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乳腺癌HPV16/18感染情况及其组织中MDM2、MMP-2、Rb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郑洁徐杰王健姜忠敏...
    3732-3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情况及其组织中小鼠双微体扩增基因(MDM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09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乳腺癌癌组织、癌旁组织HPV 16/18、MDM2、MMP-2、Rb蛋白表达,乳腺癌癌组织HPV 16/18阳性、阴性的临床病理特征、MDM2、MMP-2、Rb蛋白表达,不同临床病理特征MDM2、MMP-2、Rb蛋白表达。结果 相比于癌旁组织,乳腺癌癌组织中 HPV 16/18、MDM2、MMP-2、Rb 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更高(P<0。05);HPV 16/18 阳性患者 MDM2、MMP-2、Rb蛋白阳性率及绝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为Ⅲ级、pTNM分级为Ⅲ级的占比均高于HPV 16/18阴性患者(P<0。05)。绝经、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DM2、MMP-2、Rb蛋白阳性率较高;肿瘤直径>5 cm患者MDM2、MMP-2、Rb蛋白阳性率均高于肿物直径<2 cm、2~5 cm患者,肿物直径2~5 cm患者高于肿物直径<2 cm患者;组织学Ⅲ级患者MDM2、MMP-2、Rb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组织学Ⅱ、Ⅰ级患者,组织学Ⅱ级患者高于组织学Ⅰ级患者;pTNM Ⅲ患者MDM2、MMP-2、Rb蛋白阳性率均高于pTNM Ⅱ、Ⅰ级患者,pTNM Ⅱ级患者高于pT-NM Ⅰ级患者(P<0。05)。结论 HPV 16/18、MDM2、MMP-2、Rb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体征密切相关,且HPV 16/18感染与MDM2、MMP-2、Rb蛋白表达也存在一定联系。

    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小鼠双微体扩增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临床病理特征

    胃癌组织Skp2、D-D、p-STAT3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睿攀张彤张美宝王文月...
    3737-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胃癌组织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D-二聚体(D-D)、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行胃癌手术患者200例为胃癌组,并以消化科20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组。以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D-D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胃组织Skp2、p-STAT3表达,分析各指标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联合检测对胃癌及癌细胞远处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胃癌组Skp2、p-STAT3阳性表达率及血浆D-D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组间胃癌组织Skp2、p-STAT3阳性表达率及血浆D-D水平比较,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高于Hp阴性(P<0。05),肿瘤最大径≥5 cm患者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P<0。05),肿瘤低分化患者高于肿瘤高中分化(P<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P<0。05),癌细胞浸润全层至浆膜患者高于仅浸润至肌层(P<0。05),已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P<0。05)。联合检测诊断胃癌及胃癌远处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胃组织Skp2、p-STAT3表达及血浆D-D水平单独检测(P<0。05)。结论 胃癌组织Skp2、p-STAT3表达、血浆D-D水平变化与Hp感染、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病理特征有关,且各指标联合检测对胃癌及癌细胞远处转移具有诊断价值。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癌组织S期激酶相关蛋白2D-二聚体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人群血清HBsAg自发清除的影响因素

    付敬敬王彬王钱徐安...
    3742-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自发清除的影响因素,提高临床对HBV感染患者的认识水平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23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320例未经抗病毒治疗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学检测指标,分析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自发清除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320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患者中,年龄与HBsAg定量水平呈负相关(r=-0。325,P<0。0001);HBV DNA水平与HBsAg定量水平呈正相关(r=0。333,P<0。0001);女性患者HBsAg定量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患者(z=-4。435,P<0。0001)。121例随访患者随访346。25人年,HBsAg清除患者29例,HBsAg年清除率为8。3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定量水平是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 自发清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老年组患者HBsAg自发清除率及随访结束时HBsAg累积清除率均显著高于青年组患者(P<0。05);男性患者HBsAg累积清除率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基线HBV DNA水平越低,HBsAg自发清除率越高,在基线HBV DNA<40 IU/ml的患者中,HBsAg年清除率及随访结束时累积清除率分别为19。06%和90。29%;此外,基线HBsAg定量水平越低,HBsAg自发清除率越高,在基线HBsAg<10 IU/ml的患者中,HBsAg年清除率及随访结束时累积清除率分别为20。00%和87。29%。结论 年龄较大和基线HBV DNA水平<40 IU/ml是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发生HBsAg自发清除的影响因素,基线HBsAg定量水平是血清HBsAg自发清除的独立影响因素,且HBsAg<10 IU/ml是HBsAg自发清除的预测因子,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自发清除预测因子

