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王丽 黄正明

旬刊

1673-7210

yyzx11@vip.163.com

010-59679533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Heral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丝状噬菌体作为胶质瘤治疗载体的应用进展

    宋钰辉王忠张晓军杨蔚然...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质瘤的术后治疗包括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因此治疗载体的选择尤为重要.丝状噬菌体凭借其血脑屏障穿透力强,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携带多种外源性DNA使其成为胶质瘤治疗载体具有优良优势.本文对近年来丝状噬菌体的研究作一综述,阐述其作为治疗载体的理化性质,指出目标噬菌体的分离方法及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并与其他治疗载体相对比,为胶质瘤治疗提供新思路并对个体化治疗进行展望.

    丝状噬菌体胶质瘤载体靶向治疗

    微RNA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

    刘小兰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RNA是一类具有基因表达和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其异常表达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微RNA主要通过调节适应性和特异性免疫细胞来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影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免疫应答反应.本文就微RNA通过调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B细胞、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影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情变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新靶点.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微RNA固有免疫特异性免疫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骨质疏松及预测骨折的研究进展

    段维杨国庆杨连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全身代谢性骨病,以骨量下降及骨微结构改变为主要特点,其起病隐匿、早期缺乏明显症状,随疾病进展易发生脆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发现,将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目前骨质疏松症早期筛查及骨折预防工作开展仍不充分,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学数据结合有助于早期筛查骨质疏松症,预测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本文论述了人工智能在骨质疏松症影像辅助诊断及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研究新进展.

    骨质疏松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骨折

    羟氯喹在子痫前期防治应用潜能的研究进展

    吴涵王秀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羟氯喹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血栓、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研究证明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妊娠妇女有诸多益处,能够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子痫前期发生率等.子痫前期是一种复杂的妊娠特发性疾病,对于围生期母儿有严重危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目前认为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与全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内皮功能障碍等有密切关系.考虑羟氯喹的多种药理作用,本文从羟氯喹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及抑制自噬等4个方面作一综述,探讨羟氯喹可能在子痫前期预防和治疗方面发挥作用的相关机制.

    羟氯喹子痫前期Toll样受体氧化应激

    胃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马娇郑小影张易青赵慧珍...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干细胞(GCSC)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GCSC表面标志物极其重要.本文阐述了常用及最新的GCSC标志物,其中CD44+GCSC是最早发现具有启动肿瘤生长、维持肿瘤自我更新能力的独特亚群,是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标志物之一.重复含G蛋白偶联受体5同样具有明确的细胞干性,但其作为GCSC标志物不是特异的,而CD133+细胞是否具有细胞干性,还需进一步探索其机制.SOX2、醛脱氢酶及其同工酶、NME/NM23核苷二磷酸激酶2具有干细胞潜能,为GCSC表面标志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及选择.

    胃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133重复含G蛋白偶联受体5文献综述

    基于"医教研德"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口腔种植学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向琳王浩辰黄天宇何鲲...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植义齿工艺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其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局限,基于此的创新改革,除关注教师、学生主体和考评等环节外,进一步聚焦人文素养对学生建立医患一体化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侧重教学活动与学习评价的全时空覆盖,形成了以培养"医教研德"四位一体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科特色.相关教学创新实践成效颇丰,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充分的理论研究,通过各种创新实践取得了多项成果,继而在成果的应用上实现了教学与科研联动下的双丰收,并形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以理论研究为先导的成果推广具备了必要的理论和学术支撑,有望提高我国口腔种植学水平,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医学教育种植义齿工艺学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中医内科BOPPPS教学模式探索

    李硕熙刘大旭王晶王宇...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基于贝叶斯理论的中医内科BOPPPS教学模式.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5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开设中医内科学课程班级213名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7名、试验组106名.对照组行常规BOPPPS教学,试验组行贝叶斯理论优化的BOPPPS教学.比较两组学习前后思维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度、专业技能及教学效果.结果 学习后,两组思维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度得分高于学习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学习后,两组专业技能得分高于学习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对授课教师评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BOPPPS教学模式可提高中医内科教学效果,实践价值较高.

    贝叶斯理论BOPPPS教学模式中医内科教学效果

    应用型本科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建设实践

    唐灵芝陈兰妹李媛洪璇...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药物化学课程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参与度不高,学习收获的效能感不足等教学痛点,本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药学专业的药物化学课程建设经验,从理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提高教学组织的有效性、贯通课程学习的整体性等方面介绍了课程建设思路和举措,有助于解决教学痛点,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药物化学课程,助力学生专业能力成长、提高学生专业学习效能感.

    药物化学课程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效能感

    缓和医疗在老年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整合探究

    张小波李大鹤赵园园陈洪叶...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高龄化趋势也在不断发展.老年期疾病具有多病共存、慢病高发、并发症多见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老年患者面临严峻的医疗挑战及社会、心理等多种问题,治疗复杂性增加.作为未来临床诊疗的主要力量,老年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承担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责任,需通过加强缓和医疗师资队伍建设、增设研究生缓和医疗课程教学、临床实践中增加缓和医疗模式体验、指导研究生向患者与照护者加强缓和医疗知识宣教及健全缓和医疗考核评估体系等,在老年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将缓和医疗知识进行整合,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减轻患者及照护者的医疗负担,并能够有效治疗疾病、避免过度医疗及医患纠纷发生.

    老年医学研究生缓和医疗整合培养

    "天龙竭"论治方案对晚期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及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趋化因子18的影响

    陈冰杨春艳付义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天龙竭"论治方案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晚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血清趋化因子18(CCL18)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病学危重症医学专科36例晚期IP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试验组采用"天龙竭"分期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吡非尼酮,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参数肺总量(TLC)、潮气量(TV)、单次呼吸法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血清KL-6、CCL18水平,进行高分辨率CT(HRCT)治疗前后评分,并观察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TLC、TV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LCO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RC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血清KL-6、CCL1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KL-6、CCL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运用"天龙竭"方案可一定程度改善晚期IPF患者肺功能,并通过调控炎症反应稳定病情,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天龙竭肺功能涎液化糖链抗原-6趋势因子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