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王丽 黄正明

旬刊

1673-7210

yyzx11@vip.163.com

010-59679533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Heral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菊藻丸含药血清调控PTEN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研究

    欧阳志王赫欧阳慧婷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菊藻丸含药血清调控 10 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对人乳腺癌MCF-7 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方法 8 周龄、体重(200±20)g的SPF级Wistar雌性大鼠 12 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菊藻丸组和对照组,各6只。各组分别以 5。4 g/(kg·d)菊藻丸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将培养好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 20%空白血清组、5%含药血清组、10%含药血清组、15%含药血清组和20%含药血清组,分别使用含20%空白对照血清和含5%、10%、15%、20%含药血清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干预。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克隆形成能力、TUNEL染色检测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周期分布、划痕实验和 Transwell 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PTEN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 20%空白血清组比较,10%、15%、20%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克隆形成率减少、侵袭能力降低(P<0。05);5%、10%、15%、20%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水平升高、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1 期、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5%含药血清组比较,10%、15%、20%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克隆形成率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升高、迁移能力降低、侵袭能力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1 期、PTE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菊藻丸含药血清能抑制MCF-7 细胞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TEN的表达有关。

    乳腺癌细胞菊藻丸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含药血清MCF-7细胞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我国中西医骨科研究生教育论文比较研究

    高梓博黄俊翰林定坤李永津...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果共纳入文献 252篇。中医和西医均经历了由早期探索到波动增长的阶段;中医刊文量最高期刊为《中医教育》,西医为《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医和西医的代表作者分别为韦贵康和王新伟;中西医均以临床能力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中医较为关注理论思辨研究,西医更集中于技术应用研究;未来教学改革可能基于教学方法创新、数字技术迭代等方面展开。结论 中西医骨科研究生教育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后续应着重开展促进研究主体交流、聚焦前沿技术应用、打造特色传承模式等研究。

    骨伤研究生教育CiteSpaceVOSviewer

    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中的应用效果

    袁廷申李秀勤邹明方勇...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收治的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 5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 25 例。两组均行PFNA术,试验组在PFNA术中使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对照组行常规PFNA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恢复情况与骨折复位效果,分别在术前及术后 3、6 个月采血,检测两组血清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分别在术后当日及术后 3、6、12个月对两组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比较两组股骨颈干角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另选取 30 份人工股骨标本,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术组和近端滑动加压技术联合PFNA术组,每组 15 份。进行相应干预后进行扭转荷载试验与压缩荷载试验,比较两组扭转 1。5°时的扭转刚度、扭矩,以及荷载 800 N时的压缩刚度、位移情况。结果 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 3、6 个月血清BMP-2、BALP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 6 个月高于术后 3 个月,试验组术后 3、6 个月的血清BMP-2、BALP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 3、6、12 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后当日,术后 6、12 个月高于术后 3 个月,试验组术后 3、6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 3、6、12 个月股骨颈干角均低于术后当日(P<0。05)。两组复位效果、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滑动加压技术联合PFNA术组扭转 1。5°时扭转刚度、扭矩高于PFNA 术组,荷载 800 N 时的压缩刚度高于PFNA 术组,压缩位移低于PFNA 术组(P<0。05)。结论 在PFNA术中近端采用滑动加压技术,能促进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生物力学性能更好。

    外侧壁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滑动加压技术

    己糖激酶结构域成分1基因敲除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薛强孙光源杨东东武雪亮...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己糖激酶结构域成分 1(HKDC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HT-29、SW480细胞进行瞬时转染,设置HKDC1-siRNA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同时收集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5 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的 50 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RT-qPCR实验检测HKDC1 mRNA表达;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KDC1 蛋白表达;CCK-8 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HT-29 细胞HKDC1 mRNA的表达量高于SW480 细胞(P<0。05),故选取HT-29细胞株用于后续实验。结直肠癌组织中HKDC1 mRNA、光密度值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HKDC1 mRNA、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KDC1-siRNA组HKDC1 mRNA、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KDC1-siRNA组光密度值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KDC1-siRNA组细胞迁移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KDC1-siRNA组细胞迁移数目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HKDC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己糖激酶结构域成分1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透析液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纤溶酶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运速率的关系

