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性科学
中国性科学

胡佩诚

月刊

1672-1993

jcs@bjmu.edu.cn,tougao@zgxkx.org

010-82805043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性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发展性科学、普及性教育、提倡性文明、促进性健康。以性医学为基础,以性教育为重点,促进我国性科学领域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务工作者、高等院校人文社会学科教师学生、各科研单位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性科学发展,渴望了解性健康知识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与男性不育IVF-ET/ICSI-ET妊娠结局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高靖闲段礼温子娜唐洪波...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转导通路与男性不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ET/ICSI-ET)妊娠结局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5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VF-ET/ICSI-ET临床妊娠结局分为成功组(n=79)和未成功组(n=26).比较两组基线资料、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IVF-ET/ICSI-ET结局,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未成功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低于成功组(P<0.05).未成功组JAK2、STAT3蛋白表达量均低于成功组(P<0.05).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JAK2、STAT3均为男性不育患者IVF-ET/ICSI-ET结局成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预测因子预测男性不育患者IVF-ET/ICSI-ET结局成功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协变量(P<0.05).结论 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JAK2和STAT3与男性不育IVF-ET/ICSI-ET临床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且联合预测效能较高.

    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不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

    机器学习应用于中西医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勾明会杨会生杜冠潮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精准医疗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医疗保健行业的影响逐渐扩大,机器学习(ML)算法在生殖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ML可将无监督深度学习应用于中西医生殖领域疾病的诊治,帮助临床医师更为精准地诊断生殖疾病,治疗更加个性化,帮助患者更好地预知个人的生育能力.本文对ML在中西医生殖医学领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目前ML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机器学习中西医生殖医学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遗传学病因及管理策略研究进展

    韩英琦高煜琪黄军霞陈晓彤...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特征为女性在40岁之前卵巢功能减退、早衰、激素水平紊乱,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POI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临床认为包括遗传性、自身免疫性、感染性或医源性等因素.其中,遗传性病因占所有患者的20%~25%.确定POI精确致病基因一直具有挑战性,且已知的致病基因在POI致病机制中也未完全阐明,而了解潜在分子机制对预防和早期诊断POI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就POI遗传学研究进展对目前已知的POI致病基因和针对致病基因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基因突变

    不孕症患者血清AMH和E2水平对卵巢储备功能、治疗后卵巢反应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钱靖钱东林朱国祥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MH)和雌二醇(E2)水平对卵巢储备功能、脱氢表雄酮(DHEA)治疗后卵巢反应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DHEA治疗.比较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卵巢低反应患者与正常患者血清AMH和E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MH和E2水平对卵巢储备功能降低、血清AMH对卵巢低反应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妊娠结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患者血清AMH低于正常患者,血清E2高于正常患者(P<0.05).血清AMH和E2预测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5、0.775(P<0.05).卵巢低反应患者血清AMH低于正常患者(P<0.05).血清AMH预测卵巢低反应的ROC曲线的AUC为0.864(P<0.05).临床妊娠患者和非临床妊娠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不孕年限、不孕类型、AMH、E2睾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AMH和E2水平对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清AMH对卵巢低反应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血清AMH和E2在预测妊娠结局方面无显著价值.

    不孕症抗米勒管激素雌二醇脱氢表雄酮卵巢功能

    不同促排卵方案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陈英殷晨星王玉真陈晨...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中采用不同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在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214例P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促排卵方案分为A组(n=76)、B组(n=73)、C组(n=65).A组采用短方案,B组采用拮抗剂方案,C组采用微刺激方案.比较三组扳机日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用量、治疗情况、妊娠结局.结果 扳机日,C组黄体生成素(LH)高于A组、B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A组、B组,A组雌二醇(E2)高于B组、C组(P<0.05);A组和B组LH、子宫内膜厚度比较,B组和C组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使用天数和用量均为A组>B组>C组(P<0.05).C组平均获卵数、平均可用胚胎数、平均优质胚胎数均少于A组、B组(P<0.05);A组和B组平均获卵数、平均可用胚胎数、平均优质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临床妊娠率高于A组、C组(P<0.05);A组和C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R患者接受IVF-ET助孕过程中采用不同促排卵方案会影响妊娠结局,拮抗剂方案较短方案和微刺激方案更具有优势.

