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GAL、NT-proBNP、LAC对败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28d死亡风险的预测研究

    陈正温强张晓会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乳酸(LAC)对败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62例败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28 d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研究组(生存患者)和对照组(死亡患者),各31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NGAL、NT-proBNP、LAC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第28天SOFA评分(4。21±3。21)分、APACHEⅡ评分(13。42±3。6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83±3。29)、(22。19±5。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NGAL(292。36±33。42)μg/L、NT-proBNP(643。62±37。52)pg/ml、LAC(4。55±1。43)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526。13±45。21)μg/L、(1321。69±59。32)pg/ml、(6。79±1。3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AL、NT-proBNP、LAC对败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风险预测具有显著价值,三项指标水平越高,患者并发器官功能衰竭及神经系统异常的几率越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乳酸死亡风险

    血管内介入取栓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周芳贵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予以血管内介入取栓+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组(联合血管内介入取栓),每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血管收缩期峰流速。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0。00%)、临床总有效率(97。50%)均高于对照组的10。00%、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19。96±2。48)分低于对照组的(22。60±3。02)分,ADL评分(84。89±6。20)分高于对照组的(78。79±5。78)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总动脉(110。08±12。05)cm/s、颈内动脉(112。17±18。25)cm/s、椎动脉(112。16±17。60)cm/s、基底动脉(116。63±8。69)cm/s的收缩期峰流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的(140。06±18。87)、(218。87±20。46)、(200。03±20。04)、(202。03±12。05)cm/s(P<0。05)。结论 老年ACI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取栓+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可提升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管再狭窄发生风险。

    老年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血管内介入取栓静脉溶栓神经功能

    谷红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刘月孙蜀宁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谷红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D)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78例脑梗死后Va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接受艾地苯醌治疗,观察组接受谷红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脑动脉[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4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治疗后,两组MoCA、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oCA评分(25。67±1。08)分、MMSE评分(25。98±1。6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69±1。39)、(22。39±1。94)分(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浆粘度(1。53±0。37)mPa·s、全血高切粘度(4。98±0。64)mPa·s、全血低切粘度(6。98±1。26)mPa·s、纤维蛋白原(2。18±0。49)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0。42)mPa·s、(7。26±0。75)mPa·s、(8。26±1。38)mPa·s、(3。08±0。73)g/L(P<0。05)。治疗后,两组ACA、MCA、PCA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CA、MCA、PCA血流速度分别为(46。89±3。15)、(53。17±4。17)、(41。28±3。61)c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94±3。77)、(50。26±3。58)、(38。15±3。57)cm/s(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后VaD患者接受谷红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较单药艾地苯醌治疗临床效果更显著,对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以及脑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脑梗死血管性痴呆谷红注射液艾地苯醌认知功能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官胜华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7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用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平均DBP、24 h平均SB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波动性(SBPV)、舒张压波动性(DBPV)组间组内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用药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7%、11。4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能更好控制和稳定地降血压,提高治疗效果,且有着良好安全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社区高血压老年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史明甦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 1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手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试验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舒张压(86。35±2。07)mm Hg(1 mm Hg=0。133 kPa)、收缩压(124。68±4。05)mm Hg低于对照组的(95。87±2。18)、(138。85±6。53)mm Hg(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67% 高于对照组的90。67%(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临床效果显著,更有推广价值。

    苯磺酸氨氯地平美托洛尔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治疗效果

    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对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血糖及心功能的影响

    沈焌钢曾凤妃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对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糖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以及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HbA1c(5。77±0。66)%、FPG(5。83±0。55)mmol/L、2 h PG(7。09±0。51)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2±0。83)%、(6。21±0。52)mmol/L、(7。58±0。57)mmol/L(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LVESV(51。41±9。15)ml、LVEDV(104。24±115。81)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23±8。27)、(115。81±10。45)ml,LVEF(55。03±45。13)% 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13±3。35)%(P<0。05)。与对照组的73。33% 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 更高(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接受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能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并对其心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盐酸贝那普利螺内酯糖尿病心力衰竭血糖心功能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患者的效果研究

    王立辉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胃炎并胃溃疡患者中采用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胃炎并胃溃疡患者,以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9例。参照组单纯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采用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反酸、腹痛、胃灼烧感及嗳气饱胀)积分、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水平。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7。44% 高于参照组的82。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反酸评分(0。68±0。13)分、腹痛评分(0。81±0。16)分、胃灼烧感评分(0。52±0。09)分、嗳气饱胀评分(0。54±0。07)分均低于参照组的(0。92±0。24)、(1。17±0。28)、(0。88±0。15)、(0。71±0。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GAS(70。58±6。59)ng/L、CCK(11。36±1。75)ng/L均低于参照组的(81。34±7。63)、(15。48±2。18)ng/L,MTL(231。56±15。38)ng/L高于参照组的(204。69±12。47)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炎合并胃溃疡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胃肠激素水平,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胃炎胃溃疡

