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系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系统医学
系统医学

半月刊

系统医学/Journal Systems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阿奇霉素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

    周士刚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阿奇霉素与小剂量(2 mg/k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价值.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小剂量(2 mg/k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比两组的病情改善时间,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免疫指标.结果 联合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缓解、肺啰音消失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的IL-6为(17.15±2.16)ng/L、CRP为(13.48±3.64)mg/L、IL-8为(24.81±2.94)pg/mL,优于对照组的(20.23±2.79)ng/L、(18.25±4.37)mg/L、(29.27±3.3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2、5.930、7.136,P均<0.05).联合组免疫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给予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阿奇霉素联合应用能加速病情改善,降低炎症反应,促使免疫功能改善,治疗效果较优.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重症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阿奇霉素炎症反应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红霉素对MPP伴喘息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

    范梦雯李宇欣武能舜高燕敏...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红霉素在伴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情况以及肺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MPP患儿,所有患儿均伴有喘息症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行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增用丙酸氟替卡松,比较两组主要症状与体征变化、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呼吸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与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5).观察组咳嗽、发热、哮鸣音以及喘息等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4、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治疗伴有喘息症状的MPP患儿,采用红霉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的方案,能够提升整体疗效,促进主要症状的消退,改善患儿的肺部功能.

    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科喘息丙酸氟替卡松红霉素肺部功能

    血清AMH和子宫附件B超参数在女童快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的早期预警价值

    邓建荣肖小兵彭丽君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和子宫附件B超参数在女童快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女童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快速进展的指标分为慢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SP-CPP)组和快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RP-CPP)组,各30例,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女童为对照组.所有女童均进行血清AMH和子宫附件B超检测,统计并分析3组女童的临床指标以及早期预警价值.结果 SP-CPP组与RP-CPP组的血清AMH(3.79±1.24)ng/mL、(2.63±0.31)ng/mL低于对照组的(5.30±1.5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40,P<0.05).RP-CPP组的血清AMH相较于SP-CPP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CPP组与RP-CPP组的横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CPP组的纵径、前后径、子宫体积均低于RP-C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CPP组与RP-CPP组的卵巢超声参数相较对照组更高,且RP-CPP组高于SP-C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体积早期预警女童快进展型CPP的AUC为0.789.结论 AMH和子宫附件B超参数对女童快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具有一定的早期预警价值,且子宫体积的预警价值最高.

    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早期预警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子宫附件B超参数

    罗哌卡因联合艾司氯胺酮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研究: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李继成刘丹丹周海峰骆习珍...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罗哌卡因联合艾司氯胺酮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分娩镇痛提供新的选择.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在孝感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60例产妇,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分组,每组80例.对照组接受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麻醉镇痛,观察组接受罗哌卡因+艾司氯胺酮麻醉镇痛.对比两组麻醉阻滞情况、镇痛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1~T5时,观察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补救镇痛的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3.75%(3/80)低于对照组的 12.50%(10/80)(χ2=4.103,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艾司氯胺酮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表现出良好的麻醉阻滞效果,对下肢的运动功能影响更小,镇痛起效快,补救镇痛次数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罗哌卡因艾司氯胺酮硬膜外分娩镇痛麻醉效果安全性

    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不良反应及效果的影响

    张雁亭曲晨慧赵楠
    173-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不良反应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在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同步放化疗,研究组联合应用同步放化疗、免疫治疗.对比两组疾病控制率、血清肿瘤标志物、癌因性疼痛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为87.50%(42/48),高于对照组的68.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7,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鳞状细胞抗原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研究组对癌因性疼痛、癌因性疲乏测评的分数均较对照组分数更低,研究组关于生活质量测评的四项分数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免疫治疗,可增强患者的近期疗效,控制肿瘤进展,减轻癌因性症状,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且不良反应未增多,安全性可靠.

    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免疫治疗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及对FOXA2、p27kip1表达水平影响

    高俊霞张颖杨晓霞
    17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XELOX)治疗晚期胃癌及对叉头框蛋白A2(re-combinant forkhead box protein A2,FOXA2)及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抑制物(cyc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p27kip1)表达水平影响.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9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XELOX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FOXA2、p27kip1、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08%(37/48),高于对照组的56.25%(2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8,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FOXA2、p27kip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效果良好,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FOXA2、p27kip1表达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

    晚期胃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特瑞普利单抗临床疗效

    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李刚张晨静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中施以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1-12月于扬州市中医院推拿科就诊的64例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每组32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推拿手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分析两组的疼痛情况、治疗效果以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压痛评分(1.28±0.19)分及疼痛评分(2.04±0.43)分均低于常规组(2.00±0.23)分和(4.06±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53、16.004,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个月及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推拿手法及刺络拔罐疗法用于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复发率低,治疗效果显著.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肩背部推拿治疗刺络拔罐治疗效果

    乳突刺骨术、面部拨针与经筋刺法并用对贝尔氏麻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研究

    滕治江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突刺骨术、面部拨针与经筋刺法并用对贝尔氏麻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3年5月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贝尔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联合乳突刺骨术、面部拨针与经筋刺法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面神经功能、面部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面部功能损害评分总分(33.67±2.29)分低于对照组(40.31±3.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8,P<0.05).结论 乳突刺骨术、面部拨针与经筋刺法并用对贝尔氏麻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效果,相较于单纯针刺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贝尔氏麻痹乳突刺骨术面部拨针经筋刺法

    他汀类药物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效果评价

    刘妮娜宗敏李菊芳
    19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8月苏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非洛地平缓释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血压水平、血脂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血脂指标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1/20),低于对照组的35.0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5).结论 采用他汀类药物结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可以提升疗效,改善血脂水平,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非洛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血压血脂不良反应

    肝脾相关理论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思路

    徐爱香马腾贾丽丽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病,病位在胃,但发病与肝脾密切相关.本文基于肝脾相关理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情况进行研究,阐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脾相关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分析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于肝脾相关理论的治疗思路,指出治疗应当契合肝脾不调的病机,疏肝健脾,双管齐下,各有侧重.同时根据患者病证特点,气血同调,平衡虚实与通补.最后从现代医学角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脾相关治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本病中医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肝脾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