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教育(下旬)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教育(下旬)
职业教育(下旬)

夏志芳

月刊

1671-783X

hdzyjy@188.com

021-32020078

200062

上海市62-005信箱

职业教育(下旬)/Journal Zhongdengzhiyejiaoyu(lilun)
查看更多>>中等职业教育(理论)以“加强教育理论研究,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为办刊理念,坚持为“职教理论导航”,努力成为“职教研究园地”,以“面向中等职业教育未来,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为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及不平衡测度研究

    王玲玲
    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采用Topsis熵值法构建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研究发现:一是第一批由高职院校升格的职业本科院校,尤其是经过一年的调整适应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呈现"中部塌陷"现象;二是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不平衡的特征,但总体差距逐渐缩小,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内部的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来看,西部地区的内部发展水平差距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三是从具体维度来看,各个院校发展水平有所差异,其中投入保障和培养过程层面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育人成效、创新发展和开放服务层面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基于此,从投入保障、培养过程、育人成效、创新发展、开放服务5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平衡评价测度

    共生理论视角下本科职教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

    罗梦珠张晓寒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转变已成必然,本科职教的推进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科职教的开展涉及多方主体,其深入推进过程困难重重.基于共生理论分析发现,本科职教实践中面临共生单元动力不足,表现为本科职教定位模糊,共生意识薄弱;共生环境不完善,表现为顶层设计缺失,社会观念落后;共生模式不稳定,表现为本科职教发展复杂,校企深度合作匮乏.提出要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共生理念;完善顶层设计,打破观念桎梏;整合已有经验,加强跨界合作.以期为本科职教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共生理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践路径

    职业本科高校德育制度设计研究

    王庆超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育制度作为高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从德育制度的引导、规范和保障功能三个层面出发,探讨职业本科高校德育制度的强制化倾向、工具化趋势、实质性缺失问题.基于此,从厘清德育制度设计的德性立场、提高德育制度设计的参与度、提升德育制度设计的适应性、增强德育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四个维度出发,探讨职业本科高校德育制度设计.

    职业本科德育德育制度制度设计

    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许佳丽付从荣
    3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为样本,运用CiteSpace对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本科教育吸引了较多研究者,成果不断增加,存在小规模合作;研究机构数量和类型较为丰富;研究主题主要包括职业本科教育内涵特征、发展路径、人才培养、课程与教学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是其未来研究方向.同时,存在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主体合作意识不强、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少量化的实证研究等问题.因此,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学术共同体、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类型属性等展望.

    职业本科教育职业教育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项目制视域下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表征、困境与优化路径

    段品洁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项目制视域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具有以政策文本为轴的系统性、上下联动为态的层级性、多元主体为准的交互性的特征.通过梳理2015至2021年教育部启动的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对各单位的参与、主体性质类型、区域分布、产业面向进行描述统计,发现存在项目预定机制中事本主义的碎片性导致成果转化的落差、运行机制中马太效应的择优性导致资源配置的局限、治理机制中市场元素的渗透性导致多元组织的边界等困境.在遵循专项建设与系统规划、制度规制与政策激励、政府管控与市场调节的原则下,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优化路径应保持项目内涵建设的衔接和延续、突破项目路径依赖的层级与同质、统筹项目行动主体的协调与多元发展.

    项目制现代学徒制学徒制试点技术技能人才

    类型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建设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周雨婷姚石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地位、把握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与内涵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逐渐趋向体系化、现代化,但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认知矮化,将其定位为"层次"而非"类型",造成其社会地位低下.此外,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衔接不畅、普职横向融通不充分、产教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阻碍了职业教育发展.基于此,提出完善顶层设计,理顺内部衔接通道,多主体协同治学形成合力,促进职业教育长效健康发展的优化路径.

    类型教育职业教育优化路径

    以色列职业教育:特征、困境与政策走向

    吴春华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色列作为一个教育强国,其职业教育与培训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提升职业教育.但是,与快速的经济发展所提出的要求相比,以色列职业教育仍然面临劳动力市场中的技能短缺、分散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影响内部协调、工学一体的学徒制很少被应用、职业教师培养面临困难等挑战.对此,以色列政府在经合组织的建议下,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政策:创建连贯协调的职教体系,扩大工学结合在职教中的应用,拓宽学生职业准入与发展的通道,进一步完善职业教师培养体系,加大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入力度.

    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学徒制职业教育政策

    构建技能型社会:基于车轮模型概念框架的研究

    黄瑞霞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技能型社会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焦点.在探讨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缘由及其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技能型社会的车轮模型概念框架.车轮模型概念框架由技能型社会的内生动力、组织架构、支持系统等要素构成,技能型社会的内生动力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组织架构为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支持系统是政府.在厘清车轮模型概念框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技能型社会的路径:掌握技能型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充分发挥技能型社会组织架构的作用以及借力国家政府政策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以期通过以上建设路径为我国构建技能型社会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车轮模型技能型社会概念框架

    "微思政"教育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建设

    李业明李蓉刘婷婷陈荷玥...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深受互联网思维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微思政"教育模式在内容呈现上具有丰富性、教育功能上具有非显性、教育主客体间具有平等性、信息传播上体现时效性、媒介选择具有多样性、话语表达具有灵活性.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落实"微思政"教育模式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微思政"教育自身发展规律,通过"微思政"教学平台的建设,"微媒介"的有效使用,微课、微视频、微表达、微解答、微评论、微实践、微文字等手段地有意识引入,真正落实"微思政"教育理念,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微思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提质路径

    虞凯高玉萍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理念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正逐步向纵深发展.通过剖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探究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大关键环节:"主力军"即教师队伍、"主战场"即课程建设、"主渠道"即课堂教学,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提质进路:明确原则,加强课程思政组织保障和顶层设计,提升课程思政的协同性;优化方法,加强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升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强化评价,加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和运用,提升课程思政的导向性.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