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也将发展为未来铁路生产作业过程中主要使用的系统之一.通过调研广东省内试点站运行情况,发现目前系统存在着手持机优点未突出、客户预约流程存在信息重复录入环节、手动工单派发流程无法批量操作、跳转页面较多等问题.结合现场作业习惯、手持机优势等情况,给出优化的进站预约流程、工单派发界面等方案,提高客户进站预约体验、操作效率以及准确性,促进现场高效作业,引导货运员自主使用手持机进行操作,充分发挥手持机优势,为铁路货运生产作业与管控平台的进一步推行,提高作业效率与货运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铁路货运管控平台优化方案流程

    基于人机融合模式的铁路货运核算制单作业组织优化研究

    刘赫
    45-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铁路货运信息化、内勤业务集中化的推进与发展,货运内勤对生产作业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及一致性提出更高要求.新形势下的核算制单作业在完成日益增长制单任务的同时,应最大限度保证货物运单记载信息及电子数据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分析传统的作业方式存在沟通渠道多元化造成信息可溯性较差、内在影响因素较多造成作业质量较难把控、现场作业数据推送质量不高影响作业质效等问题,提出人机融合作业组织模式,实施梳理规章规定、统一作业流程、总结作业模板、建立自控机制、细化绩效考评等措施,发挥基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的自动作业与人工作业优势,努力解决存在问题,达到提高作业效率、作业质量、管理效能的目的,为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和基础保障.

    铁路货运内勤人机融合核算制单组织优化

    依托网络货运平台开展公铁联运合规问题研究

    王婧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运营铁路主导的网络货运平台,可以有效衔接道路和铁路运输,助力发展公铁联运,降低全程物流成本,为铁路货运"门到门"服务以及物流总包业务等提供有力支撑.以铁路网络货运平台为研究对象,围绕依托网络货运平台开展公铁联运合规问题开展研究,旨在对这一新型业务模式的合规问题进行阐释分析,揭示合规问题并确定合规路径.通过查阅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及研究文献,调研网络货运平台运行发展情况,剖析违规经营典型案例等方法,对铁路网络货运平台的法律属性,以及托运人、网络货运平台、公路运输实际承运人、铁路运输企业、收货人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提出经营资质、业务规则、安全生产责任、数据合规等方面的合规建议.

    网络货运互联网平台多式联运安全生产数据保护

    基于重要性评估的铁路货车终到站停留时间压缩策略研究

    吴志伟
    56-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货运车辆在终到站的停留时间,既能体现车辆的利用效率,又能通过与货物绑定,体现车站内装卸、调度等总体的作业效率.由此,有必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压缩铁路货运车辆在终到站的停留时间,进而加深对车站作业效率的认识,提升车站作业效率.现有压缩策略多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增加作业考核等方式进行,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研究在分析车辆在终到站停留时间构成与影响因素基础上,整理了车辆在终到站停留时间压缩主要方法,进而论证了车辆在终到站停留时间压缩策略中引入重要性评估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车辆在终到站停留时间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估方法,包括相关系数评估和平均下降精度评估,进而得出重要度评估向量.通过选择实际车站数据,计算出该站车辆在终到站停留时间重要度评估向量.最终,基于重要度评估向量,提出了该站车辆在终到站停留时间压缩策略,进一步验证了通过重要性评估优化车辆在终到站停留时间压缩策略的有效性,为提升车站作业效率、优化物流服务能力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铁道运输车辆在终到站停留时间重要性评估相关性分析平均下降精度

    双碳目标下邯黄通道铁矿石运输方案比选

    商霖梁巍李峰白润祥...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转铁"可有效降低碳排放,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对邯黄通道内经由公路、邯黄铁路且采用不同动力类型运输铁矿石的8种运输方案所涉及的直接费用、时效费用、安全费用和碳排放费用建立计算模型,查询或调研获取相关参数,计算相关费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使用柴油卡车的公路运输,使用邯黄铁路运输铁矿石在除时效费用之外的3个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是目前货主的最佳选择;所有方案中碳排放费用在总费用中占比小于1%,通过征收碳税或提高碳税基本不影响货主对运输方式的选择;公路运输中电动卡车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续航里程决定其更适合100 km之内的短途运输.

    铁路运输双碳目标邯黄通道方案比选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