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小学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小学教学参考
小学教学参考

邓国勋

旬刊

1007-9068

707055263@qq.com

0771-5860509、5860155

530023

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7号广西教育学院内

小学教学参考/Journal Reference for Primary School Teaching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小学教师辅导刊物。具有资料性、实用性、时效性的特点,根据小学教师的需要,配合教学进度,提供实用的教学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选·精构·精评:基于"S-P-E"模式的科学项目式学评探索

    赵一凡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科学学科非纸笔测评的开展存在着评价低效、组织零散、观念陈旧等问题,项目式学评是针对非纸笔测评的局限性而提出的一种新颖的非纸笔评价方式.以三年级下册"我是亚运体验官之开幕式导演"学评项目为例,教师基于"S-P-E"模式,即精选项目(Select)—精构项目(Plan)—精评项目(Evaluate),从"基于教材,确立项目""把握要素,系统规划""关注发展,量化表现"等方面开展小学科学项目式学评活动,旨在培育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促使小学科学评价向改革深水区推进.

    小学科学项目式学评"S-P-E"模式

    科学课堂中跨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为例

    李海侠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教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科学新课标及科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与归宿确定教学目标,把科学教学与劳动、数学、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聚焦科学教材,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科学教学跨学科学习设计实施

    谈科学大单元"循证"学习样态

    沈晓峰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科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持续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建构大单元"循证"学习样态,以"拼图式循证",绘生物全景图谱,强化学生的归纳演绎思维;以"爬梯式循证",展物质项目组,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以"螺旋式循证",创宇宙仿真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初步的哲学观念,能从根本上推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循证"学习样态

    科学概念教学实施策略

    孙韬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念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正确理解科学概念有助于学生科学学习质量的提升.在小学科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知识基础、借助科学实验、通过知识迁移及概念整合等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完善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小学科学概念教学知识基础科学实验迁移整合

    信息科技教学中的真实情境创设

    李剑雄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科技主题教学是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开展信息科技教学时,应注重创设主题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在情境中挖掘问题,在情境中激活思维,以激发学生对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科技真实情境信息素养

    在信息科技教学中融入Scratch的实践探索

    蓝桂香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Scratch编程软件融入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可从深挖教材资源、优化教学方案、组织探索活动、延伸训练维度的角度出发,利用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Scratch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具有丰富的助学价值,教师要结合基本学情,切准编程软件的融入契机,为信息科技教学注入丰富动力.

    信息科技教学Scratch学习活动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信息科技教学策略

    李阳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将学科核心素养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是有机组成部分.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因而极其关键.教师要从宏观视域出发,对教法学法进行筛选和创新,通过情境导学、信息提取、操作演示、精准训练、反思归纳等策略,帮助学生形成高阶思维.

    信息科技教学计算思维核心素养

    地域文化视角下"仓前符号"数字化课程建设与探索

    戴林强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数字化技术手段,运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化教学方式,开发与实施数字化课程,有助于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地域文化视角下"仓前符号"数字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充分挖掘区域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强调数字化资源的综合性开发与运用,引领学生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并以图文设计、模型制作、智能创造等形式进行展示,实现对区域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地域文化仓前符号数字化课程项目式学习

    博悟课程校本化研究与实践——以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开展的芭蕉香火龙校本课程研究和实践为例

    蒙海莎杨璐萌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为了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深入学习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博悟课程,依托本土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设一系列校本课程.以广西区级非遗项目——芭蕉香火龙的校本课程为例,通过拓宽学习场域、开展学科融合、创新学习路径,研究与实践校本化的博悟课程体系.

    博悟课程校本化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准众筹:走向教育共富的城乡共建体帮扶行动研究

    侯军波葛林高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城乡教育共建体办学模式,对促进教育共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现实中难免出现主体失语、项目窄化、程式固化等问题.在共建过程中,可将区域内不同发展层级的教师组合配对,众筹若干和谐的"1+X"跟岗团队及项目主题,以"四位一体"管理范式指向区域教师能力发展,从而促进共建体实现从"边缘参与"到"深度合作"的转变.

    教育共富城乡共建体帮扶行动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