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匡镜明

月刊

1001-960X

adge@bit.edu.cn

010-68912292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5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ournal 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高等教育专业理论刊物。贯彻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方针,围绕研究生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与探讨,交流各高校、科研单位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学术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培育:理论研究、制度设计与改革实践

    梁传杰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高校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培育这一主题,以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为案例,梳理总结了该成果奖培育的理论研究、制度设计、改革实践,进而从一般意义上提出高校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培育的启示借鉴: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要意义,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主动聚焦研究生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构建理论研究、制度设计、改革实践完整链,积极打造研究生教育改革引领示范标杆.

    教学成果奖理论研究制度设计改革实践研究生教育

    基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跨建制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构建

    李金龙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教融合"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内涵、协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底层理念、关键举措与内在要求.面对科教融合进程中存在的"科融教难融""物融人难融""面融实难融"三大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国家科研机构跨越建制壁垒,共同探索出组织融合、学科融合、要素融合、制度融合四大有效路径并取得良好成效.实践证明,基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必须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使命引领下履践守正创新的教育共识、在高质量衔接互补合作进程中筑牢科技创新的教育根基和在高水平治理体系能力基础上共建有序运行的教育生态.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科研机构科教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研究生教育

    农林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双能"导师队伍建设研究——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新实践

    罗黎敏黄坚钦沈希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校普遍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产业实践经验缺乏、校外导师专业指导能力偏弱、校内外双导师制协同指导效益难以有效发挥等问题,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势和科技下乡、人才下沉、深入"三农"的实践特性,建设农林专业学位研究生特派员导师队伍,在解决产业实际问题进程中,提升校内导师实践指导能力与校外导师专业指导能力,并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激发双师协同指导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的"双师双能"导师队伍建设新路径.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双师双能科技特派员制度研究生教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黄飞刘心报吴红斌解光军...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办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合肥工业大学以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探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两融合、三并用、六协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案例赋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5W"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胡海波周洁卢海涛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发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尚存诸多发展矛盾,江西财经大学以案例为载体,遵循案例驱动专业学位研究生"理实融合"能力培育、强化"持续发展"特色属性和"中国管理"精神内涵烙印的"三个驱动"变革理念,把握"用案例讲好中国管理故事"的核心,围绕Why、Who、What、When和Where五个"W"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5W"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构建起支撑该培养模式的"154"实践应用体系.

    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研究生教育"5W"培养模式中国管理故事

    纪检监察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

    过勇李尚翼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中,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意义重大.基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总体要求,纪检监察学人才培养体系应重点解决纪检监察学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素质与能力要求、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四个密切联系的关键问题.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需综合考虑纪检监察学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定位、学生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平衡三个因素.在素质与能力要求方面,可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个维度开展系统的构建.在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方面,既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分层次、有侧重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要科学构建以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方向选修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及促进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的双向互动.在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方面,应在统编教材基础上构建分层次、多样化教材体系,推动案例教学方法的广泛运用与案例开发,以及开发面向更广泛学生群体的通识教育课程.

    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

    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以地球物理学科为例

    卢绍平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相关行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承担了该领域科研技术转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为此,初步探索了面向地球物理学科的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集学科交叉融合、企业需求导向以及国际化跨越式发展为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模式在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以及推动地球物理学科发展方面的潜在优势.

    研究生培养应用地球物理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

    "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的困境与预防

    包水梅陈志华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为当前我国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落实"国优计划"面临系列挑战,如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内源性动力不足、教师教育基础薄弱、组织运行机制不健全、培养模式有待创新、"乐教适教"优质生源甄选困难等.提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应转变价值观念,承担基础教育高水平师资培养的重要使命;调整教育学院定位,组建精良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协同组织机制,充分发挥"国优计划"各参与主体作用;创新培养模式,助力"国优计划"实现科学家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建立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促使毕业生乐教、适教、胜教.

    国优计划研究生教育教师教育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培养模式科学家型教师

    以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

    王顶明黄葱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博士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最佳结合部,对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面临着培养模式和学科结构不完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程度不深、无法及时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现实问题,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在创新博士生培养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优化人才培养规模结构、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提升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发展新动能.

    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拔尖创新人才

    场域视角下导师与研究生科研协作的影响因素及实施路径分析

    韩霞杨明一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师与研究生作为研究生教育场域最主要的行动者,其科研协作联结着研究生教学场域、科研场域和实践场域.基于场域理论,结合案例样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导师与研究生科研协作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定量刻画并厘清其内在的逻辑机理,探讨导师与研究生科研协作的具体实施路径.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就科研协作中导学主体的转换与塑造、导学互动与关系韧性、科研惯习培养与自主创新的联系以及科研协作资本及制度的张力与弹性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

    场域科研协作导生关系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