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李兰娟

月刊

1005-376X

wstzz@126.com

0411-84787163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国内外人体微生态学、动植物微生态学及分子水平的微生态学等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动态、成果和技术方法,包括生态制品(人用、兽用、水产、环境等)的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环境的平衡关系以及微生态失调造成疾病的防治研究、实验室技术等,以及促进微生态学与生命科学各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菌群的改变及复方黄芩含漱液的作用

    匡丽党惠兵孙杰樊涛...
    1060-1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鼻咽癌(NPC)放疗患者口腔菌群的改变,并探讨复方黄芩含漱液对其口腔菌群、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NPC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研究组,依据放疗期间所用含漱液的不同,进一步分为A组(复方黄芩含漱液,36例)和B组(生理盐水含漱液,32例)。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63例健康志愿者的体检资料记为健康组。对比研究组对象放疗前与健康组对象口腔菌群情况。对比A、B组患者放疗前后口腔菌群情况。对比A、B组患者放疗中口腔黏膜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口腔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螺旋体门和链球菌属、卟啉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属以及其他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而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罗氏菌属、罗尔斯顿菌属、韦荣球菌属、乳杆菌属、奈瑟菌属、普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低于健康组(均P<0。05)。治疗后A组患者口腔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螺旋体门和罗尔斯顿菌属、韦荣球菌属、卟啉单胞菌属、奈瑟菌属、普氏菌属均显著降低,且A组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治疗后A组患者口腔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罗氏菌属、链球菌属、卟啉单胞菌属、乳杆菌属、嗜血杆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且A组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5)。治疗后B组患者口腔菌群变化以卟啉单胞菌属和韦荣球菌属为主,同时A、B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 NPC放疗患者口腔菌群中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螺旋体门和链球菌属、卟啉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属以及其他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罗氏菌属、罗尔斯顿菌属、韦荣球菌属、乳杆菌属、奈瑟菌属、普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复方黄芩含漱液可改善NPC放疗患者的口腔菌群紊乱状况,并可有效降低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

    鼻咽癌放疗口腔菌群复方黄芩含漱液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微生态制剂增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与免疫功能的作用分析

    刘青青卞理
    1066-1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南通市2022年5月至10月三甲综合医院信息系统(HIS)1 06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报告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是否使用微生态制剂分为A组(n=796,使用微生态制剂)、B组(n=272,不使用微生态制剂)。进一步根据微生态制剂类别将A组分为A1、A2、A3、A4组。比较各组中不同微生态制剂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84。93%vs 61。14%,92。63%vs 64。95%;均P<0。05)。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与B组治疗后(均P<0。05)。治疗后A组患者CD4+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与B组治疗后,CD8+细胞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与B组治疗后(均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A1、A2、A3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A4组(86。89%、85。29%、89。23%vs 66。00%,95。53%、92。11%、97。22%vs 71。88%;均P<0。05)。A1、A2、A3、A4 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ALT、AST、TBIL 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治疗后A1、A2、A3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A4组(均P<0。05)。A1、A2、A3、A4组患者治疗后CD4+细胞、NK细胞、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A1、A2、A3组患者CD4+细胞、NK细胞、CD4+/CD8+水平均高于A4组,CD8+细胞水平均低于A4组(均P<0。05)。A1、A2、A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4组(均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可增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肝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还可减少并发症,且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作用更佳。

    微生态制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免疫功能

    益生菌联合常规疗法对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林永年吴志春黄奕森邱燕燕...
    1073-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泉州地区诊治的97例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患者,按治疗方法划分成常规组(n=47)和试验组(n=50)。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量表、Hart腹泻量表评分[(13。45±2。29)分、(8。26±1。68)分]均低于常规组[(18。16±3。65)分、(12。82±2。03)分](户7。662、12。082,均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患者肠道肠球菌、肠杆菌数量[(5。03±0。84)lg CFU/g、(6。39±0。86)lg CFU/g]低于常规组[(6。25±1。07)lg CFU/g、(7。25±1。02)lg CFU/g],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8。20±1。48)lg CFU/g、(8。12±1。43)lg CFU/g]高于常规组[(6。42±1。17)lgCFU/g、(6。69±1。22)lg CFU/g](t26。266、4。499、6。544、5。282,均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IL-6、IL-10水平及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计数[(70。59±4。24)μg/L、(9。69±1。30)μg/mL、(84。63±7。84)ng/L、(52。45±7。29)个/mm3、(33。59±7。04)个/mm3、(22。26±3。68)个/mm3]均优于常规组[(82。25±5。58)pg/L、(13。48±1。91)μg/mL、(73。52±6。56)ng/L、(47。16±6。65)个/mm3、(26。75±5。93)个/mm3、(27。82±4。03)个/mm3](戶 11。631、11。485、7。544、3。726、5。159、7。102,均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常规疗法对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显著,能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

