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丁苯酞与尤瑞克林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王琼琼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并对比丁苯酞与尤瑞克林分别应用及联用方案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14 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及联合组,每组 38 例.对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治疗,对尤瑞克林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对联合组给予丁苯酞及尤瑞克林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静脉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联合组NIHSS评分分别为(24.43±4.88)、(24.13±4.95)、(24.36±4.89)分;治疗第 7 天,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联合组NIHSS评分分别为(20.33±4.21)、(20.26±4.17)、(18.12±3.88)分;治疗第 15 天,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联合组NIHSS评分分别为(18.12±3.77)、(17.56±3.98)、(14.02±3.25)分.治疗前,三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 7、15 天,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 7、15 天,丁苯酞组与尤瑞克林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 7、15 天,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丁苯酞组及尤瑞克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hs-CPR、NLR、PLR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hs-CRP、NLR、PL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丁苯酞组hs-CRP、NLR、PLR低于尤瑞克林组,联合组hs-CRP、NLR、PLR均低于丁苯酞组和尤瑞克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腹部不适、皮疹、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均未见幻觉、心悸、皮肤出血、颅内出血等情况发生.结论 丁苯酞及尤瑞克林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均有确切疗效,其中丁苯酞减轻患者炎症能力更强,且两种药物联用后治疗效果强于单独用药,对改善患者预后更有利.

    丁苯酞尤瑞克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效果

    营养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水平的影响观察

    徐爱卿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期间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 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49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运动干预及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体重及体质量指数.结果 化疗前和化疗第1~4 周期,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41±2.69)×109/L、(6.28±3.44)×109/L、(5.23±1.20)×109/L、(5.21±1.27)×109/L、(4.06±2.36)×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为(4.39±2.30)×109/L、(4.30±2.05)×109/L、(4.10±0.33)×109/L、(3.77±0.46)×109/L、(3.36±1.28)×109/L,总淋巴细胞绝对值分别为(1.42±0.66)×109/L、(1.34±0.72)×109/L、(1.00±0.68)×109/L、(1.00±0.46)×109/L、(0.98±0.33)×109/L,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21.22±90.93)×109/L、(215.98±90.23)×109/L、(202.39±21.12)×109/L、(192.60±32.76)×109/L、(187.44±15.69)×109/L,血红蛋白分别为(121.20±25.16)、(120.34±16.68)、(112.23±15.12)、(108.30±16.20)、(103.98±14.25)g/L,总蛋白分别为(65.33±4.35)、(65.58±5.66)、(60.65±6.75)、(58.89±5.69)、(57.34±6.23)g/L,白蛋白分别为(44.36±5.24)、(43.88±5.79)、(39.03±6.75)、(37.85±5.69)、(26.31±6.28)g/L;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20±2.36)×109/L、(6.88±5.64)×109/L、(5.95±1.45)×109/L、(5.79±1.56)×109/L、(5.63±4.36)×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为(4.35±2.56)×109/L、(4.86±5.36)×109/L、(4.30±0.56)×109/L、(4.12±0.34)×109/L、(3.90±1.30)×109/L,总淋巴细胞绝对值分别为(1.44±0.86)×109/L、(1.46±0.77)×109/L、(1.33±0.68)×109/L、(1.26±0.77)×109/L、(1.14±0.42)×109/L,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24.12±94.23)×109/L、(222.20±82.59)×109/L、(220.19±33.31)×109/L、(205.43±25.33)×109/L、(197.20±24.26)×109/L,血红蛋白分别为(123.55±23.95)、(122.26±21.98)、(119.24±15.23)、(116.20±22.13)、(114.01±20.46)g/L,总蛋白分别为(65.12±4.76)、(65.68±5.26)、(63.45±5.06)、(61.30±4.03)、(60.11±4.82)g/L,白蛋白分别为(43.25±6.69)、(44.98±6.27)、(41.65±6.03)、(40.20±5.03)、(39.25±6.03)g/L.两组患者在化疗前及化疗第 1 周期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总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 2~4 周期,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总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和化疗第 1~4 周期,对照组的体重分别为(65.02±11.34)、(65.29±11.26)、(61.00±7.26)、(59.03±9.36)、(58.69±8.46)kg,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3.56±2.99)、(23.87±2.11)、(22.26±2.29)、(21.16±2.59)、(21.06±2.21)kg/m2;研究组体重分别为(65.30±10.58)、(65.29±10.75)、(64.55±10.06)、(63.88±10.74)、(62.56±9.20)kg,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3.56±2.96)、(23.54±2.75)、(23.41±2.48)、(23.01±2.45)、(22.12±2.05)kg/m2.两组患者在化疗前及化疗第 1 周期的体重、体质量指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 2~4 周期,研究组的体重、体质量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水平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营养干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期间营养水平

