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月刊

1006-6586

winter_wy@126.com;wenbin7548@163.com

010-51905307

100035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2号成铭大厦C座602室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Journal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本着满足临床工程管理、技术人员和医疗设备科研开发工作需要的宗旨,传播国内外最新医疗器械科技、市场及政策法规信息,以促进我国医疗器械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讨罗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在诊断肝癌中的应用

    尚晓东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罗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在诊断肝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8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89例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罗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对两组人员血清AFP、CEA的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比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FP及CEA表达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与CEA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AFP或CEA相比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中血清AFP、CEA的水平可作为诊断肝癌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利用罗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对二者进行联合检测相比于单独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罗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AFPCEA诊断肝癌

    胶体金法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在流感样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实验室检测的对比分析

    刘家煜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胶体金法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在流感样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选取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245例流感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荧光定量PCR法、胶体金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245例流感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出阳性165例,用胶体金法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出阳性96例,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发现,荧光定量PCR法的检测灵敏度高于胶体金法,Kappa值为0.904.荧光定量PCR法对不同病毒类型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胶体金法.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假阳性率低等优点,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流感病毒的检测质量,对合理控制流感疫情具有积极的影响.

    胶体金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流感样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实验室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血站核酸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帅敏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血站核酸检测中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17564分无偿献血者样本,都是经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检和复检都合格的样本,对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核酸检测.结果:在17564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中,经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共有25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0例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核糖核酸阳性.在临检中心举行的室间质评中,所有检验结论均正确,得分为100分.结论:在血站核酸检测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有效减短病毒检测窗口期,有助于血液安全水平的提高.

    血站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应用效果

    肉眼血尿对尿常规AVE752型尿干化学分析的影响及处理措施探讨

    张井泉江丽明陈伟德王尔莉...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肉眼血尿对尿常规检查的影响及处理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诊治的100例血尿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均接受尿常规化验,取中段尿液样本,观察并分析离心处理前后的尿常规检查结果.结果:沉渣镜检白细胞阳性25例,阴性75例,以此为金标准,离心处理前肉眼血尿尿常规干化学法检测的假阳性率为93.33%,离心处理后为36.0%,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血尿中,红细胞达20×109/L时,白细胞酯酶开始呈土,在50~200×109/L时呈+,100×109/L时,蛋白质呈+,酮体出现±;葡萄糖、亚硝酸盐、胆红素及尿胆原结果不受血尿浓度影响.离心处理可基本消除酮体假阳性,但无法消除蛋白质假阳性.结论:肉眼血尿会对尿常规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但通过离心处理基本可以消除,临床上应以显微镜检查结果为准.

    肉眼血尿尿常规假阳性干化学分析白细胞酯酶

    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李蕊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心肺复苏,观察组采取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以及复苏成功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急救用时.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45.00%(P<0.05);两组复苏成功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对照组(13.68±3.54)min,观察组(13.42±3.08)mi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4.56±0.44)min、急救用时(3.12±1.28)min均短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5.34±1.58)min、急救用时(4.13±1.37)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能缩短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促进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缩短急救用时,提高复苏成功率.

    心搏骤停自动体外除颤仪心肺复苏应用效果

    超声内镜应用于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李智慧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应用于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回顾性分析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①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提示贲门黏膜均发生病变.病理检查共确定98处病灶,平均肿瘤直径(12.87±2.30)mm.后壁为多发位置,大体类型以0-Ⅱc型、0-Ⅱ a+Ⅱ c型为主;浸润深度:SM151处,SM247处;浸润模式以INFa为主;②98处病灶中治愈性切除率44.90%,不良事件发生率3.06%;③治愈性切除组与非治愈性切除组在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浸润模式构成方面对比,P<0.05.结论:超声内镜应用于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

    超声内镜早期贲门癌癌前病变有效性安全性

    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临床效果

    严晓健吴行廷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应用高频电刀在无痛消化内镜下切除胃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1年8月~2022年8月90例胃肠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消化内镜下行高频电刀,观察组在无痛消化内镜的情况下使用高频电刀,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有关参数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高频电刀在胃肠息肉无痛消化内镜手术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手术进程,有效防止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率.

    无痛消化内镜高频电刀胃肠息肉临床效果并发症

    腹腔镜阑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游和海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5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急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手术治疗,25例对照组急性阑尾炎患者接受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比较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比首次排气时间,观察组更短(P<0.05).对比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更短(P<0.05).对比住院时间,观察组更短(P<0.05).对比疼痛VAS评分(术后24h、48h、72h),观察组更低(P<0.05).对比术后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手术的实施,可以有效治疗急性阑尾炎,降低手术治疗风险,能够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腹腔镜阑尾手术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

    助行器站立训练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步行能力的影响观察

    卿莹章亚青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助行器站立训练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设置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按区间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助行器站立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步长、步频、步速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简称Harris评分)及伯格平衡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组间步长、步频、步数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长长于对照组,步频大于对照组,步速快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Harris评分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衡功能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接受助行器站立训练有利于步行能力恢复.

    助行器站立训练股骨颈骨折步行能力

    自体髂骨植骨对急诊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的影响

    张昀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自体髂骨植骨对急诊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9月~2022年9月本院急诊收治的老年粉碎性骨折患者中选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肩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0.32%高于对照组的67.74%(P<0.05);两组术后1年肩关节各运动的AROM、CM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髂骨植骨用于急诊粉碎性骨折患者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AROM,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且应用较安全.

    自体髂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肩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