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轻工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轻工教育
中国轻工教育

张建国

双月刊

1673-1352

fazhan@tust.edu.cn

022-60273315,60273316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38号573信箱

中国轻工教育/Journal China Education of Light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传达领导部门的有关工作部署和重要信息,组织开展轻工教育研究,力求全面反映轻工教育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的成果,鼓励并支持广大轻工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为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后真相"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闫翠娟刘昱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以碎片化信息传播为引擎、感性与理性交织为话语形态、舆情反转为生态场域的"后真相"时代正在由政治领域向社会各领域渗透蔓延.后真相时代信息传播展现出的利益优先于真相、情感优先于事实、个人优先于权威的三方面鲜明特质,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偏差、思维窄化固化、思想迷惘困顿、思想引领乏力等诸多问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必须通过增强主流话语平台的感召力、推动智能算法技术的生态转型、加强网络舆情的现代化治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效能等途径多维发力,破解后真相之困,守牢网上网下舆论阵地,夯实课内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因势利导构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清朗空间.

    "后真相"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风险挑战应对策略

    高校院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谷海青尹余萌高强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丰富与完善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院校应将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延伸至院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利用与学生的时空贴近、情感融入以及活动创新等方式,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师生共同参与进步,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院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具有载体延伸、经验共享、资源整合等功能,应在准确遵循课堂与基地、专业与思政、教师与学生三对维度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以专业发展史、实践式创新训练、文化涵养等为主要内容的院级课程思政示范体系.

    广泛构建院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

    李通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全面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和成效,在看到成果的同时也要直面挑战,补齐短板.基于此,进一步创新构建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体系架构,从存在机理、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理论意义、时代意蕴和应用价值,面临的现实挑战、困境及成因分析三大板块,准确厘清"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理论逻辑;从持续强化以党建为引领、确保各支队伍顺利入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断夯实条件制度保障四大维度,深度探究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实践路径,为今后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提供了参考借鉴.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理论逻辑实践路径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时代意义、理论依据、制度设计和实践路径

    谭寒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框架的基础,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深入研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政策依据,阐释其重大时代意义和理论依据,以加强政治建设为首要任务,以加强重要环节监管为重要制度设计,以加强党政沟通为重要耦合剂,以加强督查检查为重要治理救济方式,持续深入推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地落实.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的全面领导理论依据制度设计实践路径

    高校文化产品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吴杨周玉翠
    28-3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文化产品设计在乡村振兴中承担着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树立乡村品牌形象、推动乡村产业转型的重要角色,但是在高校文化产品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性,产品设计未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等现实困境.研究力求通过解析多个成功案例探索高校文化产品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高校文化产品设计乡村振兴路径

    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探索

    曾威王彪郝庆兰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劳动教育的现状,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融合专业特点与时代需求的劳动教育课程化路径,探讨了多元化评价机制的构建,以全面衡量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学习成效.劳动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如何劳动、如何工作,更是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实施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高尚道德情操、深厚文化底蕴以及严明组织纪律性的未来栋梁之材.

    劳动教育课程化劳动价值劳动观多元评价

    实践何以育人: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四重审视

    尹娜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梳理实践育人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意蕴,定位实践育人铸魂时代新人的应然角色,坚持问题导向认清实然表现,发现育人症结所在,从导向为魂强化思想引领、内容为王强化专业发展、创新为核强化组织协同的角度精准发力、科学施策,完成对实践育人的四重审视,形成实践育人闭环.

    时代新人实践育人高校

    基于"五育融合"的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

    陈尚尚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存在价值虚化、指标简单化的问题.基于"五育融合"教育理念,高校需围绕"育人导向的多层评价""五育融合的多级评价"和"学生中心的多元评价",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多层多级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搭建基于"五育融合"的高校劳动教育"1+5+N"实践路径,提升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育人效果.

    五育融合劳动教育评价指标实践路径

    新文科视域下设计学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钟蕾李杨刘卓罗京艳...
    56-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视域下设计学类专业型硕士人才展现出多元、开放、创新、实践和跨学科的学习特征.针对以上特征,设计学类专业型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应强调跨学科交叉理念下学习方式的多元与学习场域的跨界,并在此基础上,从协同联动课程链应用与特色课程模块建设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企业诉求—数据解析—知识纵深"的学习逻辑,实现知识的破壁融通,提升学生的学术洞察力,建立主动学习意识.

    新文科设计学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课程链特色课程模块

    新文科背景下非英语文学专业学生文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英语短篇小说课程为例

    孙斐瑾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是文科教育创新,强调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和发展性.立足新文科背景,基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以英语短篇小说课程为例,对非英语文学专业学生文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以授课对象的非英语文学专业学科背景为优势,发掘具有学科交叉融合可能的英语短篇小说,鼓励学生多元解读,探索接受者多元学科背景与文学文本相互融入的教学途径.此教学法不仅能够拓宽学生文学视野,提升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反向促进学生从人文角度思考自己的专业,为其未来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新文科英语短篇小说接受美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