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王丽 黄正明

旬刊

1673-7210

yyzx11@vip.163.com

010-59679533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Heral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相关生活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影响

    王燕睿陆雅婷罗世杰王世琦...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相关生活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门诊及海运仓、北新仓、北新桥、樱花园社区的765人进行调查.结合既往诊断、胃镜报告、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问卷评分将受试者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运动、睡眠质量、心理因素,分析影响GERD发病的因素.结果 694人纳入最终研究.两组人均月收入、常住地、睡眠障碍、饭后久坐、饭后平卧、高腹压活动、运动强度、工作强度、快速进食、饱餐、粗粮、油脂丰富、豆制品、蔬菜、水果、饮食偏烫、嗜食生冷、嗜食酸性、嗜食甜食、饮食偏咸、烟熏食物、流食或半流食、宵夜、规律饮食、焦虑、抑郁、饭后-入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强度(中等)、豆制品、规律饮食是GERD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人均月收入(5 000~<20 000、≥20 000元)、睡眠障碍、高腹压活动、工作强度(中等、较大)、饱餐、饮食偏烫、嗜食酸性、烟熏食物、焦虑、抑郁是GERD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GERD发病的生活方式种类繁多,临床应给予针对性的身心干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调整,实现生活方式临床化,以减少及预防GERD的发生.

    胃食管反流病生活方式影响因素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变应性鼻炎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发病机制探讨

    苏轶楣滕腾王倩倩徐英...
    109-116,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鼻黏膜细胞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探索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关键基因.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5名健康对照者鼻上皮细胞样品和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上皮细胞样品的芯片数据(GSE43523).应用R语言中"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运用STRING数据库来构建所筛选差异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中的"Cytohubba"筛选关键基因;并采用DAVID数据库对选定的差异性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途径探讨;通过ImmuCellAI数据库分析GSE43523芯片数据的24类免疫细胞的含量及比例.选取2023年9月至12月青岛市中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手术中收集的1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用于进一步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274个差异表达基因,包含上调差异表达基因144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130个.基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获取5个关键基因,即CD80、CD69、EPAS1、MYOM2和ATP12A.GO功能富集显示,在生物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合成过程、NF-κB信号通路等;在细胞组成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外间隙、质膜的组成部分等;在分子功能中,差异表达基因参与NAD活性、ATP酶结合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铁死亡信号通路、凋亡信号通路等.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活化的CD4天然细胞、CD8天然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黏膜组织中CD80和EPAS1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而CD69、MYOM2和ATP12A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274个与变应性鼻炎密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得到了5个重要基因,为变应性鼻炎的早期诊断、干预治疗以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变应性鼻炎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分析关键基因免疫浸润

    基于列线图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再发第二原发性甲状腺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杨倩倩夏源张云飞杨桂云...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女性乳腺癌患者再发第二原发性甲状腺癌(SPTC)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456例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320例)和验证集(136例);训练集根据患者有无发生SPTC将其分为再发SPTC组(160例)和未再发SPTC组(160例).分析女性乳腺癌患者再发SPTC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集用于外部验证;模型评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结果 再发SPTC组和未再发SPTC组体重指数(BMI)、焦虑或抑郁、甲状腺基础疾病、乳腺癌最大肿瘤原发部位、分子分型、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PR)状态、Ki-67计数和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OR=2.085)、焦虑或抑郁(OR=2.176)、甲状腺基础疾病(OR=6.525)、PR状态(OR=3.387)是女性乳腺癌患者再发SPTC的危险因素(P<0.05);Ki-67计数(OR=0.987)和淋巴结转移(OR=0.376)为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和0.824;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准曲线总体趋势接近理想曲线;在0.22~0.88阈值范围内,模型表现为正的净效益.结论 根据影响因素构建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再发SPTC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效能,可为开展早期临床评估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乳腺癌甲状腺癌列线图预测模型风险因素女性护理干预

    T1期乳腺癌超声征象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薛婷婷高晋南薛继平邢君...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征象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与T1期乳腺癌(最大径均≤20 mm)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乳腺超声检查的T1期乳腺癌患者213例,根据术后病理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57例)与淋巴结未转移组(156例).以同侧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为因变量,将两组原发灶及同侧可疑腋窝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征象、原发灶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均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声征象与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原发肿瘤高回声晕、Emax及可疑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回声晕(OR=3.604,P=0.034)、高Emax(OR=1.013,P<0.001)及可疑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3.0 mm(OR=5.970,P=0.001)是T1期乳腺癌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肿瘤具有高回声晕、高Emax和可疑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3mm的T1期乳腺癌更容易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超声乳腺癌剪切波弹性成像淋巴结转移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针刀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朱金超方婷王小乐杨煜乾...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国内外可视化针刀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今后拓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与可视化针刀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2月.利用CiteSpace 6.2.R6、VOSviewer V 1.6.20软件对发文时间、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数据处理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557篇文献,其中中文数据库532篇,英文数据库25篇.可视化针刀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态势.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分别为修忠标、李石良,发文最多的机构分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超声引导、肩周炎、针刀松解"及"knee osteoarthriti、ultrasound guidance、diagnosis"分别为中英文文献共现网络重要节点;刃针、临床疗效、经筋理论为中文文献近期出现的突现词.结论 可视化针刀领域目前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研究热点多集中于超声引导下的可视化针刀治疗肩周炎、腱鞘炎与膝骨关节炎等临床研究,未来短期趋势倾向于经筋理论等指导下的可视化针刀临床机制探讨.

