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事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事科学
中国人事科学
中国人事科学/Journal Chinese Personnel Scienc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包容性氛围对基层干部积极挑战行为的影响

    柯江林曾琳张颖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干部的积极挑战行为对于推进新时代基层单位的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社会认同理论,从包容性氛围视角探索了基层干部积极挑战行为的形成机制,以基层干部为对象,开展了四波段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包容性氛围对基层干部积极挑战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包容性氛围与积极挑战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正向调节了内部人身份感知与积极挑战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激发基层干部积极挑战行为的关键在于营造基层单位包容性氛围,增强内部人身份感知,拓宽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

    积极挑战行为包容性氛围内部人身份感知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基层干部

    科研事业单位员额制管理改革实践述评

    曾敬陈敏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员额制是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和人事管理的创新举措之一.结合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文章系统梳理了公立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事业单位员额制管理试点机构的改革实践与效应,对员额制制度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员额制改革面临一些实践问题.例如,单位用人自主性未能充分实现;过渡期配套的养老保险政策尚需完善;员额制总量测算科学标准体系有待健全;资源稀缺引起的多方博弈等.员额制试点成效与机构性质、机构发展阶段、机构竞争力密切相关,在改革包袱重、结构复杂、经费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的事业单位,员额制进一步加剧了公共科研属性与创新市场失灵、事业编制管理与市场化管理运行之间的矛盾.为推进科研事业单位员额制管理改革,应采取"一机构一路径"的方法设计员额制改革过渡方案,构建立体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提升员额制财政投入机制的科学性,加强员额制人事管理的战略性.

    员额制科研事业单位编制人事管理

    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基层本土人才的发展困境与培养机制研究——以渝州市浦镇为例

    罗艺
    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人才振兴.本土人才作为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资源,应受到高度重视.通过实证案例的分析,研究发现艰苦边远地区本土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先天不足",且在待遇保障方面"发育不良",导致人才难引回、用不好、留不住,基层本土人才队伍极不稳定.为解决这一困境,政策制定者需要建构全过程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艰苦边远地区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库,逐步提升本土人才的福利待遇,扶持本土人才发展产业,从而实现本土人才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本土人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培养机制

    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评价研究——基于山东省的实践分析

    段黎萍李强于迎雪沈涛...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需要一大批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建立一套适合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评价方式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人才评价的逻辑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以山东省的实践为例,构建了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分析了重大攻关任务及承担此类任务人才的范围和特点,提出了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和应用场景.研究认为,应重视对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科技人才的评价,建立重大攻关任务清单,加强重大攻关任务的人才评价评审专家队伍建设,促进人才评价与项目评价和机构评价的结合.

    重大攻关科技人才人才评价体系

    加强企业高级政工师队伍建设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熊易芳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级政工师是高素质专业化政工人才,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文章基于对上海高级政工师队伍建设的调研,从培养、管理、使用三个方面探索了提升高级政工师能力的路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破除评价、服务、激励等体制机制障碍,运用多种工作方式,能够显著提升高级政工师的创新工作方法能力和综合效能.建议通过提高高级政工师的行业引领力,增强人才队伍效能,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并在上海市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高级政工师职称评聘人才评价

    国有企业人事培训的着力点及实践分析

    杨华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企业人事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强化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但目前国有企业人事培训工作仍面临员工参与动力不强、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部分企业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投入相对不足,培训计划和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方式和方法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员工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也有待提高.提高国有企业人事培训质量,应着眼于提升员工素质,明确培训目标,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国有企业人事培训培训体系

    "组织—员工"绩效联动的设计方法——以Z国有企业为例

    林定海刘理峰王权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组织—员工"绩效联动包括绩效目标联动和绩效考核结果的联动,对组织资源优化配置和提升组织效能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实现"组织—员工"绩效的联动和有效运转,绩效目标联动是前提和基础,需通过绩效考核的任务指标设置,将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目标逐层逐级分解,落实在各管理层级和岗位的绩效任务目标中."组织—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联动则是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将上级组织的绩效表现与下级组织、员工的绩效等级比例分布相挂钩.绩效考核结果联动的层级数量和绩效等级比例分布的级差大小共同决定了"组织—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联动的设计强度.促进"组织—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联动,需要设计绩效监控工具,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根据各级组织"组织—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联动的执行强度、监控结果,设立奖惩措施,予以引导,保障基于"组织—员工"绩效联动的资源分配系统的高效运转.

    组织员工绩效考核绩效联动

    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审查的逻辑、框架与对策

    张晓东
    6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视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信息不对称的现实问题并进行有效规制,是降低搜寻匹配成本、减少就业市场摩擦、实现精准就业的必要措施.文章"反向"考察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编制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信息发布行为,梳理并构建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审查的制度框架,基于机制设计和信号发送理论,提出招聘信息规制的路径与对策.文章认为,依法审查用人单位招聘资格和信息,是劳动力市场信息甄别和信号修正的重要路径.为确保招聘信息真实、合法、有效、规范,建议构建招聘信息编制与发布的实名制可追溯信息链,统一招聘信息结构和必选字段,强化管理以抑制招聘信息泡沫,配备专业的招聘审查人员,并制定招聘审查国家标准.

    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审查招聘信息精准就业

    新质生产力与高校就业指导高质量发展:耦合逻辑与实践路径

    余晓玲侯永雄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新业态"为主要场域,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力.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智力来源,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二者在现实和理论上具有耦合性.通过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创新,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应培育符合时代需求的就业观念,培训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就业竞争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就业生态,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

    新质生产力高校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

    刘胜利鲍春雷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退役军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也是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尽管自主就业创业的政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且退役军人具备良好的能力素质,但他们在再就业创业过程中仍面临市场需求减少、就业结构性矛盾及自身求职创业瓶颈等问题.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需拓展就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引导就业观念,促优供求对接,完善创业支持,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发展.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供求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