    益生菌艾滋病腹泻肠道菌群免疫功能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女性HIV感染者阴道菌群健康状况

    张展白会会宗晓楠李婷...
    1079-1085,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规范抗反转录治疗(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中国女性阴道菌群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疾病门诊HIV阳性女性16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健康体检女性11位,进行问卷调查,并留取阴道分泌物进行Illumina NovaSeq平台宏基因组测序和菌群分析,留取宫颈分泌物进行性传播感染病原体检测。结果 (1)HIV感染女性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P~0。001)且卫生健康习惯存在误区,习惯于进行阴道冲洗(P<0。001)且不规范使用安全套比例增加(P=0。048),HIV阳性者的高危型HPV和支原体阳性率较高(P=0。001)。(2)尽管接受规范ART治疗且病毒载量得到良好控制,HIV感染者免疫重建程度即外周血CD4+T细胞数仍存在个体差异,HIV感染者阴道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加,且菌群多样性增加与外周血CD4+T细胞数<500/μL显著相关,而与HPV感染和ART年限无关。(3)HIV阳性者尤其是CD4+T细胞数<500/μL者阴道乳杆菌属降低而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阿托波菌属、链球菌属、巨球菌属、厌氧球菌属及棒状杆菌属等厌氧菌增多。(4)放线菌属这一机会性致病菌在HIV阳性的绝经女性和外周血CD4+T细胞数偏低者的阴道中显著增加。结论 HIV阳性者免疫重建程度即外周血CD4+T细胞数与阴道微生态健康状态密切相关,阴道菌群健康干预十分必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道菌群免疫重建

    早产与足月产女性早孕期阴道微生态差异分析

    陈华云王昱洁黄振宇张琼琼...
    1086-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早产和足月产女性早孕期阴道微生态的差异,探寻早产的预测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法,以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分娩的2247例妊娠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98例早产(早产组),2149例足月产(足月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以年龄、孕次、产次作为协变量,匹配足月产妇98例。回顾分析入选对象在孕6~8周时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比较早产和足月产女性孕早期阴道分泌物功能、形态和阴道炎发生情况。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早产组女性平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平均体重均小于足月产组(均P<0。001),且匹配前后两组女性年龄、孕次和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早产组女性阴道优势菌G+b(L)比例为82。5%,低于足月产组的91。8%(x2=10。260,P=0。001);早产组阴道乳杆菌分级为Ⅰ~Ⅱa的比例为84。5%,低于足月产组的91。4%(x2=5。039,P=0。021)。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早产组以上两项指标亦显著低于足月产组(x2=8。000,P=0。005;x2=4。765,P=0。029);两组女性阴道菌群密度和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963;x2=0。416,P=0。519);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女性阴道菌群密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0,P=0。655),但早产组菌群多样性++~+++比例显著高于足月产组(x2=5。120,P=0。024)。早产组阴道分泌物平均pH值为5。09±0。37,显著高于足月产组的4。96±0。43(t=3。470,P<0。001);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早产组亦显著高于足月产组(t=4。570,P<0。001)。两组女性阴道过氧化氢阳性率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725,P=0。338;x2=0。014,P=0。906)。早产组女性需氧菌性阴道炎(AV)检出率为12。4%,高于足月产组的5。2%(x2=9。049,P=0。003);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早产组亦显著高于足月产组(x2=6。727,P=0。009)o两组女性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混合性阴道炎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790,P=0。374;x2=0。046,P=0。830;x2=3。915,P=0。064);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间 BV、VVC 和混合性阴道炎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优势菌G+b(L)(P=0。021,调整后 OR=0。218,95%CI:0。060~0。793)和 pH 值(P<0。001,调整后 OR=4。555,95%CI:1。992~10。419)保留在模型中。模型结果提示,早孕期阴道优势菌为G+b(L)者,相较于其他优势菌者,早产发生概率降低了约80%;而早孕期阴道分泌物pH值每增加1个单位,早产的概率将增加约4。6倍。在默认0。5的阈值情况下,包含了优势菌G+b(L)和pH值的条件Logistic模型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为77。6%(95%CI:0。690~0。860),排除病例的能力(特异度)为75。5%(95%CI:0。670~0。840)。结论 建议女性在早孕期进行阴道微生态筛查。阴道分泌物中优势乳杆菌、阴道pH值和AV感染有望成为早产的预测指标。早孕期可利用阴道G+b(L)优势菌和pH值来预测早产风险。

