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健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健康
智慧健康

旬刊

智慧健康/Journal Smaaart Healthca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八段锦锻炼对慢性肾脏病3期及以上患者肌肉衰减及心血管疾病影响

    轩应利丁婷婷秦丽和瑞斌...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八段锦锻炼对慢性肾脏3期及以上患者肌肉衰减及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入组对象为慢性肾脏病3~5期且平日无规律运动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常规治疗+八段锦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肌肉衰减发生率、10年风险评估模型(ChinaPAR)评估结果。结果 研究组6个月后的肌肉衰减发生率及10年内China-PAR模型评估结果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八段锦锻炼+常规治疗可以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肌肉衰减发生率,降低10年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风险。

    八段锦慢性肾脏病肌肉衰减心血管疾病

    临床教学查房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研究

    陈敏高韵连钟雄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临床教学查房中应用SP联合PBL教学查房模式的效果。方法 将2022年1-5月本院呼吸科的74名医学生分成两组,对照组(n=37)医学生应用传统教学查房模式,观察组(n=37)医学生联合应用SP与PBL教学查房模式,比较两组学生出科成绩、综合能力、教学满意度及思政素养。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与病例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理解和提取能力、自主学习兴趣、临床沟通技巧、文献查阅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思政素养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临床教学查房教学中应用SP联合PBL教学查房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显著提高,对于提升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也有重要价值。

    临床教学查房SPPBL综合能力教学满意度

    胃肠外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过程中实施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李亚芮蒋琳刘魏郭思思...
    108-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肠胃外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过程中实施基于导言—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BOPPPS)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本院胃肠外科实习生74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实习批次分为A组与B组,每组37名。A组给予传统模式的教学,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BOPPPS教学模式的教学,比较两组自主学习能力、出科考试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两组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培训前,且B组各项评分均较A组偏高(P<0。05)。培训后,与A组相比,B组专科理论考核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偏高(P<0。05)。培训后,B组教学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 在胃肠外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过程中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可明显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出科成绩及教学满意度,教学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BOPPPS教学模式胃肠外科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考试成绩教学满意度

    3D打印颌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疗效评价

    王璇司亚萌张浩李长顺...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3D打印颌骨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对其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实习的40名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生,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20年6月—2022年1月,给予其常规教学措施)和研究组(2022年2月-2023年6月,实施3D打印颌骨技术教学),每组20例。对上述不同教学措施实施后的成绩评分、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学生对教学措施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成绩评分显示,研究组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对比显示,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措施的满意度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颌骨技术实施价值高,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教学满意度较高,可积极推广。

    3D打印颌骨技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成绩评分满意度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带教中的价值

    熊开菊冯代莉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带教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实习的60名全科医学规培生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计算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组采取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工作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于教学评价、教师表现、教学内容以及自我感受等方面的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带教中,能够有效提升全科医学规培生的专业能力及其综合能力,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有利于神经内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值得在后续教学工作中推广应用。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神经内科护理带教考核成绩综合能力

    综合性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王晓玲郭明飞高丽枫张春艳...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性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衷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问题导向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改革中引入多样化的实验形式,涵盖传统的实验操作和现代免疫学技术应用,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免疫学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此外,强化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科学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准确、系统地表达实验结果和结论,增强了科学研究能力。改革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总体而言,这样的改革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提高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为未来的医学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综合性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在血液透析室综合性护理干预带教中的应用

    徐燕兰张开贵肖波冯钰...
    123-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互动式教学在血液透析室综合性护理干预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4月在本院血液透析室实习的护士58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实习护士的护理质量、护理考核成绩、教学模式评价满意度。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护士的工作职责和流程掌握能力、护理风险事件处理能力等护理质量的评分均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护士的考核成绩均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护士兴趣得到激发,解决问题能力、人文沟通能力等教学评价均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动式教学带教模式在血液透析室综合性护理干预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较理想,可以提高护理实习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互动式教学血液透析室综合性护理实习护士

    涂氟联合口腔健康教育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观察

    李雪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涂氟联合口腔健康教育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本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实验组采用涂氟联合口腔健康教育方案。对两组患儿刷牙情况、龋齿发生率、正确行为、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刷牙情况更好,对刷牙知识的掌握情况更优,并且龋齿发生率更低;实验组每次刷牙持续时间、餐后漱口方面,正确行为所占比重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龋齿的预防工作中,应着重加强患儿及其家属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以增强其对口腔卫生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传授正确的口腔清洁方法,使家属和患儿能够科学有效地维护口腔清洁。此外,对患儿实施涂氟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率,从而保障儿童口腔健康。

    儿童龋齿涂氟口腔健康教育

    卫生院临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与效果评价

    赵梅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卫生院临床护理在慢病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病情控制、并发症预防、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有着显著影响。但现阶段,卫生院在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跨部门和跨学科合作以及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等方面面临挑战,影响其在慢病管理中的效能。本文进一步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改进建议,包括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深化跨部门与跨学科合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并增加经济投入。同时,卫生院应朝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转变,这将是未来卫生院临床护理的主要趋势。

    卫生院临床护理慢病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袋鼠式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术后疼痛和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李苗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对于剖宫产初产妇实施袋鼠式护理的作用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2020年10月—2023年2月接纳的126例剖宫产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试验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袋鼠式护理,两组均纳入63例,比对两组产妇焦虑、抑郁、疼痛情况、初次泌乳时间、泌乳量、宫底高度、24h阴道出血量、子宫复旧时间、护理满意度及母乳喂养率。结果 试验组产妇SAS、SDS、VAS量表所得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初次泌乳时间早于参照组,产后3d、5d、7d及14d泌乳量均高于参照组,术后24h及48h宫底高度均低于参照组,24h阴道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子宫复旧时间短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及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参照组,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初产妇采用袋鼠式护理能有效减轻其疼痛,改善负面情绪,提高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可减少阴道出血,有助于促进子宫复旧,提升护理满意度。

    袋鼠式护理剖宫产初产妇术后疼痛母乳喂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