    耐三唑类和棘白菌素类热带假丝酵母血流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许诗斯郭鹏豪彭雅琴方静纯...
    3749-3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告1例耐三唑类和棘白菌素类热带假丝酵母血流感染病例。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年10月收治的1例耐三唑类和棘白菌素类热带假丝酵母引起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菌株ERG11基因及FKS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了解菌株对三唑类药物及棘白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结果 患者入院后第20天出现粒细胞缺乏,经调整抗菌药物,感染指标仍持续升高且两次G试验结果≥600 pg/ml,尿培养和血培养样本均培养出对三唑类和棘白菌素类同时耐药的热带假丝酵母;后调整抗菌药物为美罗培南联合米卡芬净和多黏菌素,但患者病情仍危重,预后差,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菌株检测到ERG11基因A395T和C461T碱基的双突变,FKS1基因的T1960C碱基突变。结论 需关注热带假丝酵母的多药耐药情况,加强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

    血流感染热带假丝酵母棘白菌素耐药三唑类耐药耐药机制

    颅内感染淡紫紫孢菌1例及文献复习

    王聪王法财刘金梅梅春丽...
    3754-3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1例颅内感染淡紫紫孢菌的免疫缺陷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了解淡紫紫孢菌所致颅内感染患者的疾病特点、治疗及结局。方法 2023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风湿科通过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在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的脑脊液中检测到淡紫紫孢菌,本研究通过分析这一国内外首例淡紫紫孢菌所致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临床症状与感染情况,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为用药依据,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方案的分析。结果 在临床中检测出1例颅内感染罕见真菌淡紫紫孢菌患者,伴细菌及病毒感染,同时存在发热症状,布洛芬及激素无法退热。其抗真菌治疗初始给予氟康唑疗效不佳,临床药师根据文献及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给药方案,选用泊沙康唑进行抗真菌感染治疗,患者感染症状得到控制,出院后三个月内随访无真菌感染复发情况。结论 在氟康唑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泊沙康唑对本案例中淡紫紫孢菌所致颅内感染患者有效。

    淡紫紫孢菌颅内感染真菌感染抗真菌药泊沙康唑

    烧伤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sTREM-1、TLR4、PCT水平

    王浩李欣董宇侯小倩...
    3759-3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Toll样受体4(TLR4)、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手术的烧伤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35例)和未感染组(245例)。分析烧伤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比较两组基本情况及血清sTREM-1、TLR4、PCT水平,将感染组纳入阳性,未感染组纳入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REM-1、TLR4、PCT对烧伤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35例烧伤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69。05%)革兰阳性菌13株(30。95%),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感染组 sTREM-1、TLR4、PCT 分别为(15。02±4。13)ng/ml、(6。12±1。98)ng/ml、(12。36±4。09)ng/ml 高于未感染组,手术时间为(133。87±10。25)min长于未感染组(P<0。001)。sTREM-1、TLR4、PCT联合检测诊断烧伤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术后切口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5,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烧伤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sTREM-1、TLR4、PCT在感染者中呈高表达,且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烧伤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切口感染致病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oll样受体4降钙素原预测价值

    去腐生新膏联合庆大霉素软膏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感染及对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

