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引经干预脑病的研究进展

    连佳宁马艺伦皇冯玉张萌萌...
    4815-4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脑部疾病发病率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经药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其引导药物直达病所或进入特定脏腑经络的特性在治疗脑病时具有独特优势.文章对中药引经干预脑病的相关文献及古籍记载进行整理概括,发现引经药能够促进其他药物或成分跨血脑屏障入脑,在中药复方及其制剂中发挥入脑导向作用,某些从中药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还能够修饰药物载体,增强载体脑靶向性,对于中药在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引经理论载体冰片脑病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脑胶质瘤癫痫

    外泌体在情志病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姚明利李琳石薪暖刘玥芸...
    4821-4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情志病以郁证、癫狂、脏躁为主,与现代的抑郁症、焦虑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对应,治疗药物因血脑屏障无法直接作用靶点,亟需开发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外泌体在细胞间通讯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其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靶点的潜力也逐渐凸显.文章阐述了外泌体的生物特性,并从其对情志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两个方面探讨外泌体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的潜力,最后联系中医证候与外泌体的关系,对外泌体作为中医病证结合生物学基础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外泌体情志病抑郁焦虑中枢神经系统

    蛇床子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王宁杨帆王志杰
    4826-4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蛇床子素是从蛇床子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香豆素类成分,是蛇床子的主要单体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抗肿瘤、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在抗肿瘤领域备受关注.研究发现,蛇床子素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扰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诱导肿瘤细胞自噬、诱导肿瘤细胞焦亡、调节微RNA表达、增加活性氧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协同增敏以逆转肿瘤耐药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开发应用前景广阔.文章对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为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新药研发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蛇床子蛇床子素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干预正常产程进展的针刺方法临床应用概况

    曹小丽徐彦龙
    4830-4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针刺干预正常产程的时机和针刺方法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期为产科临床诊治提供参考.针刺干预方式以毫针、电针、腕踝针、揿针、头针、穴位注射为主.其中,毫针针刺对针刺手法要求较高;电针在毫针针刺基础上联合电频脉冲刺激,扩大毫针针刺使用效应;腕踝针、揿针、头针等针刺疗法作用时间久,便于产妇活动;穴位注射利用穴位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干预分娩过程,操作简便,安全性更高.根据干预目的、针具使用特性的不同,针刺介入时机以潜伏期开始、宫口开至3cm、宫口开至10cm、胎儿娩出等节点为主.其中毫针、电针多用于潜伏期开始、宫口开至3 cm左右及第二产程结束,留针时间以30 min为主,在少量研究中第二产程亦有使用,针刺效应时长有所限制;腕踝针、揿针、头针等其他针刺疗法作用时间久,可以满足全产程干预的需求.

    产程时机针刺综述

    穴位埋线疗法的机制研究进展

    王爱娟胡慧彭静涂绍忠...
    4834-4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穴位埋线疗法融会贯通传统针灸与现代科学技术,是近现代针灸理论发展与创新的体现.使用范围广,当前临床约有五十余种疾病使用穴位埋线治疗,病种涉及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疗效肯定,具有全面精细化研究的价值.文章通过整理近15年国内外穴位埋线疗法的机制研究文献,从神经功能、免疫反应、激素分泌、血管通透性、疼痛阈值、肠道菌群、信号通路等方面对其效应机制进行总结,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理论参考.

    穴位埋线机制神经元免疫反应痛阈

    基于脾虚血瘀理论探讨巨噬细胞糖代谢重编程在胃"炎癌转化"中的作用

    李晓方潘华峰
    4839-4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炎癌转化"病机理论认为脾虚为其致病的内在因素,血瘀于脾虚基础上渐生,二者均为重要病理因素.巨噬细胞被证实为肿瘤微环境中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代谢能力最强的细胞群体,可分泌炎性介质、参与炎症反应,在胃炎向胃癌转化过程中,巨噬细胞以糖代谢重编程为主发生代谢改变,重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及功能,促进"炎癌转化",该过程与脾虚血瘀病机理论相契合.文章基于中医脾虚血瘀理论,结合胃"炎癌转化"病机和巨噬细胞糖代谢重编程与胃"炎癌转化"的相关性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胃"炎癌转化"提供参考.

    脾虚血瘀巨噬细胞糖代谢重编程胃"炎癌转化"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鼻咽癌动物模型分析

    张媛鑫南硕郭琳王雪...
    4843-4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鼻咽癌发病率位于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之首,临床表现有鼻塞、回涕带血、耳鸣、复视、头痛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由于鼻咽癌发病位置的隐蔽性和肿瘤侵袭转移的生长特性,临床发现时多处于中晚期,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如何尽早实施治疗以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成为鼻咽癌防治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实验动物为鼻咽癌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模型.本研究通过查询数据库总结现有模型的品种、特征、造模方法,同时进行吻合度评价.结果发现,鼻咽癌的常用造模方法有化学药品二亚硝基哌嗪局部给药、感染EB病毒、注射细胞诱癌等,多是基于西医病因病机构建的模型,仅能表现部分疾病特征,与临床多因素致病存在较大出入,同时限制了中医药防治鼻咽癌的相关进展.因此,有必要改进现有模型,加入中医因素,构建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使其更贴合于临床实际,利于下一步疾病机制的研究.

    鼻咽癌动物模型中西医结合病证特点

    《临证指南医案》"法时"思想探微

    陈旭熊珮宇贾波
    4848-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证指南医案》载有叶天士大量的"法时"思想,其源于《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及《伤寒论》"正气传经""六经欲解时"条文精神.叶天士根据"时、日、周、月、季、岁",时令"阴阳消息"与"运气"观思想,从天人感召,阐发脏腑生理、病理规律,运用于病机推演,及渗透疾病预测、诊断、治法、制方、防病、养生等各个方面.文章通过列举《临证指南医案》相关案例,阐发叶天士"法时"思想与含义,有益于扩展理论认识,贯通中医整体观思维,及有效制定治法、处方,提高疗效.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法时六经欲解时运气

    从《周易》论《伤寒论》"六经"之"三阴三阳"诊疗体系

    王小静张迪
    4851-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古往今来倍受推崇,其学术思想也深受重视,关于"六经"的探讨更是层出不穷,可谓百家争鸣."六经"之名为少阳、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其名称来源于《黄帝内经》,但阴阳的哲学思想可追溯于《周易》.《伤寒论》中"六经病欲解时"体现了天地人阴阳变化、相互感召呼应的思想,故文章将"六经病欲解时"与《周易》卦象中阴阳变化相结合,并参照《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新释"六经",认为《伤寒论》中"六经"包涵了"三阴三阳"诊疗体系.

    六经欲解时阴阳变化十二辟卦三阴三阳《周易》《伤寒论》

    山慈菇品种的本草考证

    刘俊宇秦旭华高攀胥亦...
    4855-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系统查阅相关文献,根据文献所述的植物根茎、叶、花的形态,生长环境及产地等特征,对历代以"山慈菇"为名的药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品种考证,厘清了从唐代至今山慈菇品种变迁的历史.基本线索为从唐代至清代历史上先后出现5种名为"山慈菇"的药材,至近现代各地称为"山慈菇"品种更是多达8种,直到199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颁布后,山慈菇的植物基源才得以确定,规定以杜鹃兰、独蒜兰和云南独蒜兰为山慈菇正品,形成了较为特殊的多基源现象.文章完整地梳理了古今"山慈菇"的药材基源,分析了各个品种的由来、特点及成因,以期为山慈菇的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提供一个清晰的参考.

    山慈菇品种本草考证历史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