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李兰娟

月刊

1005-376X

wstzz@126.com

0411-84787163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国内外人体微生态学、动植物微生态学及分子水平的微生态学等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动态、成果和技术方法,包括生态制品(人用、兽用、水产、环境等)的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环境的平衡关系以及微生态失调造成疾病的防治研究、实验室技术等,以及促进微生态学与生命科学各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肠道菌群与路易体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王永盛赵涵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路易体痴呆(DLB)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招募的17例DLB患者和招募的21名健康对照者(HC),分别设为DLB组和HC组。DLB患者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 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估病情。采用16SrRNA基因测序比较两组肠道菌群组成的异同。菌群特征和DLB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受教育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LB组MMSE评分、ADL评分、UPDRSⅢ评分与H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C组相比,DLB组肠道菌群菌种多样性降低(P<0。05),粪杆菌属相对丰度下降,埃希-志贺菌属、链球菌属、Ligi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升高(P<0。05)。粪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405,P<0。001),与病程和UPDRSⅢ呈负相关(r=-0。238,P=0。019);埃希-志贺菌属与病程和UPDRSⅢ呈正相关(r=0。263,P=0。008),与MMSE评分和ADL评分呈负相关(r=-0。290,P=0。003)。结论 DLB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在DLB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路易体痴呆肠-脑轴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陈朴赵静丽吴琼
    76-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85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标记为研究组。并纳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8例同年龄段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和粪便,采用qRT-PCR法定量分析肠道中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计算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比值。使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ARRAY360和流式细胞仪检测IgM、IgG、IgA、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算CD4+/CD8+比值。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肠道菌群与肾功能及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大肠杆菌数量增加(P<0。05),血肌酐、尿素氮、血清尿酸、IgM、IgG、IgA、CD8+T细胞水平升高(P<0。05),但双歧杆菌数量降低(P<0。05),B/E比值、CD4+T细胞、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分别与血肌酐、尿素氮、血清尿酸、IgM、IgG、IgA、CD8+T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01),与CD4+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呈负相关(P<0。001);双歧杆菌、B/E比值分别与血肌酐、尿素氮、血清尿酸、IgM,IgG、IgA、CD8+T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0。001),与CD4+T细胞、CD4+/CD8+比值呈正相关(P<0。001)。结论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肠道B/E比值显著降低,并与其肾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功能免疫功能肠道菌群相关性

    益生菌强化肠内营养结合饮食指导对老年胃肠疾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的影响

    刘伟王艳张永刚房绍馨...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益生菌强化肠内营养结合饮食指导对老年胃疾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临床收治的手术治疗的88例老年胃肠疾病患者。根据术后营养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常规营养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益生菌强化肠内营养的4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总蛋白(TP)水平、胃肠反应发生情况、康复时间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肠球菌等肠道菌群的数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ALB、PAB和T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患者ALB、PAB和TP水平均上升,但研究组的这3个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发生反酸、腹胀和便秘等胃肠道反应的总发生率为6。3%,低于对照组的2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肠道菌群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强化肠内营养结合饮食指导能显著提高老年胃肠疾病患者术后的营养水平和胃肠功能,改善患者肠道菌群,缩短患者预后时间。

    益生菌强化肠内营养老年胃肠疾病患肠胃功能康复

    不同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分泌物各指标检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程小萍潘琳宋文萍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患者宫颈分泌物各指标检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妇科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164例SI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n=72)和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n=92),另纳入宫颈癌患者21例为宫颈癌组、健康女性60例为健康组。统计4组受试者阴道白细胞酯酶(LE)、N-乙酰基氨基半乳糖苷酶(NAG)、唾液酸苷酶(SNA)、过氧化氢(H2O2)阳性率及pH值;观察4组受试者阴道滴虫感染情况及需氧菌性阴道炎(AV)、细菌性阴道病(BV)阳性率;评估4组受试者阴道清洁度;观察4组受试者HPV感染情况并通过Spearman分析评估宫颈病变程度与阴道微环境、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患者阴道LE、NAG、SNA、H2O2阳性率及pH值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阴道LE、NAG、SNA、H2O2阳性率及pH值均呈上升趋势(均P<0。05)。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患者滴虫感染率及AV、B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滴虫感染率及AV、BV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5)。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阴道清洁度Ⅰ~Ⅱ级患者占比低于健康组,Ⅲ~Ⅳ级患者占比高于健康组(均P<0。05),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阴道清洁度越来越差(均P<0。05)。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占比、HPV感染总发生率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感染、HPV感染总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宫颈病变程度与滴虫感染、AV、BV、LE、NAG、SNA、H2O2、pH值、阴道清洁度、HPV感染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SIL患者宫颈微生态处于显著失衡状态,宫颈病变程度与分泌物各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分泌物微生态宫颈癌

