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张绍武

月刊

1004-8685

wsjyzz@126.com

010-84030401

100007

北京市100007-9号信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血清白蛋白的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社区绝经后女性群体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警价值

    朱烈烈叶晓林余丽飞邵湘芝...
    2854-2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血清白蛋白的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对社区绝经后女性群体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1月一 12月在温州市中医院-温州市水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治疗的所辖社区298例绝经后老年女性的临床资料,分为骨质疏松组100例和非骨质疏松组198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骨代谢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GNRI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GNRI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并评估GNRI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警价值.结果 骨质疏松组绝经年限高于非骨质疏松组,而血清白蛋白、GNRI以及平均骨密度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NRI营养风险等级下降,骨质疏松症构成比呈下降趋势(P<0.01).校正年龄、BMI和绝经年限后GNRI仍与白蛋白(r=0.540,P<0.05)和平均骨密度(r=0.609,P<0.05)成正相关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GNRI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成负相关关系,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在社区绝经后女性群体中,GNRI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高GNRI水平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GNRI是有效的骨质疏松症早期预警指标,在绝经年限超过10年的女性群体中GNRI的预警效能较优.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骨质疏松症绝经后社区女性预警

    胶质瘤组织中SHCBP1 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孟磊赵树鹏申法政
    2859-2862,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HCBP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 比较TCGA数据库中胶质瘤及正常组织中SHCBP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K-M曲线分析胶质瘤SHCBP1 mRNA高表达及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Cox回归分析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SHCBP1与免疫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胶质瘤细胞株U87根据SHCBP1是否沉默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组和沉默组,比较3组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SHCBP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胶质瘤SHCBP1 mRNA低表达组相比,SHCBP1 mRNA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缩短(P<0.001).年龄、WHO分级、IDH状态、1p/19q状态、组织学类型、SHCBP1表达均是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胶质瘤中SHCBP1与Th2细胞、巨噬细胞成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845、0.414,P<0.001),与pDC细胞成负相关性(r=-0.363,P<0.001).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沉默组SHCB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SHCBP1在胶质瘤中呈高表达状态,SHCBP1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脑胶质瘤SHCBP1预后中位生存时间增殖侵袭

    血清IL-6、IFN-γ联合血清SAA对成人甲型流感诊断价值的评价

    劳俊杰项国谦赵洪灿
    2863-2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成年人甲型流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3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成人甲型流感患者60例(甲流组),普通流感患者60例(普通流感组),健康者60例(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6、IFN-γ、血清SAA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L-6、IFN-γ联合血清SAA对成年人甲型H1N1流感诊断的参考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IL-6、IFN-γ水平与血清SA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甲流组和普通流感组血清IL-6、IFN-γ、血清SA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L-6诊断甲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8(95%CI:0.612~0.763),最佳诊断临界值为 3.465 pg/ml;血清 IFN-γ诊断甲流的 AUC 为 0.663(95%CI:0.586~0.740),最佳诊断临界值为0.95 IU/ml;血清SAA诊断甲流的AUC为0.796(95%CI:0.733~0.853),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5.950 mg/L;血清 IL-6、SAA 联合诊断 AUC 为 0.808(95%CI:0.747~0.869);血清 IFN-γ、SAA 联合诊断 AUC 为0.766(95%CI:0.690~0.842).甲流组血清IL-6水平与血清SAA水平成正相关关系(r=0.388,P<0.01),血清IFN-γ水平与血清SAA水平无关.结论 甲型流感成人患者的血清IL-6、IFN-γ、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升高,血清IL-6联合SAA联合检测对成人甲流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甲型流感成年人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血清淀粉样蛋白A

    胸腔积液白介素-33、淋巴细胞比例、腺苷脱氨酶及外周血TB-IGR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李登云杨利萍
    2867-2869,2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联合检测胸腔积液白介素-33(IL-33)、淋巴细胞比例、腺苷脱氨酶及外周血T细胞γ-干扰素释放检测(TB-IGRA)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首次入院就诊的8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组,71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胸腔积液IL-33、淋巴细胞比例、腺苷脱氨酶及外周血TB-IGRA的水平,比较2组组间各指标差异,运用分析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组的胸腔积液IL-33、淋巴细胞比例、腺苷脱氨酶及外周血TB-IGR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3、0.720、0.820和0.837,灵敏度分别为 79.5%、70.9%、85.7%、86.6%,特异度分别为 71.8%、67.6%、69.0%、73.2%,联合检测的 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08、90.2%、85.9%,诊断效能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联合检测胸腔积液IL-33、淋巴细胞比例、腺苷脱氨酶及外周血TB-IGRA可以提高其诊断效能,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较佳选择.

