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马学雷耿守科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IWA)的效果.方法 选取IWA患者 7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 36 例.A组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Raymond分级、脑血流灌注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分别为 75.00%(27/36)、66.67%(24/36),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术后 6 个月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为83.33%(30/36),高于B组的61.11%(22/36)(P<0.05);A组术后6个月Raymond分级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术前局部脑血容量(rCBV)、颅内压(ICP)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和B组术后 6 个月rCBV均高于术前,ICP均低于术前,且A组术后 6 个月rCBV(2.18±0.42)ml/100 g高于B组的(1.95±0.33)ml/100 g,ICP(16.24±2.63)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B组的(18.52±2.70)mm Hg(P<0.05).随访 6 个月,A组mRS评分 0~2 分占比 94.44%高于B组的 77.78%(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与Enterprise支架相比,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IWA的完全闭塞率更高,同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和短期预后,而两种支架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颅内宽颈动脉瘤弹簧圈栓塞Enterprise支架NeuroformAtlas支架脑血流灌注

    对行PCI患者应用尼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临床效果对比

    王小波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联合使用尼可地尔与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行PCI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 100 例,并以抽签法分为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各 5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尼可地尔治疗,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组使用氯吡格雷治疗,替格瑞洛组使用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TIMI血流分级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术后 1 周,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均有改善,且替格瑞洛组患者LVEDD(46.14±4.05)mm与LVESD(30.01±3.07)mm均低于氯吡格雷组的(52.03±3.37)、(35.66±3.25)mm,而LVEF(59.38±4.37)%比氯吡格雷组的(50.75±4.06)%更高,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替格瑞洛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4.00%低于氯吡格雷组的 16.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 1 周,替格瑞洛组患者TNF-α、CRP、IL-6 水平分别为(3.32±0.66)ng/ml、(3.44±0.87)mg/L、(2.04±0.66)ng/L,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的(4.01±0.81)ng/ml、(4.22±1.63)mg/L、(3.05±0.83)ng/L,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血流分级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Z=3.313,P=0.001<0.05).结论 在尼可地尔基础上使用替格瑞洛或者氯吡格雷均有显著效果,可改善PCI手术患者心功能并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但替格瑞洛对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更佳,可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使用安全性较高,更有利于患者预后效果提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尼可地尔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炎性因子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口腔颌面部术后肿胀的疗效

    刘文卓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术后肿胀患者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 84 例口腔颌面部术后肿胀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 42 例.常规组采用甘露醇治疗,研究组采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疼痛评分、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及术后感染、瘢痕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7.62%,高于常规组的 80.95%,差异性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术后 24、48、72 h疼痛评分分别为(2.71±0.36)、(4.22±0.50)、(4.31±0.40)分,均低于常规组的(3.28±0.87)、(4.84±0.85)、(5.14±0.75)分,差异性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常规组肿胀程度 0 级 19 例(45.24%),1 级 2 例(4.76%),2 级 13 例(30.95%),3 级 8 例(19.05%);研究组肿胀程度 0 级29 例(69.05%),1 级 8 例(19.05%),2 级 5 例(11.90%),3 级 0 例.研究组肿胀程度低于常规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 0 级 28 例(66.67%),1 级 10 例(23.81%),2 级 4 例(9.52%),3 级0 例;常规组疼痛程度 0 级 18 例(42.86%),1 级 3 例(7.14%),2 级 14 例(33.33%),3 级 7 例(16.67%).研究组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术后感染、瘢痕发生率分别为2.38%、4.76%,低于常规组的 19.05%、23.81%,差异性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口腔颌面部术后肿胀患者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肿胀情况,能够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且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口腔颌面部术后肿胀甘露醇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沙鸥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对食管癌患者实施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64 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组则实施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放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87.50%高于对照组的 59.3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63%低于对照组的 53.13%(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质量、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分别为(90.76±4.35)、(88.25±3.97)、(85.35±3.97)、(83.58±4.68)分,高于对照组的(80.69±4.35)、(78.43±2.75)、(76.12±3.36)、(75.67±4.57)分(P<0.05);观察组血清糖类抗原 125(CA125)、糖类抗原 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分别为(28.10±1.54)U/ml、(18.97±1.42)U/ml、(1.42±0.15)ng/ml,低于对照组的(29.25±2.06)U/ml、(20.15±2.14)U/ml、(1.74±0.26)ng/ml(P<0.05).结论 对食管癌患者实施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放疗治疗,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患者生活水平的提升,建议推广.