    刘奎奉海军曹少博屈碧辉...
    3764-3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去腐生新膏联合庆大霉素软膏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感染及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溃疡且存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分为对照组42例和联合组58例。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软膏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去腐生新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创面恢复情况、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HIF-1α、VEGF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新生肉芽出现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且疤痕平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变动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HIF-1α、VEGF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变动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去腐生新膏联合庆大霉素软膏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感染的疗效较好,可以促进患者溃疡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去腐生新膏庆大霉素软膏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感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感染并发尿源性脓毒症患者NF-κB、TLR4、PCT、PLR水平及其预测价值

    魏明权吴金平王振运陶越...
    3769-3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感染并发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核转录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4(TLR4)、降钙素原(PCT)、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对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感染并发尿源性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115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无感染患者作为非脓毒症组。比较两组血清NF-κB、TLR4、PCT、PL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NF-κB、TLR4、PCT、PLR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感染并发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F-κB、TLR4、PCT、PLR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感染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外周血白细胞(WBC)、PLR及血清NF-κB、TLR4、PCT水平分别为(10。76±3。25)× 109/L、(213。82±39。02)及(77。61±23。61)pg/ml、(78。63±24。02)pg/ml、(3。16±1。05)pg/ml,高于非脓毒症组,外周血PLT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感染并发尿源性脓毒症患者血清NF-κB、TLR4、PCT、外周血PLR水平与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NF-κB、TLR4、PCT及外周血PLR联合预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感染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53,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感染并发尿源性脓毒症可引起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降低。血清NF-κB、TLR4、PCT、外周血PLR水平与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且四者联合可有效提高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感染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预测价值。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后感染尿源性脓毒症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4降钙素原血小板淋巴细胞预测价值健康调查简表

    牙种植修复患者miR-34a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

    舒献碧杨庆龙秋静
    3774-3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牙种植修复患者术后感染微小RNA-34a(miR-34a)、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并分析其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于德阳市口腔医院口腔科接受牙种植体修复术患者211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纳入感染组(n=60)、非感染组(n=151)。比较两组患者miR-34a、Wnt mRNA、β-catenin mRNA及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iR-34a与Wnt mRNA、β-catenin mRNA及IL-6、IL-1β、TNF-α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34a、Wnt mRNA、β-catenin mRNA对牙种植修复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60例术后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厌氧菌54株(79。41%),需氧菌14株(20。59%);感染组miR-34a为(1。58±0。46)高于非感染组(0。98±0。35),Wnt mRNA、β-catenin mRNA 为(1。97±0。58)、(3。59±1。21)均低于非感染组(2。83±0。82)、(4。67±1。69)(P<0。05);miR-34a、Wnt mRNA、β-catenin mRNA 单独及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756、0。776与0。891,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优于单独检测。结论 miR-34a、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牙种植体术后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其机制可能与miR-34a靶向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感染的发生。

    牙种植修复术种植体周围感染预测价值微小RNA-34a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EBV感染对慢性牙周炎外周血miR-155和Th17/Treg表达的影响

    于彬何继红黄星月
    3779-3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感染对慢性牙周炎外周血微小RNA-155(miR-155)、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德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6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BV感染分为EBV感染组21例、非EBV感染组45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miR-155水平、Treg细胞、Th17细胞及Th17/Treg比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55、Treg细胞、Th17细胞及Th17/Treg对慢性牙周炎EBV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EBV感染组吸烟史比例(57。14%)、菌斑指数(2。58±0。27)、miR-155水平(2。32±0。31)、Th17 细胞(3。85±0。52)%及 Th17/Treg 比值(1。84±0。17)均高于非 EBV 感染组,而 Treg 细胞(2。94±0。31)%低于非EBV感染组(P<0。05)。ROC结果显示,miR-155、Treg细胞、Th17细胞及Th17/Treg联合检测预测慢性牙周炎EBV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P<0。05)。结论 miR-155、Th17/Treg表达均与慢性牙周炎患者EBV感染有关,且miR-155、Treg细胞、Th17细胞及Th17/Treg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慢性牙周炎EBV感染。

    EB病毒感染慢性牙周炎miR-155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