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宫颈HPV持续感染临床特征及宫颈脱落细胞中miR-148a-3p、Pax 1、LMX 1A 表达的诊断价值

    拓明花孙兴文赵文慧马鸿云...
    2183-2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临床特征及脱落细胞中微小RNA-148a-3p(miR-148a-3p)、配对盒基因1(Pax1)、LIM同源盒转录因子1α(LMX 1A)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中卫市中医医院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89例宫颈HPV阳性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HPV持续感染分为HPV持续感染组107例和HPV非持续感染组182例.分析宫颈HPV阳性患者HPV持续感染发生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脱落细胞中miR-148a-3p、Pax1、LMX 1A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宫颈HPV持续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289例宫颈HPV阳性患者HPV持续感染发生107例,HPV持续感染发生率为37.02%.两组生殖道炎症、人流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持续感染组脱落细胞中miR-148a-3p、Pax 1、LMX 1A表达水平低于HPV非持续感染组(P<0.05).脱落细胞中miR-148a-3p、Pax 1、LMX 1A联合检测诊断宫颈HPV阳性患者HPV持续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P<0.05),且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为88.79%、80.22%.结论 宫颈HPV阳性患者HPV持续感染发生率高,其脱落细胞中miR-148a-3p、Pax1、LMX1A水平呈低表达,且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HPV阳性患者HPV持续感染的诊断价值.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miR-148a-3p配对盒基因1LIM同源盒转录因子1α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

    穆博然李孟慧刘军李华...
    2188-2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阴道镜结合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11例HPV感染相关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冷刀锥切组为对照组52例,阴道镜联合LEEP组为研究组59例.治疗6个月后评价效果.对比两组疗效、手术指标、炎症因子、并发症、复发情况、HPV清除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外周血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4、IL-17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阴道镜联合LEEP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总并发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复发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HPV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阴道镜联合LEEP用于HPV感染相关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可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提高HPV清除率,且安全可靠.

    阴道镜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前病变复发风险

    复发性流产生殖道感染病原学和蜕膜组织TLR4、MIF、bax/bcl-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李素叶王娇焦艳郭丹...
    2192-2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RSA)生殖道感染病原学和蜕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和Bcl-2相关蛋白(bax)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7月衡水市人民医院RSA再次妊娠出现先兆流产患者103例为RSA组,根据生殖道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另选取正常早孕人流要求终止患者101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蜕膜组织TLR4、MIF、bax/bcl-2 mRN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RSA发生影响因素.结果 103例RSA患者共有52例发生生殖道感染,感染发生率为50.49%;RSA组蜕膜组织TLR4 mRNA、bax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MIF mRNA、bcl-2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bax/bcl-2值高于对照组(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殖系统感染、内分泌异常、TLR4高表达、高bax/bcl-2值是RSA发生的危险因素,MIF高表达是防止RSA发生的保护因素;感染组蜕膜组织TLR4 mRNA、MIF mRNA、bax mRNA表达水平高于未感染组,bcl-2 mRNA表达水平低于未感染组,bax/bcl-2值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RSA患者蜕膜组织TLR4高表达,MIF低表达,bax/bcl-2值升高,生殖道感染可增加RSA发生风险,使患者TLR4、bar/bcl-2水平进一步升高.

    复发性流产病原菌生殖道感染Toll样受体4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细胞淋巴瘤基因-2

    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外周血miR-31表达与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李群董福云邢海燕
    2197-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微小RNA-31(miR-31)表达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为研究组,同期60名健康顺产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外周血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miR-31表达水平.研究组患者根据治疗预后分为正常转阴组73例、血清固定组33例,比较其外周血miR-31表达量、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miR-31表达量对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miR-3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7及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正常转阴组外周血miR-31、TGF-β及IL-10表达水平均低于血清固定组(P<0.05),而IL-17及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血清固定组(P<0.05);ROC曲线显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外周血miR-31表达水平预测治疗效果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0.43,曲线下面积为0.788(95%CI:0.699~0.87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20%、70.33%.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外周血miR-3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存在明显的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失衡,对评估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价值.

    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微小RNA-31辅助性T淋巴细胞17/调节性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治疗效果预测价值

    剖宫产后产褥期感染病原菌及血清PCT、TAC、NLR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赵之明常倩吕颖欣
    2201-2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产褥期感染病原菌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总抗氧化能力(TA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53例剖宫产后产褥期感染产妇为产褥期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53例剖宫产后无产褥期感染产妇为对照组.分析剖宫产后产褥期感染的病原菌特点;比较产褥期感染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和血清PCT、TAC、NLR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TAC、NLR水平对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53例剖宫产后产褥期感染产妇检出病原菌7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支原体;产褥期感染组血清PCT、NLR高于对照组,TAC低于对照组(P<0.05);产褥期感染组患者中,革兰阳性菌感染者血清PCT、NLR水平最高,TAC水平最低(P<0.05);血清PCT、TAC、NLR联合检测预测感染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敏感度为84.91%,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剖宫产后产褥期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临床可通过检测剖宫产后血清PCT、NLR和TAC水平预测产褥期感染发生风险.