    食管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放疗临床效果

    黄葵胶囊与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姜自远李伟周田霖高翠廷...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施以黄葵胶囊、达格列净治疗的效果.方法 6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接受达格列净治疗,治疗组接受黄葵胶囊、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肾功能指标[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3.33%(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5.03±1.25)mmol/L、餐后 2 h血糖(7.75±0.64)mmol/L、糖化血红蛋白(4.81±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5±1.52)mmol/L、(8.10±0.51)mmol/L、(6.27±1.52)%(P<0.05).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分别为(1.10±0.14)、(3.38±0.75)、(1.92±0.55)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6±0.20)、(4.12±0.55)、(2.29±0.62)mmol/L(P<0.05).治疗组治疗后Cys-C、GFR、UAER、Cr、BUN水平分别为(1.19±0.44)mg/L、(84.15±9.26)ml/min、(445.30±75.12)μg/min、(80.35±10.15)μmol/L、(7.21±1.05)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0.48)mg/L、(89.10±8.30)ml/min、(623.58±101.63)μg/min、(86.45±10.03)μmol/L、(8.08±0.96)mmol/L(P<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 水平分别为(5.12±0.65)mg/L、(203.42±25.1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0±0.70)mg/L、(258.90±24.46)pg/m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施以黄葵胶囊、达格列净治疗效果良好,在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可使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肾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得到改善,值得推广.

    糖尿病肾病达格列净黄葵胶囊肾功能血脂炎性水平

    通络祛痛膏与腰椎牵引法联合治疗寒湿痹阻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富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寒湿痹阻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使用通络祛痛膏联合腰椎牵引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 96 例寒湿痹阻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抽签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8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腰椎牵引法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腰椎牵引法与通络祛痛膏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腰椎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腰椎疼痛程度、血清细胞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研究组患者腰背刺痛积分为(1.65±0.36)分,坐骨神经痛积分为(0.55±0.58)分,下肢麻木积分为(1.57±0.3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4±0.44)、(1.42±0.43)、(2.11±0.45)分(t=8.409、8.348、6.918,P<0.05);研究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21.01±3.23)分,比对照组的(19.34±2.18)分更高,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16.24±2.30)分,低于对照组的(18.59±2.08)分(t=2.969、5.250,P<0.05);研究组患者腰椎前屈度为(40.17±3.04)°,腰椎后伸度为(19.17±3.07)°,均高于对照组的(33.11±4.15)°、(16.05±3.05)°(t=9.508、4.995,P<0.05);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为(88.71±5.59)分,社会功能评分为(91.05±9.84)分,心理功能评分为(93.52±9.3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3.26±5.53)、(86.07±9.41)、(86.32±9.30)分(t=13.613、2.534、3.785,P<0.05);研究组患者VEGF为(104.11±23.51)ng/L,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为(83.75±13.31)ng/L,白细胞介素-6(IL-6)为(64.24±12.18)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52.14±10.04)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34.65±30.42)、(97.30±13.42)、(74.01±13.23)、(68.53±10.08)ng/L(t=5.503、4.967、3.764、7.982,P<0.05);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2.04±0.48)分,低于对照组的(3.51±0.46)分(t=15.319,P<0.05).结论 联合使用腰椎牵引法与通络祛痛膏可改善寒湿痹阻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腰椎功能与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从而提升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通络祛痛膏腰椎牵引

    间隔12h动态监测感染指标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招雨高晓燕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间隔12 h动态监测感染指标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EON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0 例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将其中 60 例无严重并发症的EONS作为EONS组,60 例无感染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初次监测时和间隔 12 h后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比较两组新生儿同一时间点感染指标及两组不同时间点感染指标的变化.结果 EONS组初次监测时WBC、NEU%、PLT、CRP和PCT分别为(12.5±3.2)×109/L、(60.2±7.5)%、(250±50)×109/L、(5.3±2.8)mg/L、(1.2±0.5)μg/L,与对照组初次监测时的(11.8±2.9)×109/L、(59.5±8.1)%、(248±48)×109/L、(4.7±2.6)mg/L、(1.1±0.4)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NS组间隔 12 h后WBC、NEU%、PLT、CRP和PCT分别为(18.5±4.3)×109/L、(75.8±8.6)%、(150±35)×109/L、(65.3±15.6)mg/L、(10.8±3.2)μg/L,与对照组间隔 12 h后的(12.1±3.1)×109/L、(61.2±9.0)%、(240±55)×109/L、(5.8±3.2)mg/L、(1.0±0.3)μ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ONS组间隔 12 h后WBC、NEU%、PLT、CRP和PCT与本组初次监测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间隔 12 h后WBC、NEU%、PLT、CRP和PCT与本组初次监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隔 12 h后动态监测感染指标有助于提高EONS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更早、更准确地诊断EONS.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运用低位小切口手术、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及对创伤应激反应的影响

