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西獐牙菜中抗炎活性组分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毕齐茂郝小慧刘莉莹贾雯靖...
    4357-4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川西獐牙菜中环烯醚萜苷抗炎活性组分快速高效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3种环烯醚萜苷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和Box-Behnken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筛选大孔树脂柱填料,对环烯醚萜苷组分进行纯化富集,并进行体外抗炎活性研究.结果: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60 min,液料比46 mUg,乙醇浓度73%,提取温度50℃;在该条件下3种环烯醚萜苷的得率为0.47%.筛选得到DM301大孔树脂柱富集纯化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富集的组分中环烯醚萜苷总含量可达62.30%.结论:建立了川西獐牙菜环烯醚萜苷活性组分的最佳提取和分离纯化工艺,提高了活性组分中环烯醚萜苷含量和药材利用率.

    川西獐牙菜高效液相色谱环烯醚萜苷响应面工艺优化

    滇产迷迭香不同采收期鼠尾草酸含量变化及提取条件对含量测定的影响

    隋凯丽胡琳
    4363-4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滇产迷迭香中鼠尾草酸(CA)最佳提取条件和最佳采收期,为滇产迷迭香质量检测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Elite-C18(4.6 mm × 250 mm,5 μ m),流动相:甲醇-0.5%磷酸溶液,流速:0.8mUmin,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对CA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外标法对滇产迷迭香不同采收期C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CA的提取条件进行研究得到最佳提取条件,溶剂为90%乙醇,粒径为100目,料液比为1:60,超声2次,超声时间5 min,超声功率为120 W;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滇产迷迭香不同季节中CA的含量,结果显示CA在秋冬季节的含量较高,春夏两季相对较低;10月份含量达到最高,可达6.02%.结论:为迷迭香中CA含量测定提供一种高效的供试品液制备方法,并为滇产迷迭香的采收提供参考.

    滇产迷迭香鼠尾草酸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推拿对阿片类药物性便秘大鼠TRPV1、β-arrestin2、MOR的影响

    王宇航陈颖夏铭徽庄艺...
    4367-4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验证推拿对阿片类药物性便秘(OIC)的干预作用,观察推拿对OIC大鼠模型肠道组织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TRPV1)、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μ-阿片受体(MOR)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OIC组、OIC+推拿组、TRPV1阻断剂组、OIC+TRPV1阻断剂+推拿组,每组10只.采用吗啡持续注射制备OIC动物模型,通过顺时针摩腹进行干预,观察其干预作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肠道组织中TRPV1、β-arrestin2、MOR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OIC组比较,OIC+推拿组大鼠粪便颗粒数、粪便湿重、粪便含水量均显著改善(P<0.05,P<0.01);推拿可以上调OIC大鼠肠道组织中TRPV1的表达(P<0.05);OIC+推拿+TRPV1阻断剂组的大鼠粪便颗粒数及粪便含水量增加(P<0.05),但粪便湿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可以缓解OIC;推拿对OIC动物模型肠道组织中TRPV1、β-arrestin2、MOR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索.

    推拿摩腹阿片类药物性便秘阿片受体

    汉代疫病视野下《乌程汉简》医方研究

    王启航韩梓逸熊益亮
    4372-4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程汉简》医学文献是浙江地区首次发现的出土医学材料,亦是汉代疫病视野下乌程地区因时因地因人的医学大发展的集中体现.汉代气候变迁,疫情卷席,《乌程汉简》亦有相关记述:信牍简177记载了乌程衙署医生吕广参与疫情防治;医药简270载有以攻下法治疗温病大便不通证的医案两则;医药简269载医方一首,推测可治疗"寒湿疫".依据传世医学文献对其拆方分析:一为温下方药,与《千金翼方》中所载"调中五参丸"相似,意在以通下法治疗瘟疫;二为痰饮咳喘方药,即《金匮要略》"十枣汤"与"己椒苈黄丸"之合方加减,提示"寒饮射肺,宣降失司"的肺部病机;三为风寒湿痹方药,体现了两汉气温骤降的时代气候特点及乌程地区湿邪为病的地域特征.

