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考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考试
中国考试

杨跃

月刊

1005-8427

Shijh@mai.neea.edu.cn,yangy@mail.neea.edu.cn

010-61957652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六街1号国试大厦

中国考试/Journal China Examinations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繁荣考试评价研究,推进考试评价改革,促进考试事业发展为办刊宗旨,全面反映国内外考试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国内外考试理论研究新动态、探讨考试改革和发展的新问题,集权威性、科学性、学术性、实践性及可读性为一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素养导向嵌入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杨向东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推进当前课程改革需要构建与课程和教学相整合的素养导向嵌入式评价系统。该系统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主线,以素养导向的学业成就表现进阶为参照框架,通过任务设计、评分和测量学建模等方式,整合贯穿课程学习过程的不同评价证据,构建能够呈现学生素养发展历程的纵向测量尺度,提供有实质内容、能改进教学和学习的持续反馈信息。设计和实施素养导向嵌入式评价系统要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主导地位,重视教师评价素养、评价协调机制、数字化支持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素养导向嵌入式评价系统核心素养框架学业成就表现进阶教师评价素养评价协调机制数字化设施

    职业伦理素养测评融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学理基础与路径探索

    戴一飞师格
    15-2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专业学位人才的职业伦理素养提出更为明确的培养要求。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适当增加职业伦理素养方面的测评,有助于形成教考育人合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阐释了职业伦理素养测评有机融入专硕招生考试的学理基础,通过借鉴职业资格类考试中职业伦理素养的评价方式,探讨当前职业伦理素养测评融入专硕招生考试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性提出考试内容改革的实施路径。建议以专硕招生考试评价指标体系为理论支撑,将职业伦理素养考查要求有机融入考试大纲,建构结构化命题任务模块,加大测评的技术供给与革新,加强研考复试对职业伦理素养的测评。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职业伦理素养考试内容改革

    初中生合作学习素养测评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张辉蓉刘芷萱陈晓岚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作学习素养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本研究在厘清初中生合作学习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包括共识构筑、行动参与、协商共进三个维度的初中生合作学习素养测评框架,建构合作学习素养测评工具,并对工具的科学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测评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初中生合作学习素养总体水平较高,三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行动参与、协商共进、共识构筑;在不同年级、城乡和学业成绩区间层面初中生合作学习素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层面差异并不显著。

    合作学习素养测评模型初中生合作学习

    基于大规模教育测验的认知诊断研究

    杨建强温红博杨涛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规模教育测验数据包含丰富信息,采用认知诊断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揭示个体的认知过程、发挥测验的诊断功能。本研究以我国某项大型科学素养测验为例,通过验证Q矩阵和选择拟合最佳的认知诊断模型,对学生作答数据进行了认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科学内容领域和科学能力所标定的Q矩阵拟合最佳;饱和的G-DINA模型拟合最好;学生在科学能力属性上掌握更好,不同掌握模式差异较大。研究应用认知诊断方法对大规模测验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路径和方法上的参考。

    认知诊断科学素养大规模教育测验科学教育

    AI赋能英语听说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策略及效果验证

    刘邦奇胡健刘梦蝶李晓臻...
    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听说教学在语言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进一步加强英语听说教学的要求,强调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思想指导,以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为服务支撑。本研究分析了英语听说教学内涵及其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关系,提出基于AI听说课堂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总结了AI听说课堂中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的行动策略,并通过大规模实证研究检验AI听说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为AI技术赋能教—学—评一体化探索了路径与模式,也为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与评价实践提供参考。

    AI听说课堂教—学—评一体化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创新

    教师反馈对于大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吴丽朦景安磊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好的教师反馈具有多种类型,但这些反馈能否提高大学生学业成绩尚未可知。本研究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的教师反馈对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激励性反馈和建设性反馈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针对性反馈和即时性反馈显著负向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化反馈因使用频率偏低而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教师反馈对于不同接受能力的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异质性影响。基于此,建议高校教师重视使用积极正向反馈,适度提供针对性反馈和即时性反馈,提高个性化反馈的使用频率,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水平给予恰当的反馈。

    教师反馈学业成绩反馈素养反馈类型大学生

    社会情感能力评估研究的国际进展及启示

    陈一丹孙淼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良好的社会情感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成长,也有益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而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评估仍亟须深入探讨。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当前国际上有关社会情感能力评估的理论模型与测评框架,并对现行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对于我国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评估研究提出三点启示,即设计动态化与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基于新技术对评估方法进行创新和构建本土化与情境化的评估模型。

    社会情感能力学生评估评估创新教育评价改革

    PISA 2025青少年科学身份认同评价框架:特征与启示

    梁红梅王梦瑶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身份认同问题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OECD将科学身份认同纳入《PISA 2025科学素养测评框架(草案)》之中,以取代原来的科学态度维度,并将其作为新框架的基础。PISA秉持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行动力的世界公民的核心理念,坚持认知、情感、行为三位一体的评价目标,从科学资本与认知信念,态度与倾向,环境意识、关切与能动性三个维度构建了较为系统的青少年科学身份认同评价框架,并使用认知与非认知工具相结合的测评方式,力求客观、全面地呈现科学身份认同的复杂性。PISA青少年科学身份认同评价框架的理念、目标、内容和工具开发方式,对我国构建中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青少年科学素养科学身份认同PISA2025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改革

    考教融合:英国GCSE中文科目考试与教学关系探析

    郑若玲马超群周钰笙胡艺真...
    83-9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GCSE中文科目是英国中等教育阶段外语类重要科目之一,其考试旨在测试学生的中文听、说、读、写基本技能。GCSE中文科目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因此在教学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而考试内容由考试大纲规定。英国GCSE中文科目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呈现出一致性、分层性和矛盾性等特点,其育人功能通过考试与教学在目标与形式上的相互融合得到有效发挥。这为我国语言考试评价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

    英国GCSE考试GCSE中文科目国际中文考试国际中文教学考试与教学关系

    试析科举考试的题型结构及其功能

    田建荣
    9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上随着科举考试科目和场次的不断变化,考试题型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从题型总体结构来看,以主观题型为主。曾经使用和经常出现过的科举考试题型包括:帖经;墨义、口义、经义、经问、经疑;诗赋、词赋、试帖诗、律赋;杂文、诏、诰、箴、表、赞、判;四书文、五经文、八股文;策、论、对策、策问、时务策等。另外,武举、童子举等也各有题型。不同的题型显示不同的人才考选作用,进而发挥不同的功能。科举考试借助确立衡文标准,力图把知识和能力的测评相结合,共同为科学选才和巩固儒学本位的命题立意服务。

    科举考试命题题型结构试题功能衡文标准考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