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分析

    张宗兴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70 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 35 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5。71%,低于常规组的 25。71%(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发热持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7±0。26)h、(8。27±1。33)h、(29。26±2。12)d、(14。93±1。23)d,均明显短于常规组的(2。18±0。28)h、(13。22±1。32)h、(43。48±2。16)d、(24。26±1。24)d(P<0。05)。研究组患者的下肢功能评分(30。21±1。21)分和上肢功能评分(47。47±1。21)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24。11±1。24)、(41。61±1。14)分(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步行活动、可控大小便、穿衣、修饰、洗浴、进食评分分别为(91。23±1。12)、(92。01±1。11)、(92。34±1。23)、(92。31±1。08)、(92。43±1。18)、(93。27±1。12)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87±1。22)、(80。72±1。23)、(82。22±1。21)、(82。79±1。24)、(81。95±1。52)、(81。54±1。16)分(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65。56±1。52)、(55。34±1。22)、(64。32±1。25)、(62。14±1。25)分,均优于常规组的(38。76±1。44)、(39。25±1。13)、(41。23±1。21)、(43。64±1。24)分(P<0。05)。结论 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来说,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与手术指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四肢骨折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肢体功能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对疝气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许浩漩刘金渊蓝南镇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对疝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50 例疝气患者,依据手术类型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75 例。研究组以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腹膜前修补术治疗,对照组以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45。09±7。52)min长于对照组的(33。95±4。82)min,住院时间(2。80±0。46)d短于对照组的(3。77±0。53)d,术中出血量(12。41±1。52)ml少于对照组的(15。18±2。29)ml,术后疼痛评分(1。44±0。36)分、住院费用(5914。01±242。35)元低于对照组的(2。04±0。60)分、(8135。15±273。99)元,患者与医生的切口满意度评分(98。28±0。27)、(97。22±0。63)分高于对照组的(94。36±3。06)、(91。82±1。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20 个月,两组复发率均为 0。结论 疝气患者的治疗中,以腹横纹小切口、腔镜疝气手术治疗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且复发率均较低,腔镜疝气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修补范围更大,住院费用更高,临床术前应分析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

    腹横纹小切口腔镜疝气手术疝气治疗效果

    耳廓矫形器应用于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的疗效观察

    李丽红刘义陈梅芳杨玉丽...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耳廓矫形器在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50 例年龄在 3 d~3 个月的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分为 3~42 d组和 43 d~3 个月组,每组 25 例。两组患儿均使用耳廓矫形器进行矫治。随访 3 个月,观察 50 例患儿的整体矫治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矫治后耳廓外观疗效、初始矫治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 50 例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经过耳廓矫形器矫治后,整体矫治优良率为 86%(43/50),初始矫治时间为(27。94±5。99)d,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0%(10/50),患儿家长总满意率为 80%(40/50)。3~42 d组矫治后耳廓外观优良率 96。00%显著高于 43 d~3 个月组的 76。00%,初始矫治时间(25。55±5。42)d显著短于 43 d~3 个月组(30。33±6。95)d,不良事件发生率 8。00%显著低于 43 d~3 个月组的 32。00%,患儿家长对矫正后耳廓形态的总满意率 92。00%显著高于 43 d~3 个月组的 68。00%(P<0。05)。结论 耳廓矫形器应用于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的整体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患儿接受矫治的年龄越小,矫治疗效越好,矫治时间越短,不良事件越少,家长满意度越高,提示年龄越小,矫治的效果越满意,安全性更高。