    c-Myc、CDK1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杨雪程园园田瑞华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Myc、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12(CDK12)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 80 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c-Myc、CDK12 表达水平.比较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Myc、CDK12 阳性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中c-Myc、CDK12 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c-Myc与CDK12 阳性表达的相关性,胃癌组织中c-Myc、CDK12 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c-Myc、CDK12阳性表达率(77.5%、87.5%)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3.8%、15.0%)(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患者胃癌组织中c-Myc、CDK1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Ⅲ~Ⅳ期、侵犯浆膜、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c-Myc和CDK12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8.0%、87.0%、88.9%、90.0%和 94.0%、92.6%、97.2%、100.0%,均明显高于高分化、Ⅰ~Ⅱ期、未侵犯浆膜、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的 60.0%、57.7%、68.2%、70.0%和 76.7%、76.9%、79.5%、80.0%(P<0.05).相关分析发现,c-Myc、CDK12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87,P=0.016<0.05).胃癌组织中c-Myc、CDK12 阳性患者的 3 年生存率分别为 19.4%、21.4%,均明显低于c-Myc、CDK12 阴性患者的 55.6%、70.0%(P<0.05).结论 c-Myc、CDK12 在胃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两者呈正相关性,并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侵袭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对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影响,通过检测两者水平可能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

    胃癌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预后

    尿毒症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骨化三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的临床疗效

    公超韩一浩刘菲李云云...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尿毒症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骨化三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 104 例尿毒症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通过信封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2 例.对照组行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行骨化三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甲状旁腺体积、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水平,血管钙化情况(心脏瓣膜钙化率、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甲状旁腺体积、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水平分别为(1.15±0.15)cm3、(287.64±54.32)ng/L、(1.66±0.23)mmol/L、(2.12±0.16)mmol/L,甲状旁腺体积减小,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水平均下降,且均小于对照组的(1.34±0.22)cm3、(361.68±62.49)ng/L、(2.20±0.31)mmol/L、(2.43±0.29)mmol/L,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甲状旁腺体积减小、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脏瓣膜钙化率 42.31%、冠状动脉钙化评分(2.60±0.3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3.46%、(2.93±0.41)分,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获得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明显(χ2=4.981,P=0.026<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χ2=0.153,P=0.696>0.05).结论 尿毒症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通过骨化三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后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血钙、血磷水平,促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明显减少,进而提高整体临床疗效.

    尿毒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西那卡塞骨化三醇血管钙化

    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及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彩云徐成许青国黄瑞...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0 例癫痫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均 30 例.对照组予以奥卡西平单独治疗,观察组联合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IgG、CD3+、CD4+]水平、认知功能指标[总智商(FIQ)、操作智商(PIQ)、言语智商(VIQ)]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症状改善指标(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癫痫持续时间、癫痫发作次数).结果 ①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其中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73.33%,观察组为 93.33%(χ2=4.320,P=0.038<0.05).②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A、IgM、IgG、CD3+、CD4+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IgA、IgM、IgG、CD3+、CD4+水平分别为(1.26±0.12)g/L、(1.34±0.29)g/L、(14.48±1.22)g/L、(72.02±9.36)%、(50.30±7.12)%,高于对照组的(1.08±0.16)g/L、(1.03±0.30)g/L、(12.32±1.60)g/L、(64.26±9.08)%、(45.23±7.52)%,差异显著(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IQ、PIQ、VIQ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FIQ、PIQ、VIQ水平分别为(99.26±1.04)、(98.25±1.18)、(98.39±1.9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8.05±1.13)、(96.29±1.29)、(96.32±1.78)分,差异显著(P<0.05).④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6.59±1.75)d、癫痫持续时间(1.33±0.13)min/次短于对照组的(10.71±1.99)d、(4.26±1.66)min/次,癫痫发作次数(1.33±0.22)次/d少于对照组的(2.75±1.69)次/d,差异显著(P<0.05).结论 癫痫患儿联合应用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能够发挥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而且可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利于患儿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小儿癫痫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免疫功能

    植皮手术联合瘢痕整形对烧伤后患者美容效果的影响

    刘贵春高翔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植皮手术联合瘢痕整形对烧伤后患者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80 例深度烧伤后整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 40 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植皮手术联合瘢痕整形治疗,参照组患者采用单一植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及皮片成活率、瘢痕情况、术后瘢痕增生程度及瘢痕典型案例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 二次手术率比较,研究组(2.50%)显著低于参照组(25.00%)(P<0.05);皮片成活率比较,研究组(97.50%)显著高于参照组(65.00%)(P<0.05).两组术前厚度、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厚度、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评分低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厚度、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评分分别为(1.98±0.11)、(1.11±0.08)、(1.12±0.28)、(1.34±0.32)分,低于参照组的(2.59±0.12)、(1.85±0.12)、(1.39±0.12)、(1.65±0.12)分(P<0.05).术后瘢痕增生情况比较,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瘢痕典型案例发生率比较,研究组(0)显著低于参照组[15.00%(6/40)](P<0.05).满意度比较,研究组(97.50%)显著高于参照组(75.00%)(P<0.05).结论 深度烧伤后整形患者选择植皮手术联合瘢痕整形治疗方案,美容效果好,价值显著,可推广.

