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体积及预后的MRI评价

    彭菲王瑞萍张磊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MRI表现与病灶体积、神经损害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辽宁省老年病医院2019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97例,分析其MRI表现,依据MRI检查计算病灶体积,采取Pearson相关分析病灶体积与神经损害(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病灶体积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45例MRI检查时处于超急性期,常规MRI扫描并未见异常表现,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低信号,磁共振灌注成像(PWI)表现为低灌注;另252例急性期患者常规MRI扫描可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DWI均呈高信号表达,ADC则呈低信号.脑梗死患者病灶体积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95,P<0.01),且病灶体积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60~0.882),以8.467 mm3为临界值,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9.10%、85.30%.结论 脑梗死患者MRI表现可因病程呈差异化,且MRI测得病灶体积与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对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脑梗死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磁共振灌注成像病灶体积神经损害预后

    MRI对唇腭裂产前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王文轩张利平郭志伟杨浩...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用Meta分析评价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唇腭裂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索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维普、CNKI及CBM等数据库,查找所有评价MRI对胎儿唇腭裂产前诊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制定纳入排除标准,采用STATA 17.0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计算汇总诊断比值比(DOR)、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验前验后概率及95%可信区间.结果 纳入文献15篇,共含病例639例.MRI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7(0.95-0.98)、0.91(0.77、0.97).MRI合并AUC及95%可信区间:0.98(0.96、0.99).结论 MRI对于产前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当超声诊断腭裂不明确的情况下,MRI检查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

    胎儿唇腭裂产前诊断磁共振成像Meta分析系统评价

    CT灌注成像参数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及与术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时建文杨忠泽刘森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及与术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6例ACI患者,以数字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分有侧支循环组(46例)与无侧支循环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TPI检查,对比两组受试者CTPI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PI参数对ACI侧支循环的预测价值;比较CTPI参数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与DSA检查的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CI患者的CTPI参数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有侧支循环组CBV、CBF均高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MTT、TTP均低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BV、CBF、MTT、TTP及联合检测对ACI侧支循环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AUC分别为0.793、0.705、0.841、0.669、0.879,单独检测中MTT效能最高,但仍低于联合检测效能.CTPI参数联合检查对ACI侧支循环的诊断灵敏性为84.78%、特异性为90.00%、准确率为87.74%、阳性预测值为86.67%、阴性预测值为88.52%、Kappa值为0.750.有侧支循环组NIHSS、mRS评分均低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CBV、CBF与NIHSS、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MTT、TTP与NIHSS、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I有侧支循环患者的CBV、CBF均较无侧支循环患者高,MTT、TTP均较无侧支循环患者低,CTPI参数用于评估ACI侧支循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有侧支循环患者近期预后较好,同时CBV、CBF、MTT、TTP与ACI患者近期预后均存在相关性,可通过检测CBV、CBF、MTT、TTP预测患者近期预后.

    CT灌注成像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评估价值近期预后相关性

    山豆根中毒性脑病头颅影像特征

    朱建建张显军马霄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患者头颅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2月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文献,提取头颅影像学特点,建立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纳入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患者87例,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多见(54/87,62.07%),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行走不稳、意识障碍、偏身扭转、全身乏力、球麻痹等,头颅影像主要表现:双侧小脑和/或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病变,随中毒剂量增加,累及部位增多(如脑干、脑叶).意识障碍多与双侧基底节区受累有关.头颅MRI表现为:对称性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高信号或等信号,ADC低信号或高信号.结论 山豆根中毒性脑病影像学以双侧小脑、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病变为特征,可累及脑干、脑叶,累及部位越多临床症状越重.

    山豆根中毒性脑病影像特征

    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输入方法分析及治疗策略

    张慎和郭菲刘冬王宝志...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CTP)的输入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患者均进行CTP检查,按照CTP输入不同分为健侧组、患侧组以及基底组.对比三种输入方式下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延迟时间(DT)等灌注值.根据CTP灌注值选取无症状患者进行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无症状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吲哚布芬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三种输入方式下重度CAS患者CBV、TT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组和健侧组灌注参数对比均无差异(P>0.05);患侧组CBF、MTT以及DT与其他两组对比均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IB、D-D、TM以及TAF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D-D、TM以及TAF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以及腹痛.观察组发生率仅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卒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选择健侧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对CTP灌注参数影响较小,且吲哚布芬治疗效果较好,能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吲哚布芬阿托伐他汀卒中

