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晏筱梅

月刊

1006-284X

xxjxyj@qq.com;xxjxyj_zhb@163.com

0791-86705770

330008

江西省南昌市抚河北路291号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Journal 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为我社在2010年全新打造刊物,主要展示小学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和介绍学校管理实践经验,名家们的教育研究、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以及名校的治校理念。主要栏目:教材解读、名师在线、专题研究、名校访谈、治校方略、班级兵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种子

    赵婀娜
    1页

    立足"人和"文化,培养"六质"少年,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样态

    张婕
    5-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是时代之需、发展之需、现实之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十余年来秉持"人和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由学校携手家庭、社会的"人和"育人体系,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的新生态:贯彻"人和为魂,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是协同育人的思想保障;明确协同育人的多元主体关系是协同育人的关键举措;建设三级家长课程、六质校本课程、社会名家课程等是协同育人的互动载体;建设信息化、智慧化校园是协同育人的技术支撑.在人和文化理念体系的整体浸润下,学校开展协同育人工作,保障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了家长全方位深度参与、引领了教育协同发展新生态.

    "人和"文化"六质"少年家校社协同育人

    浅析跨学科课程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以乐群实验小学S教师为例

    王树宏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教学是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新思路,跨学科课程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跨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其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是否也得到了发展,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以S教师为个例,从知识维度、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对跨学科课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跨学科课程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跨学科教师专业发展

    青岛升平路小学"悦成长"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初探

    张菁华宋春松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悦成长"评价体系的建立,力求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既体现了立德树人,又兼顾了全面发展,并将较为抽象的育人目标转化成具象化的成长实践,让学生们在受到激励的潜移默化中不断获得成长的力量.

    "悦成长"评价体系构建评价实施评价成效

    新入职教师岗位适应性常见问题及策略研究

    赵璐
    15-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圳作为全国的改革先行示范区,近年来学位建设跑出了"加速度",新教师引进开启"成批次"加速模式.但新入职教师往往会面临诸多的岗位适应性问题,直接影响着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笔者将目标聚焦新入职教师,尝试对其岗位适应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为学校提升新入职教师的岗位适应性提供可参考的策略建议.

    新入职教师岗位适应对策研究

    应用监测数据,力促学校德育工作提质增效

    王华斌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测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学校应当正确认识监测的价值和作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解读数据、发现问题,精准施策,以完善教育功能,擦亮生命底色,促使德育工作提质增效.学校基于监测的德育实践探索表明,强化德育的顶层设计,注重课程建设,加强家校共育,是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举措.

    监测德育工作措施

    基于"沉浸式"教学的红色教育实施途径的探究

    袁海澜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教育,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学生对红色文化兴趣不高、距离疏远.学校以"沉浸式"教学方式,通过环境设置、策略引导、资源提升三个环节逐步推进,让学生从感触到感动、从了解到理解、从认知到认同,多维度、多层面、多空间地让红色教育深入学生生活,让红色文化深入学生头脑,让红色精神深入学生内心.

    沉浸式红色教育学生内心

    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德育途径

    林慧珊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以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为切入点,通过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特色活动、班级生活、研学旅行、学生评价、心理团辅等不同层面来聚焦学生整体及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最终达到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以及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提高的目的.

    核心素养积极心理品质德育途径

    浅析如何将"农耕"教育融入美术课堂

    郑超凡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化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教学不断地得到全新发展.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触发学生内心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艺术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形成情感的共鸣,达到情感与知行的统一.本文以"小学美术"为研究对象,对于"小学美术课程教育融入'农耕'教育的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农耕"教育小学美术学生农耕园

    指向儿童成长的小学"玩学创"课程基地建设

    李强俞芳芳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玩学创"课程基地是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它立足现今着眼于学生未来学习、生活所必需的素养而运用物型课程理念开发以探究为中心的"玩创"空间,依据具身认知理论开发学生可体验、可实践、可探究的主题学习活动,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结,关注学生经验与能力的发展,培育学生"爱探究、善实践、乐创意"的品格和素养.

    儿童成长"玩学创"课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