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英语广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英语广场
英语广场

王小珍(执行)

月刊

1009-6167

esquare@126.com

027-68892578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黄鹂路39号1211室

英语广场/Journal Nglish Square
查看更多>>本杂志定位于中初级英语学习者,本着“轻松读原作,快乐学英语”的宗旨,倡导“寓学于乐”的学习理念,其活泼的办刊风格和优秀的文章选材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角度谈《荷塘月色》的翻译——以杨宪益和朱纯深英译文为例

    吴桂金曾方方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语言精美,构思精巧.作者通过细腻地描写月下荷塘,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彷徨与不知所措.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为理论基础,选取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朱纯深的《荷塘月色》英译文,比较两篇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上的翻译处理方法,并探讨译者如何提高译文的整体适应选择度.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荷塘月色》英译

    《三国演义》中社会与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石浩男周忠新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负载词是翻译研究与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国演义》中,文化负载词种类多样.在众多《三国演义》译本中,罗慕士与邓罗的译本最为知名.本文对罗慕士与邓罗的译本中社会与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译者因素与原文本语境等是影响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主要因素.

    《三国演义》罗慕士邓罗文化负载词翻译对比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枫桥夜泊》汪榕培英译本分析

    吕文静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翻译与格式塔心理学相结合,开拓了新的研究路径.汪榕培的《枫桥夜泊》英译本以"传神达意"之妙,成为体现翻译艺术境界的典范之作.本文运用格式塔组织原则,探析译者在翻译中的心理活动及翻译策略的使用,考量诗歌意境、审美、情感等方面的翻译转换效果,揭示诗歌翻译中提升艺术境界的"玄机",为诗歌翻译提供启示.

    格式塔心理学艺术境界《枫桥夜泊》汪榕培英译本

    传播学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人生大事》为例

    张秋婷李思龙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人生大事》以中国独特的丧葬文化为题材,用悲喜交织的语言和情节打破了人们对死亡和殡葬的刻板印象,进一步扩展了电影的文化传播途径,从而促进了中国殡葬文化的传播.本文基于两大传播模式对电影《人生大事》中字幕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引起的障碍,促进殡葬文化的传播以及启发人们对死亡和爱的思考,实现中国电影的最佳传播效果.

    传播学电影字幕翻译《人生大事》

    功能翻译理论下《飘》两译本对比分析

    黄重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本文所选的傅东华译本和戴侃、李野光、庄绎传合译本对小说语言的处理方式各有千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个译本各自具备的特色与长处,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对翻译策略选择和结果的影响,更深层次地理解翻译活动,并总结得失.

    功能翻译理论《飘》翻译策略

    归化与异化指导下的汉语习语英译

    刘愫祁文慧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汉语文化中,习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以往的汉语习语英译研究多关注译文的语言和技巧层面.鉴于汉语习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语言感情色彩、隐喻象征意义和社会民俗习惯,本文讨论了归化和异化策略选取的依据,分析了不同译文的效果.

    习语翻译归化异化

    基于认知翻译学识解机制的《动物农场》中译本探析

    潘钰婷杨柳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治·奥威尔所著的《动物农场》是一部广受欢迎的反乌托邦文学杰作.故事描述了一群农场动物集体反叛人类农场主,建立自己的政权,但最终陷入了与人类相似的权力斗争中.本文借助认知翻译学视角,从"辖域/背景、视角、突显和详略度"这四个认知维度出发,对荣如德和傅惟慈两位译者的《动物农场》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两位译者的译文在辖域和视角两个维度有所不同,在突显和详略度上有同有异,这与两位译者的语言风格密不可分.

    认知翻译学识解机制《动物农场》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高校校园公示语翻译

    于秀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际跨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公共区域公示语的准确翻译对于展现中国形象越发具有积极意义.在高校校园中,公示语的作用举足轻重,既能为外国留学生和国际友人提供引导,又能展现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文精神.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以青岛某高校为例,研究校园公示语是否通过"三维转换"真正有效地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传播.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公示语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字幕翻译

    张兴华王云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文化的载体,电影不仅是娱乐的重要元素,而且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途径,优秀的字幕翻译是文化沟通的桥梁.向世界推介富含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的电影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对影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英译字幕进行分析,旨在探究生态翻译学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指导意义,积累字幕翻译的经验方法,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启迪.

    生态翻译学《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字幕翻译

    计量风格学视域下《牡丹亭》三个全译本的翻译风格比较

    崔颖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选取《牡丹亭》的三个全译本(Birch译本、张光前译本、汪榕培译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研究方法,使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 8.0,对比三个全译本在词汇、句法以及语篇三个层面的语言特征.研究发现:白译本倾向于使用长句,展现出丰富的词汇量,易于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汪译本则更加注重译文的流畅性与可读性,表达更为细腻且富有层次感;而张译本则介于两者之间,既不过于冗长也不过于简略,更适合中等水平的读者阅读.

    计量风格学《牡丹亭》英译本翻译风格语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