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科技
中国中医药科技

陈可冀

双月刊

1005-7072

jtcmst@163.com

0451-53671501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银行街28号

中国中医药科技/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期刊,具有权威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办刊10年来,努力宣传贯彻党的科技方针、政策、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这一宗旨,保持和发扬中医药学术特点,始终在中医药科技前沿,成为中医药科技和经济建设之桥梁,为中医药面向世界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D-二聚体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及其亚型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周河燃黄挺杨雪飞张志娣...
    191-195,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初步探寻晚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中医血瘀证及其亚型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丁桥医院肿瘤科及胸外科2020 年9 月—2022 年8 月住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四诊、血浆D-二聚体等资料,初步探寻此类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中医血瘀证及其亚型的分布规律.结果:化疗、靶向治疗前后,D-二聚体正常者血瘀证出现频率分别仅为 24.5%、28.6%,D-二聚体升高患者血瘀证出现频率高达87.2%、88.3%;治疗前D-二聚体轻度升高与显著升高两者血瘀证亚型分布相同,出现频率高低依次皆为气虚证、阴虚证、痰浊证、气滞证、血热证,但随着D-二聚体水平升高,痰浊证、气滞证频率则显著增加;化疗后D-二聚体轻度升高与显著升高两者血瘀证亚型分布皆以阴虚证、气滞证、气虚证为主;靶向治疗后D-二聚体轻度升高与显著升高两者血瘀证亚型分布则以阴虚证、血热证、气虚证为主.结论:血瘀证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证候,D-二聚体水平与中医血瘀证密切相关,D-二聚体水平越高,中医血瘀证出现频率亦越高.化疗、靶向治疗不影响患者血瘀证总体证型分布,但影响血瘀证的亚型分布.血瘀证亚型总体分布虚证以气虚证、阴虚证为主,实证以痰浊证、气滞证为主.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是贯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主导证型,但靶向治疗后需重视血热血瘀证;对此开展针对性有效干预,灵活、精准运用活血化瘀疗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血瘀证亚型D-二聚体相关性

    柴郁清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Th17/Treg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张雅丽雷智勇高婷婷高佳炜...
    196-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柴郁清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7/Treg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 60 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柴郁清肝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软胶囊治疗,治疗8 周评价疗效;分别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血脂、外周血T淋巴细胞Th17、Treg的百分比及其相关炎症因子(IL-17、IL-22、IL-10)的变化.结果:治疗8 周,观察组显效16 例,有效12 例,对照组显效8 例,有效13 例,2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 组患者 ALT、AST、GGT、ALP、TC、TG、LDL-C、Th17、IL-17 和IL-22 明显降低,Treg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郁清肝汤能够有效治疗 NAFLD患者,改善肝功能和血脂,调节Th17/Treg平衡及其相关炎性因子分泌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维生素E柴郁清肝汤肝功能血脂IL-17IL-22IL-10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升阳益胃汤对慢性胃炎小鼠胃组织病理变化及p38、ERK蛋白表达的影响

    李孟娜朱明钱陈鑫陈瑞峰...
    200-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对慢性胃炎小鼠胃组织病理变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ERK和丝裂原激活蛋白p38 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小鼠40 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升阳益胃汤组和西药组,每组10 只.以2%水杨酸钠灌胃结合饥饿饱餐因素制备慢性胃炎小鼠模型.成模后给药组分别予升阳益胃汤(10 g/kg)、维酶素悬浊液(0.33 mg/kg)灌胃 30 d.取胃标本病理制片后观察胃黏膜及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小鼠胃组织p38、ERK表达.结果:正常组小鼠胃组织未见炎性病理改变,模型组可见胃黏膜炎症表现,西药组炎症程度减轻,升阳益胃汤组炎症程度明显减轻.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胃组织p38、ERK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升阳益胃汤组p38、ERK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但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可能通过调节p38、ERK表达水平减轻慢性胃炎小鼠的胃黏膜病理损伤.