    剖宫产产褥期感染血清降钙素原总抗氧化能力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价值病原菌

    产褥感染病原菌和血清TAC、α1-AG、IL-35、IL-6表达及与感染程度的关系

    白东燕吴玉张澍
    2206-2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产褥感染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C)、α1酸性糖蛋白(α1-AG)、白细胞介素(IL)-35、IL-6表达及与感染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及南阳市妇幼保健院产褥感染患者71例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无产褥感染的产妇71例为对照组.对产褥感染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测,并检测所有纳入对象血清TAC、α1-AG、IL-35、IL-6水平,分析不同产褥感染严重程度、不同产褥感染部位患者血清TAC、α1-AG、IL-35、IL-6水平变化.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感染组血清TAC水平降低,α1-AG、IL-35、IL-6水平升高(P<0.05);产褥感染主要病原菌为人型支原体(32.39%);不同感染程度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感染程度血清TAC水平比较为轻度>中度>重度,血清α1-AG、IL-35、IL-6水平比较为轻度<中度<重度(P<0.05);不同产褥感染部位患者血清TAC、α1-AG、IL-35、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AC、α1-AG、IL-35、IL-6与产褥感染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可在产褥期监测以上血清学指标防治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总抗氧化能力α1酸性糖蛋白白细胞介素-35白细胞介素-6感染程度病原菌

    孕晚期无症状B族链球菌感染对阴道微生态环境及母儿结局的影响

    陈佳佳王文强
    2211-2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晚期无症状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阴道微生态环境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无症状GBS感染孕晚期孕妇60例为GBS组,无GBS感染孕晚期孕妇60例为无GBS组,比较两组孕晚期孕妇临床资料、阴道微生态环境(阴道pH值、清洁度、菌群多样性和优势菌)、产妇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产妇不良结局(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窒息、早发GBS病、低体质量儿和新生儿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GBS组妊娠糖尿病占比高于无GBS组(P<0.05),阴道pH值3.8~4.5、阴道清洁度Ⅰ~Ⅱ度、阴道菌群密集度Ⅲ~Ⅳ级、阴道菌群多样性Ⅲ~Ⅳ级占比均低于无GBS组(P<0.05).GBS组剖宫产率与无GB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GBS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67%、16.67%,均高于无GBS组(P<0.05).GBS组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无GBS组(P<0.05).两组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早发GBS病、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孕晚期GBS感染可使孕晚期孕妇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衡,增加胎膜早破、产妇产褥感染和新生儿肺炎概率.

    B族链球菌孕晚期阴道微生态妊娠结局新生儿

    NLRP3/ACS/Caspase-1信号通路在儿童腺病毒肺炎引发心肌应激损伤中的作用

    王晓荣陈中慧聂建军李静...
    2216-2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信号通路在儿童腺病毒肺炎引发心肌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腺病毒肺炎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肌损伤分为无心肌损伤组76例、心肌损伤组36例,检测并比较两组病毒滴度、心肌酶谱水平、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NLRP3通路相关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病毒载量为4×100~6×100 copy/μg的患儿占比最高,无心肌损伤组和心肌损伤组分别为33例(43.42%)、28例(45.16%);与无心肌损伤组比较,心肌损伤组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盐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表达水平高,白细胞(WBC)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高,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P<0.05);NLRP3、ACS、Caspase-1的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P<0.05).结论 血清NLRP3、ACS、Caspase-1水平与腺病毒肺炎导致的心肌损伤相关指标相关,腺病毒可能是通过NLRP3/ACS/Caspase-1信号通路的激活介导氧化应激水平,参与病理损伤进程.

    儿童腺病毒肺炎心肌损伤氧化应激NOD样受体蛋白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1

    2021-2022年西部地区4所医院消化道内镜病毒污染情况调查

    李佼樊丽琳唐亮孙文静...
    2221-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2021-2022年西部地区4所医院消化道内镜病毒污染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西部地区4所医院的2 005例消化道内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A院)有511例、重庆市九龙坡西区医院(B院)有508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解放军63790部队医院(C院)有468例、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D院)有518例,研究4所医院患者消化道内镜病毒污染调查情况.分析4所医院调查对象基础信息、细菌污染情况、病毒污染情况、内镜消毒措施不达标情况.结果 4所医院调查对象基础信息、细菌污染情况、内镜消毒措施不达标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病毒污染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其他病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道内镜病毒污染在不同医院可能有不同的发生率,需从内镜消毒时间、室内空气消毒、手卫生消毒、内镜消毒步骤规范、储存操作等方面完善内镜感控措施,避免病毒污染风险的发生.

    西部地区消化道内镜病毒污染感控举措轮状病毒消毒操作规范

    传统带教方式联合电子学习法在临床微生物轮转学员培训中的应用

    周玉邓新立王科宇龚美亮...
    2226-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传统带教方式联合电子学习法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轮转学员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检验科微生物组轮转学员共4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历水平分层后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分别进行为期2个月的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试验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联合电子学习法.教学开始前对两组医师/技师进行理论摸底考试,教学结束后进行实践技能考核,比较两组考核成绩.结果 两组在教学前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学后,两组间病原微生物培养操作考核成绩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涂片染色镜检、鉴定药敏综合考核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传统带教方式联合电子学习法能提高微生物轮转学员培训的教学效果.

    传统带教方式电子学习法混合教学模式微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