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金昱

季刊

1000-1824

yxxb@ybu.edu.cn

0433-2660262

133000

吉林省延吉市局子街1327号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Yanbia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反映本校医学科学研究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我校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为综合性高级医药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本校医学科学研究成果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多学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的PEST-SWOT分析

    王磊才陈玲玲徐朗
    227-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已受到医院管理者的普遍重视,但医疗质量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质量控制组织职能不够清晰、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缺乏信息化平台等.因此,本研究基于外部宏观环境模型(PEST)和态势分析法(SWOT),构建PEST-SWOT分析矩阵,通过分析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适合当前医院发展现状的多学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建议,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多学科医疗质量控制PEST分析SWOT分析

    医院-虚拟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公益组织四级联动模式在儿童青少年T1DM患者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中的探索与应用

    吴晓如涂佳佳严欣妮廖智美...
    230-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构建医院-虚拟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公益组织四级联动一体化新模式,为支持制定1型糖尿病(T1DM)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以专业主任医师为支撑的多学科医疗团队、以虚拟社区为基本结构单元的同伴支持互助团队、以T1DM患者为骨干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以公益组织为后援的联结平台的一体化新模式,以期解决卫生资源短缺的问题,为儿童青少年T1DM患者持续提供支持.

    T1DM四级联动模式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同伴支持

    严重精神障碍者肇事肇祸影响因素特征研究

    林景黄航郑成畴黄东...
    23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严重精神障碍者肇事肇祸的影响因素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1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严重精神障碍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患者的危险行为进行评估,评分>4分为危险组,评分≤4分为无危险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分析影响严重精神障碍者肇事肇祸的危险因素.结果:危险组与无危险组的年龄、经济情况、病程、服药规律性、自知力、是否参加社区康复服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服药规律性、自知力以及是否参加社区康复服务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者肇事肇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需要加强对病程长、未规律服药、自知力差以及未参加社区康复服务严重精神障碍者的监管工作,减少其肇事肇祸行为.

    严重精神障碍肇事肇祸服药规律性自知力影响因素

    532nm激光治疗倒睫的效果

    汤畴旺张采华郑上椿
    237-23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532 nm激光治疗倒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倒睫患者(共70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化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532 nm激光治疗.病情复发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532 nm激光治疗.A组患者进行首次治疗功率为200~250 mW,病情复发后进行治疗功率为250~300 mW.B组患者进行首次治疗功率为300~350 mW,病情复发后进行治疗功率为350~400 mW.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疼痛症状评分.结果:第1次治疗后,A组患者对治疗配合率高于B组患者(P<0.05);A组与B组患者治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病情复发率高于B组患者(P<0.05).第2~3次治疗后,A组与B组患者对治疗配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愈率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病情复发率高于B组患者(P<0.05).第1次治疗后、第2~3次治疗后,A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睑缘畸形和瘢痕,对其视力未产生影响.结论:532 nm激光治疗倒睫是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532 nm激光治疗功率不同,患者治愈率和病情复发率也存在差异,应结合实际情况,为其合理选择治疗功率,以提升其治愈率.

    532nm激光倒睫临床效果

    在一站式多模态CT扫描指导下进行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朱利欢黄婉华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一站式多模态CT扫描指导下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将发病时间为4.5~6.0 h的患者设为A组(28例),将发病时间为6.1~8.0 h的患者设为B组(32例).对两组患者在一站式多模态CT扫描指导下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A组患者NIHSS的评分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mRS的评分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预后的良好率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在一站式多模态CT扫描指导下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较好.

    急性脑梗死一站式多模态CT扫描溶栓治疗

    基于生物信息学对肺腺癌核心基因的预测及验证

    蒋翔黄奕婵陈少婷谢文俊...
    24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对肺腺癌核心基因进行预测及验证.方法:采用GEO数据库收集肺腺癌数据集,采用R软件处理,收集36例肺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及邻近正常肺组织样本并验证表达水平.结果: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卷曲结合、糖胺聚糖结合、肝素结合和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Wnt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肿瘤蛋白多糖三条通路与之密切相关.7个核心基因中,5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PBP、ADRA1B、CDCA8、CENPA和NMUR1.结论:PPBP、ADRA1B、CDCA8、CENPA和NMUR1基因可能是肺腺癌潜在生物标志物.

    肺腺癌生物信息学GEO数据库差异表达基因

    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小儿尿道结石的效果

    仇兆乾王炳晨
    249-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小儿尿道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5例小儿尿道结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儿进行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结果:这些患儿一次碎石成功,手术时间15~40分钟,平均约25分钟.术后2~5天,这些患儿完全排净碎石.这些患儿无尿道疼痛、排尿困难及尿道狭窄等不适症状.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是治疗小儿尿道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尿道结石小儿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

    陈镕郭先菊
    252-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S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60例S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掷骰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进行rTMS治疗)和观察组(30例,进行rTMS联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及血清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表(RBANS)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rTMS联合齐拉西酮治疗SCH,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认知功能,促进其神经营养素的生成.

    重复经颅磁刺激齐拉西酮精神分裂症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帕立骨化醇冲击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效果

    耿雪鑫
    25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帕立骨化醇冲击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哈尔滨京恩肾病专科医院收治的120例SHP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两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血液透析联合帕立骨化醇冲击治疗.给予B组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帕立骨化醇冲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水平和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帕立骨化醇冲击治疗SHPT,可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其血清PTH的水平,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通量血液透析帕立骨化醇

    胸腹联合心肺复苏在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倪诤马素霞张楠
    258-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胸腹联合心肺复苏(CPR)在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呼吸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26例),分别对其进行常规的胸外按压CPR治疗、胸腹联合CPR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存率、生存出院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持续进行30 min CPR后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乳酸水平(La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腹联合CPR应用于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中,能有效促进患者ROSC,缩短复苏时间,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值得推广.

    胸腹联合心肺复苏急诊呼吸心脏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