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赵黎 白玲(执行)

月刊

1005-0256

tiyutongbao@sina.com

010-87183059

100061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研究

    王翊宁徐帅帅关海光
    216-21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下,为有效缓解学校体育功利性加重、人文关怀缺失等现实问题,追求塑造完整人的学校体育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寻"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研究认为,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在于:过于重视文明素养,缺乏"野蛮精神";学科融合不足,抑制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场域单一,学校体育氛围不浓;"被动体育"胜于"主动行为",运动惯习难以形成.据此,提出实践路向: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文明"与"野蛮"并重;加快推进学科融合,提升核心素养水平;拓宽学校体育场域,创设全域育人氛围;建立人本主义共识,突破被动体育局面等实践路向.

    "双减"政策学校体育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陕西省中考体育政策工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刘克川
    219-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西省中考体育政策工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陕西省中考体育改革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构建陕西省中考体育政策工具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对陕西省中考体育政策工具制定、执行和绩效3 个层面进行评价,是推进陕西省中考体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检验、完善陕西省中考体育政策工具的有效途径;经过信、效度检验后,本文构建出包含3 个一级指标、6 个二级指标、12 个三级指标以及36 个四级指标的陕西省中考体育政策工具评价指标体系.

    陕西省中考体育政策工具评价

    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宋少卿
    22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阐述教学策略基础理论、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现状、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和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意义的基础上,从目标型策略、方法型策略、内容型策略3 个方面探讨了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综合素质中职体育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双减"政策下农村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研究

    孙朝阳段续来
    225-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介绍课后体育服务发展历程,分析"双减"政策下农村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理论依据与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双减"政策下农村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现实困境:农村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活动内容单一;育人意识薄弱,观念惯习固化:体育资源短缺;监管指导缺位.提升路径:以丰富活动内容为要点,注重地方本土化课程建设;以转变育人意识为重点,创新教学模式;以完善资源配备为基础,聚焦育人阵地;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中心,营造育人环境.

    "双减"政策农村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

    新课标背景下高质量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

    张猛烈陆晶
    229-23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的体育家庭作业设计是践行新课标、坚持健康首位、落实一体化教学的保障,是丰富课程内容、传授结构化项目的重要途径,也是变革教学方式、丰富多元性评价之所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体育家庭作者为何留、留何内容的基础上,以七年级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单元作业设计为例,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高质量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认为,新课标背景下高质量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应在单元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单元作业目标,依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和教学实际状况,确定课时作业目标和作业内容,通过"四个一"的作业模式进行作业布置与实施,并通过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作业内容,从而形成课堂内外的闭环连接.

    体育家庭作业高质量新课标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纾解——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

    张向洋李彦龙武越婷
    23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转译过程的 4 个核心要素(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充分征召、积极动员)为分析框架,对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与纾解路径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各方行动者认同感不高、趋利性博弈、机制不健全、行动力不足等困境,致使"新课标"执行落地缓慢、建设实效不强.据此提出纾解路径:强化行动者自身认同感,激发专业化发展的自觉性行动;夯实利益共同体意识,维持专业化发展赓续性跃迁;打造多元协同培养机制,促进专业化发展全要素参与;不断突显核心行动者,支持专业化发展持续性推进.

    新课标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行动者网络

    体育强国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特色学校发展任务、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

    谭学金汪作朋郭井双罗佳义...
    237-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强国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特色学校发展任务、现实困境进行探究,并提出推进策略.发展任务:利用资源优势,由大力普及转向全面提升;突出整体促进价值,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拓宽培养途径,打牢校园冰雪人才基础;转变发展观念,冰雪项目"双线作战";深化体教融合,探索校园冰雪运动新模式.现实困境:校园冰雪运动整体促进受限;社会力量参与力度较为欠缺;校园冰雪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特色学校评价机制较为模糊.推进策略: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发展;多方参与,整合社会资源;深度挖掘,注重文化育人;制定标准,完善评价机制.

    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学校体育黑龙江省

    高中学生游泳运动员训练大周期安排研究——以北京市育英学校备战全国中学生游泳挑战赛为例

    汤嘉为董琦
    24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北京市育英学校备战全国中学生游泳挑战赛为例,对高中学生游泳运动员训练大周期的安排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高中学生游泳运动员备战训练大周期中,一般准备阶段采用1 天2 练、周日全天休息的时间安排模式;专项准备阶段和赛前训练阶段采用1 天1 练、周一休息的时间安排模式.(2)高中学生游泳运动员的负荷强度一级为有氧低强度训练、二级为有氧中等强度训练、三级为无氧中等强度训练、四级为无氧高等强度训练.(3)高中学生游泳运动员训练大周期每个阶段1 周安排3 次力量训练;专项准备阶段和赛前训练阶段,每周三、周日采用"半陆半水"的训练形式.(4)高中学生游泳运动员训练大周期力量训练采用循环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耐力训练采用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速度训练采用重复训练法和短冲训练法,柔韧训练以静态拉伸法为主,技术训练以持续训练法为主.

    学生运动员游泳大周期训练

    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生存探险类体育课程的困境与纾解路径研究

    杨林李彦龙张向洋卢绪鹏...
    245-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探讨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生存探险类体育课程价值意蕴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生存探险类体育课程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生存探险类体育课的纾解路径.研究认为,将生存探险类体育课程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课中,具有适应现代教学模式发展、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建设、发挥学生运动主体地位等重要价值,但存在着功利化教育观念、危险难度系数较高、课程资源较少、校本课程不成熟、责任规避不清晰等实然困境.据此提出了打破功利化教育观念、加强安全机制与保障、优化课程资源配置、优化提升校本课程、明确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归责等纾解路径.

    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生存探险类体育课程学校体育困境纾解

    体育学科课程思政:理念、实践与实施策略

    张义亮
    249-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体育学科课程思政的理念及其与思政课程的关系,阐述了体育学科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与体育学科课程思政的实践意义,提出了精准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精细设计每节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精心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等实施策略,并针对中学的实际教育环境进一步探讨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以期为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理论参考.

    体育学科课程思政实践意义实施策略中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