    卵巢低反应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方案妊娠结局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B细胞淋巴瘤因子6和亲吻素水平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及诊断价值

    温路瑶王焱任莉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和亲吻素水平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EMT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98名健康非EMT育龄期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BCL6和亲吻素水平.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痛经程度EMT患者、不同美国生育协会EMT分期标准(r-AFS)分期EMT患者血清BCL6和亲吻素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BCL6和亲吻素水平对EMT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MT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BCL6和亲吻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轻度疼痛组比较,中、重度疼痛组血清BCL6和亲吻素水平升高(P<0.05);与中度疼痛组比较,重度疼痛组血清BCL6和亲吻素水平升高(P<0.05).与Ⅰ~Ⅱ期组比较,Ⅲ、Ⅳ期组血清BCL6和亲吻素水平升高(P<0.05);与Ⅲ期组比较,Ⅳ期组血清BCL6和亲吻素水平升高(P<0.05).血清BCL6和亲吻素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独诊断.BCL6和亲吻素是EMT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MT患者血清BCL6和亲吻素水平升高且与疾病进展有关,两者联合诊断价值较高.

    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进展B细胞淋巴瘤因子6亲吻素

    血清白介素-2水平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

    高商宁艳春姚雨宏郭畅...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5例采用IVF-ET助孕的DOR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305例正常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助孕结局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IL-2水平,统计观察组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OR患者IVF-ET治疗后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血清指标对DOR患者IVF-ET治疗后妊娠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05例DOR患者妊娠成功率为53.11%(162/305).未妊娠组移植前、后血清IL-2水平、窦卵泡计数<5发生率均高于妊娠组,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低于妊娠组(P<0.05).窦卵泡计数少、血清AMH低表达、移植前血清IL-2高表达是DOR患者IVF-ET治疗后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AMH和移植前血清IL-2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单独预测.结论 血清IL-2水平与DOR患者IVF-ET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其或可成为临床预测DOR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辅助指标.

    白介素-2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

    外周血NLR、PLR和血清CEA、SCCA联合检测预测宫颈癌放化疗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价值

    王磊杨碧锋陈剑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和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联合检测预测宫颈癌放化疗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收治的14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放化疗治疗,根据复发及转移情况分为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比较两组NLR、PLR、CEA、SCCA水平,分析复发转移组NLR、PLR、CEA、SCCA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放化疗后复发及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LR、CEA、SCC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放化疗后复发及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148例宫颈癌患者中复发转移发生率为27.70%(41/148).复发转移组NLR、PLR、CEA、SCCA水平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NLR、PLR、CEA、SCCA水平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和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相关(P<0.05).FIGO分期、KPS评分、NLR、PLR、CEA、SCCA是影响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PLR、CEA、SCCA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宫颈癌行同步放化疗后复发转移风险与多个因素相关,患者NLR、PLR、CEA、SCCA水平越高复发转移风险越高.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更准确地预测宫颈癌复发情况.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宫颈癌

    卵巢癌血清CCL18、HK10水平变化及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陈秀英陈娜崔建涛高娜...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癌血清趋化因子18(CCL18)、人激肽释放酶10(HK10)水平变化及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组,5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血清CCL18、HK10水平,研究组不同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患者血清CCL18、HK10水平,研究组不同化疗灵敏度患者化疗前和化疗3、6个周期后血清CCL18、HK10水平变化值,分析化疗前后血清CCL18、HK10水平变化值与化疗灵敏度的关系及对化疗灵敏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CCL18、HK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组(P<0.05).研究组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血清CCL18和HK10水平、不同分化程度血清HK10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化疗不灵敏患者CCL18△1(△1为化疗3个周期后与化疗前变化值的绝对值)、HK10△1均低于化疗灵敏患者(P<0.05).CCL18△1、HK10△1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卵巢癌血清CCL18、HK10水平升高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且其变化值能够辅助临床预测化疗灵敏度,两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化疗灵敏度预测价值.

    卵巢癌趋化因子18人激肽释放酶10恶性生物学行为

    LRG1和PCDH2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

    俸韵刘光荣彭红菊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和原钙黏蛋白20(PCDH2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活检标本作为宫颈癌组,并选取本院同期68例宫颈良性肿瘤患者的宫颈活检标本作为对照组,收集宫颈癌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LRG1和PCDH20表达情况,分析LRG1和PCDH20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宫颈癌组织中LRG1和PCDH20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宫颈癌组织中LRG1和PCDH20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结果 宫颈癌组LRG1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PCDH20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LRG1和PCDH20表达情况与肿瘤最大径、恶性肿瘤国际临床病理(TNM)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相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LRG1和PCDH2 0表达情况呈负相关(r=-0.594,P<0.001).宫颈癌组织中LRG1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LRG1阴性表达患者(P<0.05),宫颈癌组织中PCDH20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PCDH20阴性表达患者(P<0.05).LRG1阳性表达、PCDH20阴性表达、有淋巴结转移、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浸润深度为深肌层均为宫颈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宫颈癌组织中LRG1高表达,PCDH20低表达,两者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指标对宫颈癌患者进行预后评估.

    宫颈癌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原钙黏蛋白20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