    耳廓矫形器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矫治时间疗效

    CBCT介导下超声骨刀联合微创拔牙术治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的疗效观察

    张绍嘉李燕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锥形束 CT(CBCT)介导下超声骨刀联合微创拔牙术治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T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 例IMTM患者,按 1:1 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两组实施微创拔牙术,对照组采用X线引导下超声骨刀治疗,观察组采用CBCT介导下超声骨刀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患牙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炎症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抗牙龈叶琳菌抗体(PgIgG)]。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5。58±2。39)min短于对照组的(26。84±3。64)min,失血量(3。82±0。48)ml少于对照组的(6。18±0。53)ml,术后面部肿胀程度(4。82±0。84)mm、张口受限程度(4。13±0。64)mm低于对照组的(6。38±0。96)、(5。28±0。73)mm,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患牙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 3 d,两组IL-6、hs-CRP、PgIgG水平均较术前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BCT介导下超声骨刀联合微创拔牙术治疗IMTM效果较好,手术操作时间短,失血量少,炎症反应较轻,并能减轻术后张口受限及面部肿胀程度,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锥形束CT超声骨刀微创拔牙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磨牙根管治疗中不同器械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程艳玭程瑞郑雪琼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器械在磨牙根管治疗中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进行磨牙根管治疗的 7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器械组,包括K锉组(23 例)、尖细针组(23 例)和超声器组(24 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根管清理度、根管充填质量、治疗时间。结果 ①K锉组的根管清理度(90。4±1。5)%高于尖细针组的(80。3±2。0)%及超声器组的(85。5±1。5)%,超声器组的根管清理度高于尖细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尖细针组的根管充填质量评分(9。1±0。4)分高于K锉组的(8。5±1。2)分及超声器组的(8。0±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锉组与超声器组的根管充填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超声器组的治疗时间(25。2±1。8)min短于K锉组的(30。0±2。2)min及尖细针组的(35。4±2。5)min,K锉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尖细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器械在磨牙根管治疗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在治疗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对应的器械。

    磨牙根管治疗牙科牙器械

    血清BNP、hs-CRP、UA与cTnT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研究

    李进红汤冬静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B 型钠尿肽(BNP)、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心肌肌钙蛋白T(cTnT)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HF)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3 例HF患者的资料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另回顾性分析体检的 98 例健康者的资料并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BNP、hs-CRP、UA与cTnT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BNP、hs-CRP、UA与cTnT水平;比较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Ⅰ~Ⅱ级、Ⅲ~Ⅳ级HF患者的血清BNP、hs-CRP、UA与cTnT水平;比较单独血清BNP、hs-CRP、UA、cTnT检测与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F的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血清BNP、hs-CRP、UA、cTnT分 别 为(290。95±45。68)pg/ml、(5。12±1。02)mg/L、(432。26±30。58)μmol/L、(17。03±3。52)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47。56±15。00)pg/ml、(1。36±0。46)mg/L、(285。65±35。44)μmol/L、(6。45±2。02)pg/ml(P<0。05)。NYHA分级Ⅲ~Ⅳ级HF患者血清BNP、hs-CRP、UA、cTnT分别为(336。52±50。66)pg/ml、(6。02±0。98)mg/L、(460。46±40。49)μmol/L、(19。56±3。00)pg/ml,均高于Ⅰ~Ⅱ级患者的(236。65±45。88)pg/ml、(4。05±1。00)mg/L、(398。65±35。45)μmol/L、(14。02±3。02)pg/ml(P<0。05)。血清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F的检出率 88。35%高于单独血清BNP、hs-CRP、UA、cTnT检测的 72。82%、67。96%、60。19%、56。31%(P<0。05)。结论 血清BNP、hs-CRP、UA与cTnT水平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HF的检出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心肌肌钙蛋白T心力衰竭

    腹部超声诊断肝脏肿块的价值研究

    王倩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腹部超声在诊断和鉴别肝脏肿块中的价值。方法 125 例肝脏肿块患者,均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及病理诊断。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析腹部超声对肝脏肿块的诊断符合率、诊断效能(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误诊率、漏诊率等),比较良性及恶性肝脏肿块患者超声参数[血流灌注指数(DPI)、门静脉充血指数(PCI)、阻力比(RR)、肝总血流量(TLBF)]。结果 125 例肝脏肿块患者经过病理诊断检出恶性 33 例,良性 92 例,而经腹部超声检出恶性 30 例,良性 95 例。腹部超声诊断肝脏肿块的阳性预测值为 93。33%、阴性预测值为 94。74%、敏感度为 84。85%、特异度为 97。83%、准确度为 94。40%、约登指数为 0。8268、误诊率为 2。17%、漏诊率为15。15%。良性患者腹部超声DPI、PCI、RR、TLBF分别为(0。13±0。03)、(6。32±1。31)、(1。35±0。28)、(1215。59±251。99)ml/min,均小于恶性患者的(0。42±0。09)、(8。61±1。80)、(1。49±0。31)、(1345。17±281。66)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腹部超声应用在肝脏肿块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较好的价值,其诊断和鉴别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大,可以在短时间内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性的参考,值得推荐。