    钱娜李慧何传梅刘晓东...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透析液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与腹膜透析(PD)患者腹膜溶质转运速率(PSTR)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PD患者,根据标准腹膜平衡试验分为快速转运组和非快速转运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透析液中CTGF、PAI-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PSTR快速转运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透析液中CTGF、PAI-1 水平对PD患者PSTR快速转运的评估价值。结果 152 例PD患者PSTR快速转运发生率为57。24%(87/152)。快速转运组透析液中CTGF、PAI-1水平高于非快速转运组(P<0。05)。快速转运组透析龄、夜间超滤量高于非快速转运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快速转运组(P<0。05)。透析龄延长(OR= 1。051,95%CI:1。023~1。081)和CTGF(OR=1。298,95%CI:1。165~1。446)、PAI-1(OR=1。408,95%CI:1。205~1。646)升高为PD患者PSTR快速转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透析液中CTGF联合PAI-1预测PD患者PSTR快速转运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 透析液中CTGF、PAI-1水平升高与PD患者PSTR快速转运独立相关,二者联合对PD患者PSTR快速转运评估价值较高,可能成为PD患者PSTR快速转运的辅助评估指标。

    腹膜透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腹膜溶质转运速率快速转运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全仁夫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规律

    辛大伟罗淦裘世杰
    32-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仁夫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整理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1 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全仁夫教授门诊治疗AS患者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并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对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结果 本研究共收录处方85首,涉及药物116种,其中高频中药 26味,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辛、苦味居多,药物主入肝、肾、脾经,药物功效主要为祛风湿类和补虚类。得出常用药物模式 14个及关联性用药组合 20个,分析获得聚类处方组合 4个。结论 全仁夫教授治疗AS的用药规律为祛风湿与补肝肾并用,标本兼治;主张温督散寒、行气活血;同时重视补养脾胃。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数据挖掘用药规律全仁夫

    基于"虚气留滞"益气活血中药有效成分抗缺血性脑病炎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朱潇徐青云李文武王羽...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脑卒中(IS)是由于大脑血管阻塞,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一种疾病。目前,炎性损伤已被证明是IS的关键病理机制之一。近年来,益气活血中药有效成分广泛运用于IS等疾病,具有抗感染、抗氧化应激等效应。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作为关键的炎症通路之一,广泛参与IS的病理进程。本文拟以NF-κB信号通路为切入点,对益气活血中药有效成分防治IS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后续使用中药有效成分干预IS炎症机制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和思路。

    虚气留滞益气活血中药有效成分炎性损伤缺血性脑病

    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代机制研究进展及优势

    张春兰侯丽辉李威孙淼...
    41-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与内分泌异常、生殖功能障碍关系密切的一种疾病,以雄激素过高、持续无排卵或胰岛素抵抗为重要特征。PCOS多于青春期起病,青春期PCOS患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逐渐提前,患者除了有闭经、肥胖、痤疮、多毛等常见的症状外,还有可能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障碍,这给许多青春期女性带来困扰,应积极地予以临床干预。传统医学认识青春期PCOS注重脏腑,认为本病病机为肾虚,兼以脾虚、肝郁;现代医学的认识则进展为信号通路靶向的细胞进程,主要涉及Wnt/β-catenin、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目前,对于青春期PCOS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的诊疗方案,在临床中,除常用的西药治疗外,可以采用中药及中医特色治疗进行积极、及时的干预。本文对青春期PCOS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及现代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青春期PCOS的治疗提供多种途径的治疗方法。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机制研究进展中医中药治疗优势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控的研究进展

    胡朕瑜彭民金董晨李丽...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本文综述了ECMO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控措施,并从患者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及环境与设备因素阐明该人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防控措施涵盖合理置管、拔管操作,清洁消毒,建立专业团队,加强感染监测,监测药物浓度,导管材料的选择。本文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前沿指导,加强对该领域的专业认知,以实现在ECMO支持治疗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风险,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体外膜肺氧合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防控措施综述

    儿童川崎病与季节性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安中杰李晓惠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感染诱发基因易感儿童的免疫性血管炎性疾病,好发于 5 岁以下儿童。引起川崎病的病原目前尚未明确。有关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季节性感染病原可能是川崎病的重要病因,尤其是季节性病毒感染。本文总结近年来儿童川崎病与季节性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从常见呼吸道病毒与川崎病的关系、肠道病毒与川崎病的关系及病毒感染与川崎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等 3 个方面进行综述,为川崎病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

    川崎病流行病学季节性感染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