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赵黎 白玲(执行)

月刊

1005-0256

tiyutongbao@sina.com

010-87183059

100061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8周柔性振动杆主动振动训练对拳击运动员步态和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

    汤传德
    82-83,24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柔性振动杆主动振动训练对拳击运动员步态和平衡能力的影响,以便提供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指导.本文研究对象为高校拳击运动员,分为观察组(柔性振动杆训练)和对照组(常规训练).利用 10-Meter Walk Test(10MWT)、Timed Up and Go Test(TUGT)和 Berg Balance Scale(BBS)等评估步态和平衡能力的指标进行8周的干预训练.结果显示:①柔性振动杆主动振动训练显著提高了拳击运动员的步行能力,与常规训练相比更为有效.②在复杂运动任务中,观察组表现出更显著的优势,涉及动作协调、肌肉控制和平衡能力的促进.③柔性振动杆训练在平衡能力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正面效果.

    柔性振动杆主动振动训练拳击运动员步态平衡能力

    弹力带抗阻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耐力、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胡琴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耐力和心肺功能的潜在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法开展研究,通过全面观察一般资料、心肺功能指标和运动耐力等指标,来深入了解弹力带抗阻训练的益处.研究对象为二级乒乓球水平的运动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确保基础水平相似.实验组接受12周的弹力带抗阻训练,而对照组进行正常乒乓球训练.观察指标包括一般资料、心功能和肺功能的评估以及运动耐力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经过弹力带抗阻训练后,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提升,而肺功能指标(如用力呼气一秒容积)也有显著增加.结论: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运动员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产生了积极影响,初步判断是通过改善心肌收缩力和提升呼吸肌肉力量得以实现的.

    弹力带抗阻训练乒乓球运动员运动耐力心肺功能

    可变阻力式训练对啦啦操运动员步态姿势和协调性的影响研究

    余梦娇
    87-8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可变阻力式训练对啦啦操运动员步态姿势和协调性的影响.方法:观察30名啦啦操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可变阻力式训练组,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干预.对照组接受传统训练,而观察组接受可变阻力式训练.结果表明:可变阻力式训练显著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平衡能力、运动速度和姿势控制与协调性.对照组相对较小地改善表明可变阻力式训练对这些方面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建议:在啦啦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中强化可变阻力式训练,以提高整体运动表现、预防运动伤害、提升运动效率.同时,为个性化需求制定可变阻力式训练计划,并持续监测和评估训练效果,以确保训练计划的持续有效性.

    可变阻力式训练啦啦操运动员步态姿势协调性

    竞技健美操A组难度动作技术分析及相关训练方法研究——锐角支撑转体720度(A249)

    黄熠温倩文
    89-9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竞技健美操A249难度为女子选手普遍使用的难度动作——锐角支撑转体720度,属于A组难度中的静力性力量类别,对选手的体能要求较高.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该难度动作的完成标准、技术特点、运动员的使用情况、在比赛中的完成情况、动作的易犯错误以及动作的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帮助我国女选手较快掌握该动作的技术要领,为研究这一高难度动作技术和训练方法的专家学者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完成A249难度动作的要求是:转体过程中除手臂以外身体不得触地,腿部至少达到与地面垂直角度,交换倒手8次以内.②A组难度锐角支撑转体720度是目前国内外健美操比赛中女选手使用较多、A组难度静力性力量类别中女单选手使用分值最高、国内外优秀女选手在成套中常用的难度动作.③A249难度在国际比赛中的使用频率高于国内健美操比赛,国际健美操比赛中女单运动员完成质量较好,我国女子运动员对该难度的完成质量有待提高.④我国女子运动员因在转体过程中难以掌握交换倒手的节奏或倒手幅度过大而常导致动作失败.

    竞技健美操锐角支撑动作技术训练方法

    数字治理视角下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共同体的智治逻辑、发展实践及精准策略

    张欣怡薛新轩
    92-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深度剖析数字治理视角下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共同体的智治逻辑、发展实践及精准策略.研究认为:①立足数字治理视角,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共同体的智治逻辑体现在人人有责——数字化新范式赋能治理共同体、人人尽责——数字技术助推治理共同体、人人享有——数字化新模式驱动治理共同体.②上海市P区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智慧应用、增强技术保障、实施动态考核、制定标准体系开展实践探索,并通过智治驱动、智治赋能、智治研判推进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共同体建设.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精准策略:健全社区数字治理制度,强调价值引领和明确创新原则;健全社区智慧大脑系统,创新治理技术和升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健全社区数字治理体系,优化治理运行条件和创新治理体制机制.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治理社区治理共同体