    雷公藤多苷联合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陈新财钟啟发巫永强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7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常规组予以达格列净治疗,联合组予以雷公藤多苷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氧化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x2=4。629,P=0。031<0。05)。治疗后,联合组CD4+(48。56±4。58)%、CD8+(19。86±2。45)%、CD4+/CD8+(2。78±0。33)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的(42。93±4。69)%、(24。52±3。25)%、(1。86±0。22)(P<0。05)。尿素氮:常规组治疗前后水平分别为(7。26±0。78)、(7。15±0。75)mmol/L,联合组治疗前后水平分别为(7。28±0。82)、(6。30±0。71)mmol/L。治疗前,两组尿素氮水平无明显差异(t=0。105,P=0。917>0。05);治疗后,联合组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t=4。869,P=0。000<0。05)。24 h尿蛋白定量:常规组治疗前后水平分别为(3。81±0。42)、(3。26±0。41)g/24 h,联合组治疗前后水平分别为(3。85±0。40)、(2。21±0。23)g/24 h。治疗前,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无明显差异(t=0。408,P=0。685>0。05);治疗后,联合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t=13。214,P=0。000<0。05)。治疗后,联合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95。50±10。22)U/ml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96±8。25)U/ml,丙二醛(MDA)(19。65±2。20)μmol/L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5。96±3。52)μmol/L(P<0。05)。治疗后,联合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235。69±28。69)ng/L、白细胞介素-6(IL-6)(7。26±0。35)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9。63±1。02)ng/L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76。20±32。45)、(9。88±0。26)、(12。48±1。33)ng/L(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与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尿微量蛋白炎症因子雷公藤多苷达格列净2型糖尿病肾病

    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应用坦索罗辛、索利那新、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单药及联合用药对下尿路症状的影响评估

    王占兴陈振声陈雨新陈德钦...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应用坦索罗辛、索利那新、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单药治疗及联合用药对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 210例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留置双J管的泌尿系结石患者,根据术后应用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A组(口服坦索罗辛)、对照B组(口服索利那新)、对照C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A组(口服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观察B组(口服坦索罗辛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C组(口服索利那新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观察D组(口服坦索罗辛、索利那新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每组30例。比较七组患者膀胱储尿期症状、腰痛情况及血尿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A组、对照B组及对照C组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2周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观察B组及观察C组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2周的OABSS评分及VAS评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及观察D组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2周的OABSS评分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及对照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D组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2周的OABSS评分及VAS评分均低于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D组血尿发生率3。33%明显较对照A组的20。00%、对照B组的20。00%及对照C组的23。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C组及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血尿发生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与观察D组血尿发生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泌尿系结石手术且术后留置双J管的患者联合应用坦索罗辛、索利那新、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下尿路症状改善,降低血尿发生风险,联合用药价值高于单药治疗。

    泌尿系结石术留置双J管坦索罗辛索利那新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下尿路症状血尿

    醋酸亮丙瑞林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FSH、E2及LH水平的影响

    许章山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醋酸亮瑞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SM)联合方案,观察该联合方案对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个体差异性分为对照组(LSM治疗)、观察组(醋酸亮丙瑞林+LSM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术后月经指标及围术期相关治疗指标。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血清FSH、E2、LH水平分别为(27。57±3。47)U/L、(275。39±33。48)pmol/L、(20。91±2。51)U/L,观察组分别为(27。61±3。36)U/L、(276。82±33。51)pmol/L、(20。85±2。49)U/L;治疗后,对照组血清FSH、E2、LH水平分别为(18。17±2。84)U/L、(216。17±26。57)pmol/L、(17。49±1。85)U/L,观察组分别为(13。05±2。29)U/L、(139。84±18。79)pmol/L、(11。67±1。36)U/L。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清FSH、E2、LH水平均明显下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FSH、E2、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月经周期时间(29。56±1。32)d短于对照组的(33。13±2。29)d,月经量(41。33±4。32)ml少于对照组的(55。45±6。69)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盆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亮丙瑞林联合LSM运用于子宫肌瘤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明显降低患者FSE、E2、LH水平,减少术中出血量与盆腔引流量,加快术后身体恢复,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荐。

    子宫肌瘤醋酸亮丙瑞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卵泡刺激素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