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康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康医学
中国民康医学

周维金 何永洁

半月刊

1672-0369

mkzz@sohu.com

010-63510974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7号

中国民康医学/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查看更多>>《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简介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杂志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0369,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4917/R,国内邮发代号:82-503,国外邮发代号:M1714。《中国民康医学》杂志自1999年以来,被评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民康医学》被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中国民康医学》杂志主要面向国内外几万家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学术团体、图书馆、高等医学院校发行,所刊登的论文具有较高的科研、教学和临床价值。读者对象主要是医疗机构、科研单位的专业人士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疾病患者及广大人民群众。本杂志权威性强,覆盖面广,信息传播快,在推介医药、医疗设备器械、卫生材料、特色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中国民康医学》杂志自1988年1月创办以来,受到了有关领导、学术团体、专家学者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及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并为国内外医药、器械、卫生设备生产企业和医疗卫生部门刊发了大量广告,并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处方药广告专业媒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现辟有临床与研究、心理与健康、残疾与康复、医学与社会、名医荟萃、名院介绍、经验交流、科普园地、海外见闻、家庭医生、选药指南、新药推介等10多个栏目,各俱特色。《中国民康医学》杂志,愿成为您永远的朋友,与您长期携手,共同分享受益的欢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参芪固本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恢复期肺脾气虚证患儿的效果

    陈万越李宁任大鹏李君...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参芪固本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恢复期肺脾气虚证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90 例支气管哮喘恢复期肺脾气虚证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芪固本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免疫球蛋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气喘、咳嗽、喘鸣、咳痰清稀、神疲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EV1、P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NF-α、IL-6、IL-4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治疗基础上采用参芪固本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恢复期肺脾气虚证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和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治疗.

    参芪固本颗粒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支气管哮喘恢复期肺脾气虚证肺功能

    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的经验总结及典型病例分析

    陈海媚李瑞王隽李萍...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痛风是与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密切相关的进展性代谢疾病,难以根治.本文对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通过该院 3 例典型病例,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流程和经验,以期为痛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痛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治疗综述病例分析

    益气摄血汤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效果

    任双梅
    110-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摄血汤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3 月本院收治的 76 例AU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摄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出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出血量、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Hb)]水平、性激素指标[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 65.79%(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H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2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摄血汤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AUB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止血时间,改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和性激素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戊酸雌二醇治疗.

    异常子宫出血戊酸雌二醇益气摄血汤止血性激素不良反应

    针刺联合桂枝汤泡洗治疗卒中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段艳竹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桂枝汤泡洗治疗卒中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2022 年该院收治的84 例卒中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两组均接受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桂枝汤泡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2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学指标(内皮素-1、P物质)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41/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1、P物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桂枝汤泡洗治疗卒中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降低疼痛评分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桂枝汤泡洗治疗.

    桂枝汤泡洗针刺卒中肩手综合征上肢运动功能疼痛

    施氏整颈三步九法联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

    何江易璐李林冯晓琳...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施氏整颈三步九法联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5 月至2021 年 5 月该院收治的 100 例CSR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施氏整颈三步九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SR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和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SR生命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和血清TNF-α、IL-1β、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氏整颈三步九法联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CSR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VAS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针刺颈夹脊穴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施氏整颈三步九法针刺颈夹脊穴生命质量炎性因子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效能

    樊康杰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该院收治的 68 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 38 例与恶性组 30 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检查,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DCE-MRI定量参数[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e单项及联合检测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效能.结果:恶性组形状不规则、边缘有毛刺征、内部强化不均匀、早期增强率≥60%占比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Ktrans、Ve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trans、Ve单项及联合检测鉴别乳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97、0.788、0.934,均具有一定诊断效能,且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最高.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e水平联合检测鉴别乳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高于二者单项检测.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乳腺结节定量参数鉴别诊断效能

    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与妊娠黄体囊肿的超声图像特征比较

    巢书山
    123-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与妊娠黄体囊肿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3 月该院收治的 68 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 40 例妊娠黄体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图像特征、包块血流分布情况、包块血流频谱形态、包块与同侧卵巢位置变化率.结果:经阴道彩超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包块大小、环壁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阻力指数(RI)、环壁高回声率均高于对照组,环壁低回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包块血流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阻力型、低阻力型血流频谱均高于对照组,极低阻力型血流频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换体位后,观察组包块与同侧卵巢位置变化率为 88.24%,高于对照组的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中的RI、环壁高回声率、高阻力型血流频谱率、低阻力型血流频谱率、包块与同侧卵巢位置变化率均高于妊娠黄体囊肿患者,环壁低回声率、极低阻力型血流频谱率均低于妊娠黄体囊肿患者,且包块血流分布不丰富.

    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妊娠黄体囊肿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图像特征

    N-myc下游调节基因2、微卫星不稳定在不同病理学特征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姜伟丽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 2(NDRG2)、微卫星不稳定(MSI)在不同病理学特征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该院收治的 98 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胃癌患者NDRG2、MSI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病理学特征胃癌患者NDRG2、MSI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分期Ⅰ~Ⅱ期、未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NDRG2 阳性率高于临床分期Ⅲ~Ⅳ期、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置在胃窦、Lauren分型为肠型、低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未合并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MSI阳性表达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RG2 在临床分期Ⅰ~Ⅱ期、未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中呈高表达;MSI在肿瘤位置在胃窦、Lauren分型为肠型、低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未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二者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微卫星不稳定N-myc下游调节基因2胃癌病理学特征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

    尚松涛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至2020 年 12 月该院收治的 96 例疑似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CT血管造影(CTA)、HRMR-V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RMR-VWI与CTA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结果:96 例疑似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DSA检查诊断阳性 72 例,阴性 24 例;CTA检查诊断阳性 66 例,阴性 30 例;HRMR-VWI检查诊断阳性 76 例,阴性 20 例;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高于CTA检查.

    基底动脉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CT血管造影诊断效能

    超声造影检查在胆管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效能

    张煜徐红李玲玲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在胆管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该院收治的 84 例胆管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超声造影、增强CT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在胆管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效能,比较不同性质胆管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成像特征和参数.结果:84例胆管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病理学检查诊断恶性52例,均为胆管癌;良性32例,其中胆管结石19例,胆管囊腺瘤13例.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恶性49例,良性35例;增强CT检查诊断恶性 39 例,良性 45 例.超声造影检查在胆管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增强CT检查,漏诊率低于增强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胆管占位性病变的动态增强模式为非快进快退、动脉期增强方式为整体不均匀增强占比均高于良性胆管占位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胆管占位性病变的达峰时间、等增强时间、开始消退时间均长于良性胆管占位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在胆管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效能高于增强CT检查.

    胆管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CT定性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