    抗HPV生物蛋白敷料联合保妇康栓对慢性宫颈炎合并HR-HP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古力其曼·艾孜木江赵骏达马俊旗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抗人乳头瘤病毒(HPV)生物蛋白敷料联合保妇康栓对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HR-HPV)的疗效及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慢性宫颈炎合并HR-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HPV生物蛋白敷料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HPV转阴率、治疗前后辅助性T细胞(Th)l[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3(IL-3)]、Th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相关细胞因子水平、阴道微生态情况[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H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79。2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L-3水平高于对照组,IL-4、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菌群密集度、pH值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宫颈炎合并HR-HPV感染患者采用抗HPV生物蛋白敷料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HPV转阴率,促进Th1/Th2免疫功能平衡,改善阴道微生态,安全性高。

    抗HPV生物蛋白敷料保妇康栓慢性宫颈炎高危型HPV感染阴道微生态

    肠道微生物与子宫内膜癌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陶沐珩凌开建贾永琴伍婷婷...
    95-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EC)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以雌激素升高、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临床表现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影响了EC的进展及预后。肠道菌群是由大量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们维持着人体各系统的稳态并产生一些代谢产物来对机体发挥作用。但因其数量巨大,在菌群失调时可导致宿主生理机能发生紊乱,微生物产生的毒性代谢物参与炎症并增加与肿瘤相关的通路,影响机体的吸收代谢、肿瘤进展和恶化等。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与EC的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能促进EC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肠道微生物对EC发生发展的影响,重点探讨肠道微生物与EC相关危险因素间的关系,以期为EC的治疗与预后管理提供新思路。

    子宫内膜癌肠道菌群危险因素雌激素

    肠道普雷沃菌与人类相关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李宗岩胡云霏赵昌会陈华海...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普雷沃菌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它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其与人体数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等。但目前的研究尚未阐明肠道普雷沃菌影响人体多种疾病的机制。普雷沃菌作为肠道菌群的一员,与其他肠道微生物相互影响,既有竞争又有协同。目前关于普雷沃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观点,有些研究认为普雷沃菌利大于弊,有些则认为弊大于利。本文综述了肠道普雷沃菌与人类疾病健康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肠道普雷沃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和建议。

    肠道微生物普雷沃菌人体健康疾病

    女童和青春期女性阴道菌群相关研究进展

    郗思琪肖冰冰尹玲李克敏...
    105-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阴道菌群与疾病息息相关。由于雌激素水平不同,女童和青春期女性的阴道菌群不同于育龄期女性。青春期前健康女童的阴道菌群多样性高,以厌氧菌为优势菌,乳杆菌数量较少;而在月经初潮前,女童的阴道菌群就已转变为以乳杆菌为优势菌;月经初潮后青春期女性的阴道菌群组成与育龄期女性相似。患有外阴阴道炎的女童和青春期女性的病原菌也与育龄期女性不同,青春期前患者常以化脓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常见病原菌,而青春期患者的白假丝酵母感染率最高。深入了解健康的和患有外阴阴道炎的女童和青春期女性阴道菌群的特点有利于及时发现、诊治女童和青春期女性相关生殖道疾病。

    阴道菌群外阴阴道炎女童青春期女性

    具核梭杆菌对结直肠癌诊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闫玉琴王伟余繁荣祁涛...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菌群作为人体的第二大微生物群,对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核梭杆菌是口腔中的常驻菌之一,与其他菌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现已被证实是结直肠癌最相关的菌属之一,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很多学者根据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中的致病机制,寻找以具核梭杆菌为靶点的对结直肠癌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本文阐述了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中的致病机制,着重探讨其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具核梭杆菌结直肠癌诊疗

    肠道菌群、后生元与肠道黏液屏障在结直肠癌中的交互作用

    范金清李雅茹张思琪温俊斌...
    115-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态失衡会影响宿主肠道黏液屏障功能,从而导致炎症性疾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生。结肠上皮细胞通过分泌黏蛋白形成双层黏液层来保护自己免受恶劣环境和各种病原菌的侵袭。肠道菌群的组成能够影响黏蛋白的表达和肠道黏液屏障的功能,而饮食模式的变化又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通过菌群疗法(包括粪菌移植)调节肠道菌群已成为改善微生态失调相关病理学表现的重要手段。因此,合理的饮食模式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细菌代谢物(后生元)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维持肠道黏液的组成和黏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强肠道黏液屏障的功能,降低肠道炎症性疾病和结直肠癌的风险。

    肠道菌群后生元黏蛋白肠道黏液屏障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