    慢性胃炎升阳益胃汤病理学p38ERK小鼠

    伏虎平咳饮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血清IL-4、IL-10、TGF-β1影响的实验研究

    仇志锴于映霞李会影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伏虎平咳饮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 只幼龄SD大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6 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伏虎平咳饮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布地奈德),给药2 周后,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IL-4 水平升高,IL-10、TGF-β的含量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伏虎平咳饮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4 含量明显降低(P<0.01),IL-10 含量明显升高(P<0.01),TGF-β含量升高(P<0.05).结论:伏虎平咳饮能够通过升高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血清IL-10、TGF-β1 水平,降低血清IL-4 水平,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伏虎平咳饮咳嗽变异性哮喘IL-4IL-10TGF-β1大鼠

    补肾活血序贯法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内膜形态及VEGF、Vimentin、CK12蛋白表达的影响

    潘丽贞王英钟文亮陈弦...
    205-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序贯法中药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内膜形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组织细胞角蛋白 12(cytokeratin 12,CK1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雌性SD大鼠连续灌胃羟基脲8d复制肾虚薄型子宫内膜模型,造模成功后50 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 只,另取10 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补佳乐组灌胃补佳乐0.3 mg/kg.其余3 组动情期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的消癥合剂;动情前期、动情后期和动情间期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的养膜助孕包,连续给药3 个动情周期,共15 d.干预结束后,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子宫内膜VEGF、Vim-entin和CK12 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和血管数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和血管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 或 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和补佳乐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VEGF的表达量均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中药高剂量组子宫内膜组织Vimentin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补佳乐组子宫内膜组织CK12 的表达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 或0.01).结论:补肾活血序贯法中药可以增加肾虚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组织VEGF、Vimentin、CK12 蛋白表达.

    补肾活血序贯法薄型子宫内膜消癥合剂养膜助孕包补佳乐VEGFVimentinCK大鼠

    清渣汤对玫瑰痤疮模型小鼠皮损组织VEGF、TLR2、KLK5表达的影响

    潘学东李倩芦然于洪敏...
    210-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清渣汤口服对玫瑰痤疮模型小鼠皮损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oll样受体 2(TLR2)、激肽释放酶5(KLK5)表达的影响.方法:7 周龄健康雄性小鼠36 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 组:清渣汤高剂组、中剂组、低剂组、阳性对照组(多西环素片)、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6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玫瑰痤疮造模.造模 24h后给药,模型组给予 0.2 mL 生理盐水灌胃,清渣汤3 剂组分别给予25 mg/kg(低剂量组)、50 mg/kg(中剂量组)和100 mg/kg(高剂量组)清渣汤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30 mg/kg盐酸多西环素溶液灌胃,每日 1 次,共给药 4 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部位皮肤组织VEGF、TLR2、KLK5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皮损组织VEGF、TLR2、KLK5 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清渣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皮损组织 VEGF、TLR2、KLK5 蛋白表达减弱(P<0.05).结论:清渣汤能够抑制玫瑰痤疮小鼠模型皮损部VEGF、TLR2、KLK5 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清渣汤玫瑰痤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oll样受体2(TLR2)激肽释放酶5(KLK5)小鼠

    瓜蒌提取物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改善作用的实验研究

    王巍卢凯诸帆章琪...
    214-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瓜蒌提取物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36 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瓜蒌提取物组,每组 12 只.腹腔注射 20%氨基甲酸乙酯(5 mg/kg)制备大鼠ICM模型,瓜蒌提取物组灌胃瓜蒌提取物溶液4 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给药4 周,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TGF)-1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半乳糖凝集素(Gal)-3],化学发光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 反应蛋白(CRP)].光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TGF-1β、CTGF、Gal-3 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瓜蒌提取物组TGF-1β、CTGF、Gal-3 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SOD活性低于正常组,MDA含量高于正常组;瓜蒌提取物组SOD活性高于模型组,MDA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高于正常组,瓜蒌提取物组TNF-α、IL-6、CRP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心肌组织血管周围见少量均匀分布的胶原纤维.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可见大量胶原纤维,且深入组织间隙,分布不均匀,形态杂乱.瓜蒌提取物组心肌组织形态基本正常.结论:瓜蒌提取物能够减轻ICM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其作用与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关.