    乔艳晶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案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创伤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 110 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入组患者住院号,按照单双号进行分组,其中 55 例单号患者列为对照组,55 例双号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切口长度、插管时间、住院天数,手术结束时与术后 6、12 h的疼痛程度评分,术前 1 h、术后 24 h创伤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肾上腺素(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0.56±3.15)ml少于对照组的(73.66±1.27)ml,手术耗时(40.66±1.19)min、插管时间(2.33±0.12)d、住院天数(4.55±0.13)d、切口长度(4.21±0.12)cm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4.62±2.08)min、(3.98±0.17)d、(7.01±0.14)d、(6.55±0.35)cm(P<0.05).手术结束时与术后 6 h、术后 12 h,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49±0.12)、(4.12±0.13)、(3.55±0.1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的(1.75±0.11)、(4.66±0.17)、(4.21±0.19)分(P<0.05).术前 1 h,对比两组E、hs-CRP、IL-6、COR检测水平,可得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 24 h,两组的E、hs-CRP、IL-6、COR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1 h(P<0.05);术后 24 h,观察组E、hs-CRP、IL-6、COR水平分别为(180.33±1.15)ng/ml、(1.59±0.21)mg/L、(3.71±0.12)ng/L、(182.52±2.08)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15±3.37)ng/ml、(5.62±0.31)mg/L、(5.99±0.17)ng/L、(285.36±6.17)μg/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5.45%(3/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10/55)(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0.00%(P<0.05).结论 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综合效果较好,且患者创伤应激反应较小.

    甲状腺良性结节传统甲状腺手术低位小切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

    口服或皮下注射吗啡在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盛清华庄梅尹慧冯立霞...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吗啡不同给药方式在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70 例晚期癌痛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吗啡不同给药方式分为口服组(35 例)和注射组(35 例).口服组予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注射组予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情况、临床镇痛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1 d后,两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7 d后,注射组NRS评分分别为(3.06±0.18)、(1.93±0.23)分,均低于口服组的(3.28±0.24)、(2.63±0.19)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注射组的总有效率(94.29%)高于口服组(88.57%),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内啡肽(β-EP)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前列腺素E2(PGE2)和 5-羟色胺(5-H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注射组β-EP(188.16±6.32)ng/L较口服组的(162.31±6.47)ng/L高,PGE2(36.59±5.62)ng/L、5-HT(122.65±7.23)ng/L均较口服组的(42.67±6.43)、(149.46±7.68)ng/L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2.86%)和口服组(17.14%)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皮下注射的临床效果相较于口服吗啡更为显著,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临床疼痛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晚期癌痛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疼痛程度口服皮下注射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张卫春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 102 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儿划分成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 51 例.常规组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消退时间、炎性因子水平、血小板参数水平、补体指标水平.结果 和常规组84.31%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04%更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疹、腹痛、关节痛、肾损伤消退时间分别为(6.16±1.87)、(5.01±1.65)、(6.71±1.72)、(7.76±1.95)d,短于常规组的(8.83±2.24)、(6.68±1.78)、(8.27±1.84)、(9.49±2.44)d,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23.20±3.28)ng/L、(10.16±2.86)mg/L、(27.53±3.87)fmol/ml,低于常规组的(27.94±4.48)ng/L、(13.47±3.18)mg/L、(32.29±4.93)fmol/ml,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分别为(242.11±20.42)×109/L、(8.12±2.67)fl、(20.61±3.08)%,低于常规组的(260.44±19.98)×109/L、(10.93±2.87)fl、(24.33±3.33)%,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C3、C4 分别为(0.84±0.07)、(0.12±0.05)g/L,低于常规组的(1.37±0.41)、(0.41±0.16)g/L,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为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症状,减轻患儿炎性因子和补体指标水平,降低患儿血小板参数水平,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小剂量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小儿过敏性紫癜有效性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