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季刊

2095-1760

rdjyxk@ruc.edu.cn

010-82509699

100872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Journal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Education Journal
查看更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全国中文期刊。它主要发表教育领域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为综合性教育理论季刊;它囊括了反映国内外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重要政策和实践问题的学术论文,调查实验报告,政策报告,对特定时期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和前瞻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及有学术品位的教育经典和新教育图书评论等;它注重学术性、理论性和政策性,服务于国内外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教学实际工作者及关注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问题的各界人士。《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以论文的学术质量为唯一标准,实行稿件三审制和匿名审稿制,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并支付稿酬。 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季刊,16开本,180页,四封彩色印刷,逢季月22日出刊。国内统一刊号: CN11-5978/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1760每期定价:15.00元; 全年定价:60.0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增强斗争意识,着力塑造忠诚干净担当奉献创新的中国人民大学基建精神品格

    朱信凯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对高校基建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增强斗争意识对高校基建的指导意义,最后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建设通州校区的实践案例说明如何塑造基建精神品格,应对基建过程中的斗争.

    斗争意识高校基建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

    以法典化思维引领和推进中国教育法治现代化建设

    周详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典化思维是一种综合性、体系性、集成化考虑法律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普遍地体现在法治实践之中,其内容包括了体系思维、融合思维、用户思维.面向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伟大奋斗目标,以系统观念处理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就需要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教育法治体系建设上运用法典化思维去提炼、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一揽子、系统性地推进教育立法,全面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推进教育法治现代化来筑牢教育强国建设的保障根基.

    法典化思维教育法治教育强国

    洪堡大学科研思想的重要价值:自由、人性与国家

    肖慧莫甲凤
    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洪堡的思想,大学科研具有自由、人性和国家的价值,修养是大学科研具备多重价值的桥梁与中介.其中,修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这要求大学科研发展自由并将自由视为自身的内在属性与价值追求;修养是关于人性的修养或以人性为作用对象的修养,这要求大学科研关注人性的发展与完善,并推动大学科研作用于人性修养的过程与方式;修养有助于国家的内生性发展,这要求大学科研关注和服务于国家进步,并争取获得国家力量的理解、支持与保障.进一步促进大学科研价值的实现,应当重视洪堡大学科研"思想原型"的指导意义.

    洪堡自由人性国家修养大学科研

    广东高等教育科技支撑力分析:高等教育与区域创新耦合关系的视角

    宋小舟
    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支撑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和评判标准,高等教育与区域创新耦合关系是区域高等教育科技支撑力的具体体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是产业创新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但是,当地高等教育与区域创新整体协调效应仍有提升空间.提高区域高等教育科技支撑力,应当依托区域创新资源禀赋,选取适切创新模式、有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保障区域创新可持续发展、打造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科技支撑力创新链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后发型"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规划:价值、特征及行动

    薛珊刘路
    4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发型"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规划遵循大学发展的生态合理性,在促进大学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等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研究发现,"后发型"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规划特征鲜明,使命和愿景高度契合大学的价值追寻,战略重点契合国家和大学发展的需求,短期与中长期规划贯通衔接等.其战略行动体现为:以科学的战略规划程序为指引,合理分解战略目标,构建战略保障体系,扩大资源基础优势,加强监控与评估.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有:要树立崇高的价值追寻,塑造战略规划新体系,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强战略管理,完善战略评估机制.

    "后发型"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规划价值行动

    面向2035的师范生供需趋势预测——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分析

    周永新钟云华李杨铭
    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师范生2004-2035年供需关系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在供过于求及基础教育教师需求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教育培训行业曾为稳定师范生就业需求起过一定的作用;"双减"过后,如果师范生供给规模继续保持过去的增长趋势、维持现有状况不变、或参照需求端下降趋势逐年递减,师范生就业供过于求的状况都将极度恶化,不可持续;而如果对现有师范生供给规模减半、并参照需求端的下降逐年递减,才有可能将失衡的师范生就业供需关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研究建议教育统计部门可考虑进一步公布初高中阶段分学科的教师数以供参考;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加强对教师供需关系的宏观规划;教师培养机构和考生家长应更加理性面对教师行业的远景.

    师范生供需趋势系统动力学人口发展新形势

    面向新文科的跨学科课程建设:特征解构与实践转向

    王嵩迪杨冬
    7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要义,开发建设一批文理工交叉融合的跨学科课程是新文科建设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重要依托.基于8门"法+"跨学科研究生课程的案例分析,发现面向新文科的跨学科课程在目标上注重学生多学科知识结构、创新实践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一体化发展;内容兼具创新性与前沿性、交叉性及需求性、情境性和实践性;教学方式推进合作学习与多形式交互,突出问题导向与数字技术驱动;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混合设计.面向未来,需要立足新文科作为人才培养新范式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使命,有机融合多学科内容、新兴技术手段和质量评价新理念,促进跨学科课程建设各个环节的最优化发展.

    新文科跨学科法学课程建设新文科人才

    系统论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柳友荣张嘉懿
    9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劳动教育是一项需要系统规划、多主体参与、多部门协调、多要素融合的复杂系统工程.高校劳动教育能力直接影响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关乎劳动教育深入推进与高质量发展.在系统论视域下,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了由组织规划能力、文化创设能力、课程建设能力、条件保障能力和劳育评价能力5 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以及4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高校劳动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组织管理、文化创设、课程建设、条件保障、评价完善五方面为高校劳动教育能力提升提出建议.

    系统论劳动教育高校劳动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何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基于高校实施方案的文本研究

    王成李虹廖启云
    10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劳动教育在现实层面实现了较大发展,但目前学界对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样态尚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是体现劳动教育实践的重要文本,可从中探析基层场域中高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图景.高校劳动教育由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实现路径与劳动教育保障体系四个维度构成.各维度具有丰富的概念意涵,且各维度之间互为前因、相互促进,依循一定的逻辑脉络共同指向高校劳动教育建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在于其实现劳动教育的增量改革与存量优化的有机统一,增量改革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建构与实质赋能,而存量优化则应聚焦于劳动教育内容与实现路径领域.

    高校劳动教育文本分析实证研究增量改革存量优化

    发展与秩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的政策治理与法律治理

    郭广军李昱黎梅
    11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策治理与法律治理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策治理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效能,法律治理规范了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秩序.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治理经历了政策治理、法律治理和政策治理与法律治理互嵌三个阶段.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政策治理包括组织、导向、激励和保障等机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法律治理包括秩序、责任、权益和处罚等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政策治理要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评价体系、督导体系、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法律治理要进一步健全法规体系、实施体系和执法检查.

    产教融合质量政策治理法律治理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