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赵伟

旬刊

1004-9290

cvate1632@vip.188.com cvatezbs@163.com

010-5855672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慧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6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中文期刊,集政策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和应用服务于一身,是教育部指导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服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逻辑基点、现实堵点和实践构想

    李思玲周紫玲
    3-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本质是教育与生产力关系问题的深推。教育与生产力必然存在耦合交织。从耦合关系的逻辑基点看,二者具有价值归旨的互融互通、资源要素的相辅相成、实践过程的同频共振,具有理论耦合的合理性。然而现实中,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耦合堵点,存在着职业教育人才在理论上被"需要"但实际上被"低视"的人力资源供给矛盾,产教协同发展"合而不深"的多元群体利益壁垒,职业教育研发能力与生产力发展需要难以匹配而导致成果产出不足等困境。据此,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需要真正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通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强化产学研用一体部署,构建"立地式"研发生态,破解二者耦合难题。

    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耦合

    职业教育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中的促进效应和认知重塑

    宋富娟李红军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先进质态,体现在生产力的质态变革、系统要素的优化组合、创新引领的颠覆性革命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职业教育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技术创新与应用协同、培育创新精神和能力,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混淆类型定位、教学模式现代性缺失以及割裂教学组织流程各要素的认知误区。在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重塑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尤为重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再构职业教育类型与定位认知以使其指向明确和技能适配,重构教学模式认知以提升其适应性和现代性,重塑组织流程认知以优化其协同性和有效性。

    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促进效应认知重塑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综合高中发展的行动逻辑、历史镜鉴与推进路径

    郭静何飞红
    20-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综合高中是增强教育多样性和选择性,以适配学生个性发展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职普融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是奠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打牢学生多维知识结构和技能基础的重要载体。我国曾开展过两次综合高中试点改革,均未取得理想成效。新时期发展综合高中要以史为鉴,遵循服务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逻辑,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的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塑和机制性重建,从加强顶层设计、设置核心课程、建立独立课程体系、地市为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配套制度保障等方面系统推进。

    综合高中教育强国职普融通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

    我国专升本招生政策图景、演进逻辑与发展路向——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

    马继征索丽珍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升本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的枢纽环节,是畅通人才成长通道的关键。2020年在国家战略布局与学生现实诉求共同推动下,专升本招生规模大幅增长引发学界关注。专升本招生政策在国家层面历经粗放发展到紧缩降温,有序调整到再次扩招的演变;地方层面聚焦计划管理、报名、考试和录取制度,呈现动态性与多样态的区域差异。终身教育理念的坚守、职业教育发展的回应、教育公平观的多样选择和高考改革模式的沿袭共同作用,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政策图景。未来专升本招生政策在政策目标上将寻求社会需要与个体发展的协调,功能演进上从应试性走向教育性,选才方式上从路径依赖走向政策创新,最终实现从程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迈进。

    专升本招生政策图景演进逻辑实质正义

    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

    黄璞
    37-4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国家高质量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产业革命对科技发展的新要求、教育强国建设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期待,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层次上移势在必行。开展贯通培养是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丰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促进职普横向沟通纵向衔接、实现学生多路径成才的重要渠道。聚焦"3+4"贯通培养项目,通过对其实施基本情况的梳理,在剖析项目实施亟须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实践机制、多元参与等方面对新发展背景下"3+4"贯通培养项目继续顺利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职业教育体系"3+4"贯通培养职普融通

    从院校主导到区域统筹:对我国产业学院建设的理性追问——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分析视角

    王秋雨史洪波梁裕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分析视角,产业学院因其再生产目标的双重性、再生产过程的跨界性特征,具有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可能性,这构成产业学院建设的时代意蕴。在以院校为主导的局部探索阶段,我国产业学院建设中存在着产教资源布局盲目、校企双主体角色模糊、产教信息沟通不到位的现实问题。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合理规划选择产业学院的产业服务面向、将产业学院融入产业园区建设总体布局、以制度供给构建校企双元协同合作格局、搭建产教信息沟通的公共服务平台载体,实现我国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从院校主导到区域统筹的转变。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产业学院院校主导区域统筹

    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理论内涵、生成逻辑与发展路径

    李阳艾玲芳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是将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发展方式,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有着引领作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包含主客观、多层面、内外部指向、融汇程度和融汇状态等多个维度,是多元主体利益整合之后的话语确定,由核心要素、主体要素和外部要素构成。促进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既是产业结构转型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多元利益主体对职业教育的新诉求,更是职业教育政策对职业教育的新期望。未来需要在服务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服务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升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质量和水平。

    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生成逻辑

    科教融汇背景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新内涵、新困境与新策略

    徐付生申源源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教融汇背景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生发了新内涵,除了既往人才培养要求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充分沟通与交融,还强调科技与教学相容共进、科研与教研协同齐步、科技与教研相辅相成。然而,同样也面临亟待解决的新困境,即科技与职业教育发展融汇难、科研与职业教育教研缺乏协同载体、科技与职业教育教研难以相辅相成等问题。解决上述难题,需要超越传统科学与技术知识二元论,推动知识、技能、科技、教学、科研与教研六维共融共生。根植科技素养,推动科技与职业教育在专业发展中相容共进;新建科研与教研载体,推动科研与教研在课程创新中协同齐步;系统梳理技术知识,推动科技与教研在一线生产与教学同步中相辅相成。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科教融汇技术知识发展策略

    "寒门"职校中的"贵子":对中职生学业成功的透视与反思

    马小婷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中职学生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受教育群体,有着特殊的教育环境和背景。随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职教高考"为主的升学考试制度为中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升学通道。然而,作为底层子弟的中职生洞察到中职教育的结构性约束和生存困境,在就读阶段表达出强烈的升学意愿和对文凭符号的崇拜,通过持续性的学习投入、自我约束和"苦读文化"加强了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和胜任感,并积极寻求社会、学校、教师等重要他人的帮助和资本补给,在带有"劣势"和"缺陷"的学校场域中完成对自我的重塑、逆袭与超越,突破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缺失的结构性困境,进而实现向上流动的社会意义与价值生产。聚焦中职生群体的就读体验和突围过程,分析其升学背后的制度性困境与结构性约束等深层原因,以期为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提供可行策略。

    职业教育中职生学业成功文化生产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校企双元"教育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王永刚
    79-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教育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基于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深入分析,结合"校企双元"教育生态系统要素及运行过程、运行演化规律,遵循"需求识别—价值共创—协作强化—系统优化"的逻辑,提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校企双元"教育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包含技需匹配机制、价值共创机制、协同合作机制、质效监控机制四个子机制。四个子机制构成了一个互相支撑、相互促进的动态交互体系,不仅推动了职业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优化"校企双元"教育生态系统。

    生成式人工智能校企双元教育生态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