    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瓜蒌提取物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大鼠

    黄芪多糖对H22荷瘤小鼠PD-1抑制剂抗癌能力的影响

    林泽晨周河燃钟亚珍陆金华...
    217-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H22 荷瘤小鼠为模型,观察黄芪多糖(APS)对PD-1 抑制剂抗癌能力的增强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 H22 荷瘤小鼠模型,分别给予PD-1 抑制剂和/或不同浓度APS处理,记录肿瘤生长情况,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血浆细胞因子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及脾脏组织PD-1 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细胞类型.结果:(1)APS及PD-1 抑制剂均能抑制H22 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联合用药效果更为显著,且抑制强度随APS浓度上升而增加.(2)APS联合PD-1 抑制剂作用后,血浆TNF-α、IL-1β、IFN-γ、IL-10、TGF-β浓度上升,IL-2、IL-4 血浆浓度下降,肿瘤及脾脏组织PD-1 蛋白表达下降,肿瘤组织CD+4 CD-8 细胞和CD+4 CD+8 细胞浸润比例增加.结论:APS能增强PD-1 抑制剂抗H22 肝癌能力,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抑制PD-1 表达、增加肿瘤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相关.

    黄芪多糖免疫检查点肝细胞癌肿瘤生长细胞因子PD-1蛋白小鼠

    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探讨姜味草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机制

    雷仪玲邬政付张琳崔桂仙...
    223-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姜味草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 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采用阿霉素尾静脉注射法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造模 2 周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及西药组分别予姜味草 900 mg/(kg·d)及盐酸贝那普利0.9 mg/(kg·d)灌胃,连续给药4 周,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24 h TP)、血液尿素氮(BUN)、肌酐(SCr)、白蛋白(ALB)、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大鼠肾组织VEGF含量.结果: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24hTP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给药 14 d、28 d,中药组及西药组24hTP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AL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药组ALB高于西药组(P<0.05),西药组ALB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间BUN及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大鼠血浆及肾组织VEGF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中药组血浆及肾组织 VEGF 低于西药组(P<0.05),西药组血浆及肾组织VEGF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姜味草具有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病大鼠血浆及肾组织VEGF的表达有关.

    姜味草肾病阿霉素蛋白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大鼠

    异泽兰黄素对脑出血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申友奎王雁秋刘飞飞徐良...
    226-230,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异泽兰黄素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射法复制小鼠ICH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分别给予ICH小鼠1、3、10 mg/kg异泽兰黄素灌胃给药3 d.Longa评分法评估小鼠神经缺损情况.称重小鼠脑组织,测定含水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元改变及应激诱导蛋白Sestrin2(Sestrin2)表达,ELISA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B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l-2)、Bcl-2 相关X蛋白(Bax)、天冬氨酸特异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肝醣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结果:异泽兰黄素干预后,ICH小鼠第1 天、第3 天神经缺损症状减轻(P<0.05 或P<0.01),具有时间-剂量效应;此外,ICH小鼠脑部水肿程度降低(P<0.05 或P<0.01),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减少、尼氏小体数量增加(P<0.05 或P<0.01),Sestrin2 荧光表达下降(P<0.01),MDA水平降低(P<0.01),SOD、CAT活性提高(P<0.01),Bax、caspase-3 蛋白表达下降(P<0.05 或P<0.01),Bcl-2、p-AMPK/AMPK、p-GSK-3β/-GSK-3β表达升高(P<0.05 或P<0.01),具有剂量效应.结论:异泽兰黄素对ICH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异泽兰黄素神经元脑出血氧化应激Sestrin2AMPK/GSK-3β凋亡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