    白介素-33淋巴细胞腺苷脱氨酶外周血T细胞γ-干扰素释放检测结核性胸膜炎

    FDP、PCT、CRP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检测意义

    傅丽敏吴晓徐冬梅
    2870-2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12月接诊的54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28 d的预后情况不同,将预后不良组作为研究组,预后良好者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FDP、PCT与CRP水平,并用SPSS 26.0、Graphpad Prism7.0软件进行比较,绘制ROC受试者工作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各指标检测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性能.用logistic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相应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FDP与P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P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185,95%CI:1.03~1.365,P<0.05).以重症肺炎患者是否在住院期间死亡绘制ROC曲线,FDP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877(95%CI:0.783~0.971)、95.24%和78.79%,优于其他单项检测.结论 FDP、PCT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可作为重症肺炎病情评估的指标,对评估预后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老年重症肺炎预后

    原阳县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与预防对策

    吕艳蕊包娟
    2874-2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原阳县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结果,提高女性对生殖健康的关注度和预防意识,为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原阳县年龄在35岁~64岁的适龄妇女20 036例,均接受宫颈和乳腺筛查,统计癌症检出率和疾病检出率.结果 两癌筛查癌症检出率为0.075%,其中包括10例乳腺癌,5例宫颈癌;两性疾病检出率为16.85%,常见妇科疾病筛查出阴道炎1 332例,宫颈疾病877例,卵巢囊肿536例,外阴炎391例,其他疾病241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例数29例,异常率为0.14%,有21例非典型鳞状细胞,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获得两癌知识的途径调查中,通过宣传手册获取的有10 968例,4 615例通过电视手机获取,4 031例通过村干部和妇女主任获取,422例通过身边朋友、邻居获取.结论 两癌筛查中发现有宫颈癌与乳腺癌患者,也筛查出良性妇科疾病,调查发现农村适龄妇女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路径十分有限,因此应当在之后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医务人员技术培训力度,为适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提升提供支持.

    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预防对策

    脂溶性维生素与儿童Tourette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及干预效果评价

    黄秋玲郁峰邹小杰徐震...
    2877-2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脂溶性维生素与儿童Tourette综合征(T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估补充维生素D3对TS病情的影响.方法 82例儿童TS患者作为研究组,6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脂溶性维生素水平差异;并进一步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n=50)和中重度组(n=32),比较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和脂溶性维生素水平差异,同时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脂溶性维生素水平的相关性;最后选择轻度组病例中符合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标准的儿童作为干预组(n=36),进行维生素D3干预及效果评价.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明显降低;轻度组和中重度组的YGTSS评分、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重度组YGTSS评分高于轻度组,25(OH)D水平低于轻度组,病情严重程度与25(OH)D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r=-0.791,P<0.001);口服维生素D3干预后YGTSS评分降低,25(OH)D水平升高(P<0.001).结论 儿童维生素D缺乏与TS密切相关,而且TS病情严重程度与25(OH)D水平成负相关关系,对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轻度TS儿童补充维生素D3可以改善其病情.

    脂溶性维生素Tourette综合征25-羟基维生素D

    高危产妇剖宫产后切口感染外周血CD36/mTORC1通路表达及细胞免疫炎症因子水平分析

    莫匡颖姚丽娜顾柳芬
    2881-2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危产妇剖宫产后切口感染外周血分化抗原36(CD36)/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通路表达及细胞免疫炎症因子水平.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107例高危产妇,根据产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21例和未感染组86例.分析感染组切口分泌物培养菌种分布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外周血中CD36/mTORC1通路相关蛋白[CD36、Toll样受体4(TLR4)、黏着斑激酶(FAK)、mTORC1]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外周血中细胞免疫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中CD36、mTORC1蛋白表达与细胞免疫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切口感染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67.44%)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时间≥60 min、抗生素使用种类≥3种、侵入性操作≥3次均为影响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感染组外周血CD36/mTORC1通路相关蛋白以及免疫炎症因子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且外周血IL-1、1L-6、IL-8、TNF-α水平与CD36、mTORC1蛋白表达水平均成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 高危产妇剖宫产后切口感染外周血CD36/mTORC1通路表达明显增加,且与细胞免疫炎症因子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高危产妇剖宫产切口感染分化抗原36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细胞免疫炎症因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心脏损害的Nomogram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王晔恺于倩
    2886-2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收集舟山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建立SLE患者并发心脏损害的logistic风险模型并输出为Nomogram图.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SLE的患者共12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21例,平均年龄为(44.77±14.41)岁.采集血样检测血常规、生化和免疫等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独立风险因子,通过Nomogram图进行可视化输出.结果 125例患者中78例存在心脏损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抗 Sm 抗体、ESR、Cr 是 SLE 并发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OR=1.025,P<0.05;OR=1.046,P<0.05;OR=1.043,P<0.01);C3、C4是SLE并发心脏损害的保护因素(OR=0.291,P<0.05;OR=0.125,P<0.05).结论 建立得到一种简单又可操作性强的预测SLE患者并发心脏损害的预测模型,有助于患者的早期诊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诺莫图心脏损害

    杭州地区637例变应性结膜炎患者过敏原致敏特征分析

    高继娟水冰洁邵伊润
    2890-2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杭州地区637例变应性结膜炎患者过敏原致敏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杭州市中医院眼科就诊的变应性结膜炎患者637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性别、年龄和过敏季节进行分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sIgE)抗体.结果 637例变应性结膜炎患者中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粉尘螨阳性率最高(73.73%),食源性过敏原以牛奶阳性率为最高(18.74%),男性鸡蛋白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儿童少年组和青年组sIgE阳性率均较中老年组高(P<0.05),户尘螨/粉尘螨在儿童少年组阳性率高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P<0.05).腰果、贝类在中老年组阳性率高于儿童少年组和青年组(P<0.05).季节是影响疾病过敏反应程度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杭州地区变应性结膜炎患者常见过敏原是户尘螨/粉尘螨、混合草、牛奶、腰果、贝类和鸡蛋白,因年龄、性别分布有所不同;腰果、贝类阳性率在中老年组较高;过敏程度易受季节影响.行过敏原检测,将有助于在特定区域开展针对性防治措施.

    变应性结膜炎过敏原特异性s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