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并对比丁苯酞与尤瑞克林分别应用及联用方案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14 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及联合组,每组 38 例.对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治疗,对尤瑞克林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对联合组给予丁苯酞及尤瑞克林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静脉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联合组NIHSS评分分别为(24.43±4.88)、(24.13±4.95)、(24.36±4.89)分;治疗第 7 天,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联合组NIHSS评分分别为(20.33±4.21)、(20.26±4.17)、(18.12±3.88)分;治疗第 15 天,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联合组NIHSS评分分别为(18.12±3.77)、(17.56±3.98)、(14.02±3.25)分.治疗前,三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 7、15 天,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 7、15 天,丁苯酞组与尤瑞克林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 7、15 天,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丁苯酞组及尤瑞克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hs-CPR、NLR、PLR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hs-CRP、NLR、PL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丁苯酞组hs-CRP、NLR、PLR低于尤瑞克林组,联合组hs-CRP、NLR、PLR均低于丁苯酞组和尤瑞克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腹部不适、皮疹、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均未见幻觉、心悸、皮肤出血、颅内出血等情况发生.结论 丁苯酞及尤瑞克林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均有确切疗效,其中丁苯酞减轻患者炎症能力更强,且两种药物联用后治疗效果强于单独用药,对改善患者预后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