    低浓度对比剂对头颈部CTA患者受辐射剂量、对比剂肾损伤发生率的影响

    蔡敏华崔毛毛叶俊杰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低浓度对比剂对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患者受辐射剂量、对比剂肾损伤(CIN)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院的6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者随机分为低浓度组(34例)与高浓度组(34例),低浓度组使用对比剂为碘克沙醇320mgl/mL,管电压为100kVp,高浓度组对比剂为碘海醇350mg 1/mL,管电压为120kVp.比较两组图像主观评分及客观图像质量[各部位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差异,记录两组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CIN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评估两组超重及肥胖人群的SNR、CNR.结果 两组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放射科医生对两组图像判断的一致性均良好(P<0.05).低浓度组升主动脉、颈总动脉、大脑中动脉测量的CT值及SNR、CNR均高于高浓度组(P<0.05),CTDIvol、DLP、ED则低于高浓度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超重、肥胖人群各血管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克沙醇320mgl/mL碘对比剂及100kVp管电压,结合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重建,可实现高图像质量及低辐射剂量的双重优点,对降低CIN发生风险也有利,但对于超重、肥胖受检者可能不适用.

    CTA头颈部对比剂低浓度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对比剂肾损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

    潘历波薛龙梅贾霞张贝...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CT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诊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1例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发生CIP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21例CIP患者男15例,女6例,用药至发生CIP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0.6-13个月),CT表现:3例累及一侧肺叶,18例病变累及双侧肺叶,对称分布者15例,非对称肺分布5例.影像学分型:机化性肺炎10例,非间质性肺炎模式6例,过敏性肺炎模式4例,急性间质性肺炎模式2例;21例CIP的临床分级及影像分级存在中度相关r=0.557,P=0.009<0.05.结论 CIP临床症状及CT表现不典型,CT结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史有助于早期发现及诊断,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高危人群低剂量CT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早期肺癌的效能研究

    阿里甫·依马木文智周永努尔兰·吐尔逊...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low 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扫描联合细胞角质蛋白片段21-1(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GR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6种肺癌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检测对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的效能.方法 统计分析2015年-2019年间在本院进行LDCT检查且有病理结果的受试者以及CT结果阴性受试者相关数据,对比分析CT、血清TM的水平以及CT征象及血清TM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CT检出肺癌的敏感性为81.48%,特异度为50.00%;TM检出肺癌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度为66.67%;CT联合TM对肺癌的灵敏度为62.96%,漏诊率37.04%,特异度为100.00%.肺癌组患者TM明显高于LDCT结果阴性受试者组,而CT结果阴性受试者的TM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CT敏感性较高,特异度低,肿瘤标志物特异度高,LDCT与TM检测较高合理组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减少LDCT的假阳性率,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具有较大价值,可作为辅助筛查手段.而对CT结果阴性者不建议常规做TM检测.

    肺癌低剂量螺旋CT高危人群筛查肿瘤标志物

    小儿MPP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杨菊萍丁春杰陈静王建峰...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临床特点、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3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MPP患儿20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为PB组(n=48)和非PB组(n=158),对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小儿MPP并发PB的重要相关因素.结果 PB组患儿热峰、热程、住院时间、支气管镜次数,呼吸困难和肺部啰音的发生率均高于非PB组(P<0.05);PB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红细胞沉降率(ESR)和D-二聚体(DD)水平均高于非PB组(P<0.05);PB组患儿胸部CT双肺实变、胸腔积液、节段性肺不张、支气管黏液嵌塞征和累及胸膜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非PB组(P<0.05);PB组患儿支气管镜下可见痰栓堵塞呼吸道,堵塞部位以右下20.83%(10/48)和≥2个肺叶累积29.17%(14/48)最为多见,PB组患儿发生黏膜坏死的比例明显高于非P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程>11d、胸腔积液征、CRP>36.82mg/L和LDH>545.29U/L是MPP患儿并发PB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MPP患儿并发PB热峰高、热程较长,有CRP、LDH、CK-MB、ESR明显升高的特征,胸部CT表现有胸腔积液,伴肺不张;热程>11d、胸腔积液征、CRP>36.82mg/L和LDH>545.29U/L是MPP患儿并发PB的重要危险因素.

    肺炎支原体肺炎塑型性支气管炎小儿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影响因素

    血清 NSE、CYFRA 21-1与CT影像联合检测区分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性能研究

    孙爱文王志坚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结节患者396例,比较患者肺部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特征和血清肿瘤标志物NSE、CYFRA21-1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与CT影像在区分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性能.结果 肺恶性结节患者的CT征象中磨玻璃或混合密度结节、分叶征、毛刺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结节直径较大.肺恶性结节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NSE和CYFRA21-1水平显著升高(P<0.05).NSE、CYFRA21-1与CT影像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78.60%,特异性为83.43%,明显高于肿瘤标志物性能.结论 血清NSE、CYFRA21-1联合CT检测,对于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性能.

    肺结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CT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