    植皮手术瘢痕整形烧伤美容效果

    探究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应用中药熏洗、远红外线治疗的临床疗效

    张建胜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应用中药熏洗、远红外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 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80 例.对照组接受远红外线治疗,研究组接受远红外线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症状评分、舒适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 97.50%高于对照组的 87.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CRP(5.89±1.06)mg/L、PCT(0.46±0.15)ng/ml、IL-6(87.64±19.32)pg/ml、TNF-α(10.83±2.07)ng/L低于对照组的(7.02±1.27)mg/L、(0.69±0.23)ng/ml、(114.50±25.87)pg/ml、(13.49±2.46)ng/L(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丘疹、脓疱、皮肤瘙痒、皮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丘疹评分(1.06±0.31)分、脓疱评分(1.24±0.38)分、皮肤瘙痒评分(1.16±0.40)分、皮损评分(1.19±0.3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2±0.48)、(1.64±0.37)、(1.61±0.45)、(1.62±0.35)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升高,焦虑、抑郁、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舒适度评分(102.80±6.57)分高于对照组的(93.25±6.30)分,焦虑评分(40.90±3.74)分、抑郁评分(41.85±3.81)分、睡眠质量评分(10.49±1.3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61±3.96)、(46.98±4.37)、(12.36±1.58)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生理评分(89.75±6.48)分、心理评分(89.07±6.02)分、环境评分(90.14±6.15)分、社会关系评分(89.96±6.2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2.93±6.85)、(82.40±6.13)、(83.27±6.30)、(83.14±6.54)分(P<0.05).结论 对于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在远红外线治疗的同时实施中药熏洗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有利于增加躯体舒适度,改善患者心理和睡眠,提升生活质量.

    皮肤科马拉色菌毛囊炎远红外线中药熏洗

    间接征象在急性胰腺炎超声诊断中的价值

    谷学影张晓新贾忠桃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间接征象在急性胰腺炎超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6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超声检查及图像改变的临床资料,找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自身变化不显著时胰腺外间接征象佐证急性胰腺炎的特征.结果 46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胰腺本身变化不显著时超声胰周间接征象显示,胰周网膜囊增厚 38 例(83%),胰腺边缘不光整 29 例(63%),胰周低回声带 25 例(54%),胰周积液20 例(43%),胰周坏死组织 4 例(9%).结论 胰腺外间接征象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时有重要提示价值.

    急性胰腺炎胰腺外间接征象网膜囊增厚胰周积液胰周坏死组织

    高龄孕妇妊娠中晚期异常心电图与妊娠结局的关联性分析

    许淑淑吴璠罗希钟聪...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出现异常心电图(ECG)的情况,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指导,以保障高龄孕妇和围生儿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选取 240 例高龄(>35 岁)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 240 例非高龄(≤35 岁)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妊娠中晚期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异常心电图发生情况,心律失常类型;比较观察组心电图正常与异常者妊娠结局、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心律失常、ST-T改变和短P-R间期发生率分别为35.83%、10.83%、10.00%,高于对照组的 22.92%、4.17%、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电轴左偏和低电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 60.00%(144/240)高于对照组的 34.58%(83/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100,P=0.000<0.05).观察组的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生率分别为 12.08%、5.00%、3.75%、2.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25%、1.67%、0.83%、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窦性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者剖宫产率 50.00%、早产率 11.63%和新生儿低体重率 12.79%显著高于心电图正常者的 35.71%、3.90%、3.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电图异常者和心电图正常者的妊娠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龄孕妇中,妊娠中晚期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常见的异常包括心律失常、ST-T改变等,高龄孕妇伴有异常心电图可能对妊娠结局和围生儿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为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必要加强高龄孕妇的心电图监测,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以有效地保障母婴的健康和安全,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同时提高高龄孕妇和围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高龄孕妇妊娠中晚期异常心电图妊娠结局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在老年胰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高明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老年胰胆疾病患者治疗中运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症状表现与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 90 例老年胰胆疾病患者,以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实施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79.14±2.76)分、躯体功能评分(81.18±2.23)分、情绪角色评分(82.60±2.28)分、躯体角色评分(83.50±2.15)分高于对照组的(72.70±6.01)、(74.75±5.04)、(75.11±4.45)、(77.63±4.22)分(P<0.05).结论 以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老年胰胆疾病患者,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结石清除效果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起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整体运用效果较佳,值得在基层医院内推广与运用.

    胰胆疾病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疗效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