    早产预测阴道微生态早孕期阴道优势菌pH值阴道炎

    益生菌胆盐水解酶的研究进展

    韩瑨
    1092-1095,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肠道微生物越来越多地与新陈代谢、健康和疾病联系在一起。胆盐水解酶(bile salt hy-drolase,BSH)是一类由肠道微生物合成的,可以将胆汁酸盐水解成胆汁酸和盐。这种解耦联作用不仅能帮助人体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宿主和肠道微生物的多种生理活动。因此,胆盐水解酶在人体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胆盐水解酶,总结了胆盐水解酶的底物特异性,并就胆盐水解酶对宿主、益生菌和有害微生物的影响进行讨论。

    胆盐水解酶底物特异性肠道微生物宿主益生菌

    口腔菌群对肺部菌群的塑造介导的炎症反应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吴珂付跃峰林龙莫名月...
    1096-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菌群平衡对机体维持健康非常重要,过去人们重点关注肠道菌群的失衡与疾病的关系,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研究全面而深入。早期肺部被认为是无菌的,人们未关注肺部菌群失衡与疾病的关系。随着细菌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和蓬勃发展,一些研究发现健康肺部标本中有多种细菌,表明健康人的肺部也存在细菌定植,在免疫系统和肺部微生态平衡的共同调节下,不引发疾病,但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诱发炎症反应时,肺部的微生态平衡被打破,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菌群平衡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而基于口腔菌群对肺部菌群的塑造作用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就口腔菌群对肺部菌群的塑造介导的炎症反应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口腔菌群肺部菌群菌群平衡呼吸系统疾病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朱泠霏贾梦迪张晨晨张声生...
    1102-1106,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kori,H。pylori)是一种定植于胃黏膜上皮表面的微需氧革兰阴性菌,可以诱发多种胃肠道疾病,全球有50%以上的人感染了 H。pylori。在人体复杂而庞大的肠道微生态系统中,H pylori感染能引起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H pylori根除治疗也会改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中医药被认为是治疗H。 pylori感染的新路径之一,在H pylori根除治疗期间联合应用中医药可提高其根除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降低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中医药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刚刚起步,对肠道菌群稳态的影响和机制研究仍需深入进行。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一些探讨和展望,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幽门螺杆菌肠道微生态中医药

    粪菌移植辅助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曹士航昝强万东平
    1107-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RA主要由免疫系统驱动,症状多不明显或没有症状,若在早期进行治疗干预,免疫系统可能更容易趋向"正常化"。目前临床上常用抗风湿药物治疗早期RA,但不良反应较多且疗效欠佳,亟需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近年来,基于肠道菌群治疗早期RA的粪菌移植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粪菌移植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重建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来改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文主要综述粪菌移植治疗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并探讨肠道菌群治疗早期RA的可行性。

    粪菌移植肠道菌群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系统

    肠道微生物群对骨代谢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许振东王贺双李华军邵华...
    1112-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骼通过不断地更新来保障其完整性和生理活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是骨更新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细胞,二者达到动态平衡才能实现骨稳态;反之,则影响骨代谢,甚至进展为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病情隐匿,往往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形式而被确诊,严重影响预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知肠道微生物群数量庞大,与人类的各种疾病都显著相关,"肠道微生物群一骨轴"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肠道微生物群已被发现可介导代谢、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成骨细胞和(或)破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进而破坏骨稳态。本文就肠道微生物群对骨代谢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肠道微生物群骨代谢T淋巴细胞短链脂肪酸5-羟色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