    数字赋能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困境与优化路径

    鲁浩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数字赋能对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实践困境,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在综合分析供给架构、现实特征基础上,归纳数字赋能下的供给困境:数字化体育设施中设施匹配不均衡,技术普及困难;数字化体育指导服务中地域受限,人才短缺;数字化体育信息服务中信息不对称,平台分散;数字化体质监测服务中技术更新滞后,隐私担忧.据此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社区协同发展;发展在线体育指导平台,开展数字技术培训;建设数字化信息平台,社交化体育信息;设备更新升级,数据隐私保护.

    数字赋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困境优化路径

    困境与纾解:中国草根体育组织高质量发展研究

    唐云豪王立军李宇健
    100-10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体育强国等相关政策背景对中国草根体育组织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发展机遇进行探析,针对草根体育组织的特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提出纾解问题、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草根体育组织作为中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基层体育组织内容、增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与建设、传承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草根体育组织存在身份困惑与冲突、活动组织相对缺乏集中性从而导致无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基础设施与体育配套服务相对不完善、相对缺乏专业指导与管理人员、相关部门对草根体育组织的重视程度存在提升空间等系列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在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作用更加突出.围绕社会对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需求,针对现阶段困境的根源,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纾解建议,旨在为中国草根体育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草根体育组织体育强国困境纾解高质量发展

    关于应用功率负荷参数指导运动健康干预的初步探索及实用方案

    陈浩钟代笛汪芳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应用功率负荷参数指导运动健康干预的初步探索实验,探究可实施的应用功率负荷参数指导运动健康干预的实用方案.方法:基于本团队前期利用S-TAG等可穿戴实时功率监测设备所进行的功率负荷运动健康干预的初步探索工作,评估功率负荷强度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合相关文献及国内外既往经验,形成最终的运动健康干预方案.结果:不同风险水平的人群基于使用S-TAG所进行功率负荷指导的运动干预,心肺耐力均获得了改善,且改善效果与传统方法相当.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出应用功率负荷参数指导的运动健康干预方案,包括形成干预前健康筛查和风险评估、体质测试、功率负荷参数指导的运动健康干预方案和常见不良事件的处置方法.建议:在不同健康水平人群中,运动功率作为运动强度指标指导运动健康干预的方案需规范、个体化;关注运动干预过程中常见不良事件,并在发生时及时处理.

    功率负荷运动运动健康干预运动强度风险评估体质测试

    浅析跑酷参与者运动损伤现状及预防措施——以青岛市跑酷参与者为例

    成宏阔宋佳齐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青岛跑酷运动参与者运动损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具体包括运动损伤频率分析、运动损伤程度分析、运动损伤程度与处理方式交叉分析等,旨在通过在调查了解青岛市跑酷运动参与者运动损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跑酷运动损伤的一般性规律,为预防跑酷运动参与者运动损伤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跑酷参与者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较高,踝关节、腕关节、膝关节是跑酷运动最易损伤的部位,跑酷运动损伤的性质以擦伤、关节扭伤、肌肉拉伤为主,损伤程度主要为轻度伤和中度伤.在运动损伤归因方面,急于突破动作是主要心理因素,体力不足是主要生理因素,技术不够熟练是主要训练因素,同时户外硬地是跑酷运动损伤的高发地带.

    跑酷运动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运动对骨量减少老年人影响效果的Meta分析

    李天香史冀鹏孙嘉禾卫金鹏...
    113-11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评价分析运动干预对骨量减少老年人的影响效果,为骨量减少老年人的运动实践干预提供证据支持,并探讨最佳运动干预方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6个数据库,收集相关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并通过使用Rev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对骨密度T值[MD=0.25,95% CI(0.13,0.37),P<0.0001]、骨密度[SMD=0.30,95% CI(0.05,0.54),P=0.02]、生活质量[MD=-6.33,95% CI(-8.43,-4.24),P<0.00001](QUALEFFO 评分)[MD=2.18,95% CI(0.92,3.43),P=0.0007](SF-36 量表)等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运动干预可以改善骨量减少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预防骨量减少、延缓骨质流失;预达到有效运动干预.建议骨量减少老年人可以进行运动周期为24周(或>12周)、运动频率≥3次/周、时间60min或者30-60min的有氧运动、阻力运动或敏捷运动.

    运动干预老年人骨量减少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