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教育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教育管理
现代教育管理

刘国瑞

月刊

1674-5485

bianjibu2004@126.com

024-86591009

110034

沈阳市黄河北大街249号

现代教育管理/Journal 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编发稿件,引导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为教育行政管理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教育管理理论创新提供平台,为教育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典型示范。 主要栏目有:决策咨询、热点研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教育政策、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法制建设、教育督导与评估、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师资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职业教育、比较教育、大学生就业等。 主要读者对象: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者;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高等院校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欢迎订阅《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热切期待广大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赐稿。联系电话:024—86591009。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文明教育的公共价值及培育路径

    陈时见邵佰东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价值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考量,是培育生态公民和建立生态社会的关键.生态文明教育的公共价值具有教育涵养属性、公共管理属性、现代治理属性并存的特点,表现为坚守向善的价值追求、秉持共识的价值认同、遵循在地的价值基础、满足需求的价值准则等主要价值导向.生态文明教育的公共价值生成遵循一定的逻辑,公共理性是生态文明教育公共价值生成的基本前提,义利关系是生态文明教育公共价值生成的重要条件,公共空间是生态文明教育公共价值生成的必要载体.生态文明教育应把创造公共价值作为教育组织的使命,在培育路径上需要坚持生态文明教育的政府主导,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的多元共治,重视生态文明教育的心智构建,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机制完善.

    生态文明生态治理生态文明教育公共价值教育路径

    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背景、使命与展望

    李刚陈玉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教育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不断发展的,它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并贯彻在生态思想教育、生态政治教育、生态道德教育之中.构建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其使命为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引导个人生态观念的改变,以"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促进个人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发展,以生态文明教育创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生活化和数字化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必然转向,社会化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指向.生态文明教育的持续创新与深化实践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模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观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价值意蕴、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

    阙明坤沈阳
    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一体部署、统筹安排,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主张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重视发展教育、提高科学技术、培养各类人才.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科技观、人才观进行了不断的丰富与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在历史演变中日趋明晰,教育是科技、人才的先导,科技是教育、人才的驱动,人才是教育、科技的关键,三者最终共同指向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不是要素之间、子系统内部的单向互动,而是强调系统运行、协同创新.建议系统谋划,加强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全面领导;重点突破,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破除壁垒,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共同体;协同合作,提升科技教育人才整体效能.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赋能高等教育新质人才培养的逻辑、挑战与进路

    于兆吉房一宁鲍卉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要求和发展目标,新质人才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新质人才是指满足人才新质态属性并且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动态性、循环性和市场资本性等新质态属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具有强大的内生逻辑和外在能量,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体系,其中教育为基础,科技为驱动,人才为支撑,三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目前,数字化发展对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产生冲击,产业升级也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的优质输出.为应对现实挑战,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赋能高等教育新质人才培养,建议创立"教育元宇宙"数字化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连接科技的"桥船一体"人才培养模型,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与新质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共同构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高等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新质人才

    区域教育治理的内涵特征、运作机制与实践进路

    李凌艳李铭尧张勋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教育治理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治理理论在区域教育发展中的具体化,它继承了传统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的历史经验,并将治理理论的创新应用于区域教育场域,使区域教育治理呈现出对共在关系的广泛认可、对分权赋能与协商的积极参与、对"公共善"的持续追求三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区域教育治理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运作机制也是由多元主体的共在关系、分权赋能与协商、"公共善"三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渗透构成的.因此,政府、学校、社会推行区域教育治理的实践进路体现在建立共在关系、凝聚价值追求,健全评价制度、平衡分权与协商,激发办学活力、落实自主空间这三个方面上,以确保区域教育得到有效治理.

    区域教育治理治理杠杆教育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共同体

    区域高等教育振兴的思路转换与具体策略——以我国中西部为例

    朱文辉高一卓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是书写好我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的重要篇章.但是在经济决定论作用下,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却形成了三个发展思路:一是依附式发展,等、靠、要思想较为明显;二是模仿式发展,跟跑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三是外延式发展,背离了内涵式发展的初衷等固化思路."经济决定论"造成的制度困境、中西部地区内生文化的驱动、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价值引领决定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振兴应该转换到"提升软实力"的思路上.消除与东部高等教育在软实力方面的差距,需要中西部高等教育在学术评价制度上创造宽松的科研氛围,在学科文化建设上走特色化发展路线,在人才价值的发挥上营造以人为本的软环境.

    中西部高等教育经济决定论软实力学术评价学科发展

    我国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内在意蕴与实践启示

    浦小松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的领导体制不断调整、逐渐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聚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社会整体上把握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顶层设计上关注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与教育规律的关系、在办学治校上理顺党的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在治理体系上协调学校权力运行制度设计与监督机制的关系.

    中小学校领导体制党的领导实事求是自我革命为人民服务

    "双减"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减负治理的特点、经验及启示——基于全国"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的分析

    齐彦磊周洪宇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凝聚了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智慧,形成了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减负方案,为全国中小学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减负模式."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减负治理呈现鲜明特点,主要包括坚持守正创新的思维、突出育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协同育人的结构和强调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减负治理形成了政策助推型治理模式、共同参与型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型治理模式、项目引领型治理模式、数字智能型治理模式、以评促建型治理模式和督导监管型治理模式.基于全国"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小学减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创新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完善校外培训监管机制,规范校外培训治理;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着力提升课后服务品质;构建数字教育治理机制,推动数字治理平台建设.

    "双减"中小学减负治理全国"双减"工作典型案例校外培训课后服务

    教师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依据、时代诉求与战略举措

    李广姜佳含秦一铭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教育强国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持续繁荣的根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师教育本体实践的历史贡献、学科发展的历史规律、伟大进程的历史经验决定了我国必须坚定地走教师教育强国之路.教师教育强国建设要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对新质教师提出的创新要求以及破解教师教育自身主要矛盾的现实需求.锚定"双优先"战略定位、坚持"双提高"战略目标、明确"双激励"战略手段、突出"双进阶"战略要素、构建"双驱动"战略保障是中国特色教师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

    教育强国教师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育人生态视野下教师教学新取向及其实践选择

    罗生全吴晓丽
    9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育人生态牵动着国家教育教学的发展走向.高质量育人生态的建构成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亟须解决的关键命题,而高质量育人生态的建构呼吁着教师教学取向的转变.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育人生态的建构需要坚持三个逻辑,即从片面应试到铸魂育人的认知逻辑、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生成逻辑、从以绩为先到以德为先的发展逻辑.在此建构逻辑下,教师教学取向需实现教学理念、教学主体与教学评价三重维度的转型升级.构建教师教学新取向需要社会、政府、学校、教师等各方共同发力,进一步贯彻高质量育人理念,推动高质量育人实践,探索从单一主体到共生互学、从去专业化到重回专业化的教师角色定位转变,实现从关注成绩到关注育人、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从基础培养到精准培训的教师教育生态转向,进而不断深化高质量育人理念指导实践,着力打造师生协同共生文化推进教学,持续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迈向现代化.

    教学取向育人生态高质量育人教育家精神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