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赵伟

旬刊

1004-9290

cvate1632@vip.188.com cvatezbs@163.com

010-5855672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慧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6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中文期刊,集政策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和应用服务于一身,是教育部指导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服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战略人才中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价值、特征与实现路径

    曹晔孟庆国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七种国家战略人才中的高技能人才,对实施高技能人才的战略意义进行了较系统的诠释,分析了高技能人才具有累积性、传承性、实践性、创新性、进阶性、复合性、高精性、引领性、不可替代性等九个方面的特质,提出了当下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采用的企业培养、校企合作培养和职业学校培养三种模式,指出了企业培养、技工院校培养、中高职衔接培养、职业本科院校培养及继续教育等五种具体实施路径,旨在更好地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速推动我国技能型社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

    国家战略高技能人才人才特质培养路径职业教育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研究

    孙红艳吴秋晨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是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为适应职业发展、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不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适应未来发展的基石保障。核心素养导向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政策引导乏力、核心素养重视不足、课程体系固化、核心素养融入不足、教师能力薄弱、核心素养培养受限、评价体系僵化以及核心素养评估缺失等问题。因此,应强化高技能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政策引导,重构技能和素养"双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核心素养培养能力,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核心素养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

    普遍诠释学视域下高职思政理论课有效性提升的机理、目标与路径

    施小龙杜东芳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思政理论课是塑造高职学生正确三观,培养学生崇高思想品质的关键课程。引导高职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程文本原义达成理解,对课程文本蕴含思想的领悟、内化、践行是高职思政理论课有效性的内在目标。当前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存在学生对课程文本语言理解不深、通过语言而领悟思想不透、以思想引领行动的实践不强等低效性表征。借鉴普遍诠释学相关理念,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前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对思政理论课的课程文本进行"语法诠释"和"心理诠释",从而达成深刻领悟课程文本蕴含思想内涵的目标,进而形成提升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有效性的合理路径。

    普遍诠释学高职思政理论课

    解构与建构:基础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建设的技术路径——基于河北省唐山市3所高职院校的调查

    郭孟杰闫志利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基础核心素养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泰勒课程原理,高职院校需要将目标类、文本类、过程类、结果类等4类思政元素融入基础核心素养课程,以期发挥综合育人的效果。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基础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目标设置尚待健全、课程内容尚待丰富、教学过程尚待优化、课程评价尚待改进等具体问题。加强高职院校基础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建设,应进一步明确基础核心素养课程思政目标,强化教材教辅使用管理,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构建立体化建设体制机制,健全多元化评价制度。

    职业教育高等职业学校基础核心素养课程思政

    新时代高职美育实践活动载体的搭建与策略探析——以高职学校音乐教育为例

    贾春丽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是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作为高职美育工作的重要形式,音乐教育具有受众面大、普适性广的特征,能在思政教育、社会交往、艺术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美育工作存在形式单一、资源紧缺、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需要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激励措施等方面全面发力,创新实践载体和组织方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提高学生参与面和获得感。本文以高职校园合唱团为活动载体,从内涵价值、组织管理、教学实施、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高职美育工作的实施策略,以期为高职学校创新美育工作载体提供启示借鉴。

    高职美育实践载体实施策略

    企业视角下高职院校实践课的问题、归因及社会学解释——兼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王珊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实践课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企业视角,采用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通过质性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实践课问题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理念和目标、内容和实施、资源和配置、评价和反馈等四个方面;背后的归因主要是被动参与替代了主动,课堂场域覆盖了课程场域,作为个体作用未带来积极互动,简单应用未形成技术转化;进一步从社会结构和互动理论予以检视,提出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高职院校实践课问题及归因学生能力解决复杂问题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分类建构的形态表征及实施路径

    毛辉王亚南
    52-5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是群内专业资源整合的逻辑依据。基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能力结构模型,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应遵循"底层共享、中层分立(互融)、高层互选"这一理论框架模型。由于不同地区高职院校服务面向的区域产业集群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产业聚焦程度、知识关联程度以及组织管理强度,专业群课程体系呈现四种典型形态表征。基于此,从循产建群,基于服务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确定专业群的建构形态;因群构课,基于专业群建构形态明晰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结构;因课施策,基于专业群课程体系组建教学团队并整合教学资源方面提出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分类建构的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形态表征实施路径产业集群

    职业教育行动建构导向的学习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

    王茜雯闫智勇吴全全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策略的研究。在理念层面,树立行动建构导向的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观。在理论层面,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现代系统论以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理论,分别构建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框架、外部环境分析框架以及个体特质分析框架。在操作层面,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结构,探讨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对策。

    职业教育学习质量行动建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为学而教:"学研训赛创"五环相扣教学模式建构

    谭焱良黄燕梅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做到"职业特性"和"教育本质"的统筹整合对高职院校提质培优至关重要。基于"让兴趣在学习中产生、让思维在研究中激活、让能力在训练中提升、让素质在竞赛中养成、让才干在创新创业中历练"理念,以"支架式教学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具身认知理论、OBE理论和CBE理论"为理论支撑,以"为学而教"理念为引领,构建了"学研训赛创"五环相扣教学模式,旨在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并促进其全方位成长。这种教学模式以政府宏观调控机制、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和校内外资源开发机制为保障机制,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开展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全过程的教育评价,能够形成富有教育内涵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并深植于产业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之中。

    高职院校"学研训赛创"五环相扣教学模式模型建构

    职业教育优秀教材的主编特征是什么——基于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主编简历的内容分析

    赵文平高雅琴李晓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编写者是教材建设的重要主体,其中主编起着主导和引领的作用,优秀教材离不开主编的力量。通过搜集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类和继续教育类特等奖和一等奖的80本教材的133位主编简历,借助筛选假设理论进行属性划分,并对其身份信号进行分析,得到获奖教材主编的主要特征。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建议:第一,拓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材编写力度,发挥双高院校对于教材编写的优势集聚效应;第二,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发展较高的区域对于教材建设的内生助力作用;第三,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材建设,提升教材编写主体的学识素养,以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旨向。

    职业教育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主编教材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