    可视化针刀文献计量学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

    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用药经验

    贾一凡李耀洋杨丹吴群励...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用药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以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为载体,采集梁晓春教授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门诊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信息,构建数据库并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病案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总结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治则治法和用药规律.结果 共整理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验方301则,中药211味.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为桑白皮、菟丝子、鸭跖草、女贞子、鬼箭羽、倒扣草等.性味多甘寒,归经多属于肝、脾、肾经.用药关联分析得出最核心的药物组合为:菟丝子-女贞子、菟丝子-倒扣草、菟丝子-鸭跖草、菟丝子-桑白皮、女贞子-倒扣草、倒扣草-土茯苓、女贞子-桑白皮、女贞子-鸭跖草.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处方为:女贞子-菟丝子-桑白皮-鸭跖草-鬼箭羽-倒扣草、鸭跖草-桑白皮-葛根-丹参-菟丝子-女贞子、女贞子-鸭跖草-菟丝子-桑白皮-川芎-鸡血藤、桑白皮-菟丝子-荷叶-鸭跖草-女贞子-川芎.结论 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以活血化瘀、祛痰泄浊、补虚扶正为主要治疗原则.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挖掘用药经验梁晓春

    王笑民教授治疗乳腺癌处方用药规律探析

    薛娜李欣许炜茹于明薇...
    146-15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统计和收录王笑民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病案,分析王教授诊治乳腺癌的思路及处方用药经验.方法 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诊断明确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经筛选后采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软件"统计报表"及"数据分析"功能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王教授治疗乳腺癌常用药物、性味归经、核心处方及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313首有效处方,涉及145味中药,出现频次排前3位分别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和黄芩.药物四气分布以寒、温、平为主;五味分布以甘、苦、辛常见;归经分布以肝、脾经为最多.最终得出5个药物核心组合及5首新处方,其中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新处方2首.结论 王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主要从肝、脾入手,以疏肝健脾、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和引火归元治则为主.

    乳腺癌王笑民数据挖掘用药经验组方规律

    从"土枢四象"探析王海强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王晗孙大沙田家华周文辉...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元御认为"土枢四象"与"肝升肺降"是保持人体气机正常运行的关键.现基于该理论,试以中医理论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CAG提供更多思路.王海强教授认为CAG核心病机为中土亏虚,水湿困阻,临床表现由脾胃失和,肝气不畅,肺气不通,气机壅塞中土所致.中土如轴,肝肺如轮,轮运轴转,轴运轮灵,故治疗CAG应注重调畅中土,斡旋气机流转,肝肺升降相得则诸症自除.王海强教授调畅中土气机善用半夏泻心汤,升举肝木善用达郁汤,沉降肺金善用下气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四圣心源》土枢四象肝升肺降

    程良斌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瘙痒症的临床经验

    王杰周涛喻凯凯程良斌...
    15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医学对胆汁淤积性肝病诊疗方案日趋成熟,但对其并发症即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瘙痒症还在探索中,由于缺少特效药物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瘙痒症临床收效欠佳.程良斌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治疗工作,在治疗中总结经验,认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瘙痒症病因包括血热生风、湿热相搏、血虚风燥和瘀血阻络,主要病机为气血失和、生风化燥.治疗中程教授采用内外同治法,内治主张分期论治,强调化瘀祛风的重要性;同时善用解郁安神法改善患者因瘙痒导致的焦虑、失眠等精神类问题.外治则采用中药熏洗,根据瘙痒不同症状及体征临证选方,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胆汁淤积性肝病瘙痒症临床经验中医药

    天津某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与效果评价

    赵峰刘平阎涛王春阳...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情况,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模式实践探索的效果.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3月至2024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获批等项目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4月开始实施完善科技人才体系、加强培育辅导、提高项目支撑及营造科研生态的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数、获批项目数和中标率,评价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2023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共获批4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较2022年增长22.22%;获批3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较2022年增长138.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标率为15.66%,较2022年增长133.70%.2024年相比2023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425项,增长75项,增长率高达21.43%;其中面上项目为213项,增长74项,增长率高达53.24%.近5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分布于全院34个科室,其中神经外科18项、神经内科17项及神经所17项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获批项目分布于31个科室,其各科室获批项目数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存在不一致性.结论 目前采取的基金管理模式有助于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今后还需从下沉科室+精准服务,做到针对性管理;进一步加强新职工培训,促进后备人才成长;落实科研课题过程管理,用好"前一桶金"等方面加以提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培养科技人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