    腹部超声肝脏肿块恶性良性诊断价值病理诊断

    生化检验指标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伍彩霞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 60 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进行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 60 例作为健康组。两组均进行生化指标检验,比较两组受检者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N)]、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肝功能指标[ALT、谷草转氨酶(AST)、TBIL、血清胆碱酯酶(CHE)]升高情况、血清蛋白质指标[总蛋白(TP)、球蛋白(GLO)]。结果 研究组WBC(5。01±1。79)×109/L、PLT(108。79±72。45)×109/L及GRAN(54。72±12。38)%低于健康组的(6。92±1。43)×109/L、(175。84±43。61)×109/L、(62。94±8。71)%,LYMPH(37。21±11。85)%高于健康组的(29。59±5。43)%(P<0。05)。研究组ALT(95。32±34。96)U/L、TBIL(24。79±10。74)μmol/L高于健康组的(28。67±17。34)U/L、(14。83±8。25)μmol/L,ALB(37。96±4。83)g/L、A/G(1。13±0。21)低于健康组的(46。78±3。24)g/L、(1。65±0。32)(P<0。05)。研究组ALT、AST、TBIL及CHE升高占比分别为 81。67%、86。67%、91。67%、88。33%,高于健康组的 11。67%、16。67%、21。67%、6。67%(P<0。05)。研究组TP(47。24±3。10)g/L低于健康组的(68。39±3。26)g/L,GLO(36。17±1。32)g/L高于健康组的(32。34±1。06)g/L(P<0。05)。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测定值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肝功能指标升高占比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能够为患者疾病的诊断和临床疗效的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可以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中推广使用。

    生化检验指标病毒性肝炎诊断特点临床价值

    非侵入性指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意义

    关小明陈锴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非侵入性指标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6 例UC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 66 例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液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压积比值(NP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粪便指标[粪钙卫蛋白(FC)、粪乳铁蛋白(FL)]。结果 研究组NLR(3。54±1。02)、PLR(223。39±45。27)、NPR(15。01±4。28)、SAA(22。60±5。08)mg/L、TBIL(19。03±7。56)μmol/L、IBIL(10。39±3。09)μmol/L、FC(177。24±21。27)μg/g、FL(201。72±32。11)μg/g均高于对照组的(1。54±0。68)、(75。35±22。21)、(8。11±2。99)、(3。89±1。32)mg/L、(15。01±7。31)μmol/L、(7。43±2。81)μmol/L、(32。42±13。71)μg/g、(55。00±17。50)μg/g(P<0。05);研究组MLR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中度组的NLR(3。99±1。13)、PLR(247。56±80。39)、SAA(33。76±11。04)mg/L、FC(279。48±104。63)μg/g、FL(278。05±47。36)μg/g均高于轻度组的(3。08±1。02)、(199。21±78。25)、(11。43±5。30)mg/L、(75。00±23。14)μg/g、(125。39±31。77)μg/g(P<0。05);中度组NPR、MLR、TBIL、IBIL与轻度组相比无差异(P>0。05)。NLR、PLR、NPR、SAA、TBIL、IBIL、FC、FL是UC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NLR、SAA、FC是UC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在诊断UC时使用非侵入性指标,对随时评估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疾病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溃疡性结肠炎非侵入性指标诊断

    分析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果

    黄苑君刘贤明张云光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0 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行超声诊断与MSCT诊断,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比较超声与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效能(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并比较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的CT征象。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0 例患者中 62 例为阳性,18 例为阴性;超声诊断真阳性 51 例,真阴性 13 例;MSCT诊断真阳性 59 例,真阴性 16 例。MSCT诊断敏感性、准确率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6%、93。75%、84。21%,高于超声诊断的 82。26%、80。00%、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MSCT诊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诊断结果显示,59 例真阳性病例中 25 例为单纯性阑尾炎,18 例为化脓性阑尾炎,16 例为穿孔坏疽性阑尾炎,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的周围渗出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敏感性、准确性高,通过CT征象观察有利于实现疾病类型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多层螺旋CT急性阑尾炎影像学特征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