    《乌程汉简》简帛医学瘟疫医方《千金翼方》

    试论"独立守神"

    庞仲林
    4376-4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独立守神"是《黄帝内经》上古真入"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的核心理论和功法."独立守神"是一种功法,更是一种境界.读懂《黄帝内经》,需炼"独立守神".文章详细论述"独立守神"功法的步骤和要点."提挈天地"是"独立守神"肢体有形的一套动作,百日筑基,炼精化气."把握阴阳"是"提挈天地"动作的延伸,双手合十,阴阳和合."呼吸精气"不是表面呼吸,自然辟谷,才能呼吸精气,炼气化神."独立守神"是守光,看不到光就守一;要闭关守神,炼神还虚."肌肉若一",成金字塔,完成"四炼",达到天窟常开、地户常闭状态;境界已到炼虚合道,若现若隐,若有若无,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独立守神《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心经》

    基于《黄帝内经》探讨巨刺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徐呈超李金玲刘光亭
    4382-4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巨刺"源于《黄帝内经》,是古代刺法"九刺"中的一种,经言"八曰巨刺,左取右,右取左".针刺经脉,左右交叉取穴为其独特之处.沿古至今,巨刺在针灸临床中疗效显著,尤其是沉疴痼疾.但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巨刺虽临床应用广泛,但缺乏对其理论的系统探讨,且常易与缪刺相混.因此,文章基于《黄帝内经》,从巨刺的渊源、理论依据、操作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不同角度,对巨刺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为医者提供思路和灵感,为其临床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

    《黄帝内经》巨刺理论探讨缪刺经刺

    生成补泻运用于泻初补正纳支法的实操方法

    罗本华邓淑贞
    4385-4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释生成补泻运用于泻初补正纳支法的实操方法.基于十二经脉病证虚实,结合提插补泻或捻转补泻的基本操作,行生成补泻方法,即按十二经脉或络脉的浅深分层,在相应五行数的分层数内,在生数层施针刺提插或捻转补法,成数层施针刺提插或捻转泻法,或生数层行五行生数次数的补法,成数层行五行成数次数的泻法,或五行数的分层数内只行五行基数次数的行针手法;再结合纳支法经穴开阖时辰,于时辰初刻段施生成补泻的泻法操作,于时辰正刻段施生成补泻的补法操作,对不盛不虚之证于经穴开阖时辰于五行分层数内行五行基数次数的行针手法.文章提供了适用十二经脉虚实病证,结合生成补泻方法的一种创新泻初补正纳支法的实操方法.

    五行生成数生成补泻法泻初补正纳支法实操方法

    中医时间医学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陈路王学东宋晓香刘艺...
    4387-4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时间医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五运六气、营卫气血运行等规律,探究人体生理病理与自然界时间节律之间关联性的学科,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养生保健中.针刺疗法的作用与时间因素紧密关联,其时-效关系影响着针灸临床疗效,当前研究多集中于探究针刺疗效与时间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但仍存在参数设定不规范、样本量不足、缺乏机制研究等问题.文章基于中医时间医学,从针刺择时治疗、行针时间、留针时间、间隔时间、针刺疗程等方面归纳和总结当前中医时间医学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以期更全面地认识针刺疗法结合时间医学的重要性,拓宽针灸临床诊治思路,为针灸标准化发展提供借鉴.

    时间医学针刺择时行针留针间隔时间针刺疗程

    经络诊察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

    赵耀张朴种文强赵娴...
    4391-4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络诊察是通过探索经脉循行体表的病理改变与疾病发生的相关规律,以协助医师诊疗疾病方法.传统经络诊察方法主要有审、切、循、扪、按;诊察内容包括诊脉和诊皮肤.现代经络诊察方法多样,以王居易经络诊察法为主,在人体生殖、运动、消化等系统及其他特殊疾病中均有应用.通过经络诊察法可提高医生对疾病的病位、病性、病经、病穴、病期及其相关性的认识,指导针灸临床.文章就经络诊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思路.

    经络诊察研究进展应用现状

    明清时期齐鲁医家针灸学术思想研究述略

    官宏张学成贾红玲张永臣...
    4394-4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鲁针灸是齐鲁医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齐鲁医派针灸类书籍、期刊文献的挖掘和梳理,论述明清时期齐鲁医家的针灸学术思想与学术贡献.本研究发现,明清时期齐鲁地区出现了不少医家,他们勤攻岐黄、医德高尚,留下了诸多著作,推动了齐鲁地区针灸学术的进步、发展与繁荣.挖掘、整理明清时期齐鲁医家的针灸学术思想及其相关著作,以促进齐鲁针灸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明清时期齐鲁医派医家针灸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