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教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教论坛
职教论坛

肖称萍

旬刊

1001-7518

zjltzzs@263.net

0791-83831866;83831957

330038

南昌市红角州学府大道589号

职教论坛/Journal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受教育部职成司指导、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性刊物。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劳动部副部长张小建、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黄尧、劳动部就业培训司副司长刘康、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刘来泉、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孟广平等领导同志担任本刊顾问。自1985年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递职教信息,交流职教经验,促进职教研究,推动职教发展"的宗旨,注重科学性、指导性和可读性,杂志发行覆盖面己遍及全国3l个省(市、区),是我国最具影响的职教刊物之一,深受职教界的普遍青睐,被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江西省十佳优秀期刊"等殊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嵌入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涵义、价值与进路

    唐庆华赵蒙成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启示意义。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职业教育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然而,新质生产力首先是一个新的术语或概念,应用话语分析理论探究这一术语或概念在职业教育话语体系中的特定意涵和价值,对于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澄明和引领意义。在诺曼·费尔克劳提出的语体、话语与风格三要素的文本分析框架中,新质生产力是对当下我国生产力的现状和发展需求的洞见与表征,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且将引起生产关系的调整。相应地,作为话语,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驱动职业教育向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转型,同时预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为了推动新质生产力成为职业教育的常用话语,应当重视政策实践与学术研究实践的传播途径,还应促进各种实际活动广泛使用这一术语,使之成为职业教育实践的日常用语。

    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新质人才培养:能力模型、现实阻滞与纾解策略

    周如俊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中的关键要素,对其画像与特性进行深入探究,可为职业院校人才选拔与培育提供理论指导,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国家战略、社会人才分类、学界术语研究视角对新质人才内涵进行溯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理逻辑分析,构建了职业院校新质人才能力内涵的框架模型,主要包括"四大"维度"十四项"具体要素指标。针对新质人才培养过程遭遇到的"适配性""契合性""同步性"及"匹配性"等问题的现实阻滞,从树立"系统化"培养理念、打造"协同化"育人生态、构筑"适应化"教育内容、修炼"多元化"教育能力等层面提出了新质人才培养纾解策略。

    新质生产力职业院校新质人才能力要素能力模型培养模式创新

    职教混改具体政策的基本内容、现实问题与创新策略

    雷世平刘东南雷宙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教混改具体政策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等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在职教混改基本政策指导下,针对职教混改具体问题而制定的具体措施、行动准则和界限性规定。目前,各地出台的职教混改具体政策对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设立要求、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管理以及支持政策等作了相应的规定。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实践探索经验的缺乏,加之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现行地方政府职教混改具体政策存在非公即私的线性思维定式、内容创新的成色不够高、政策实施的绩效不显著等问题。要推进职教混改具体政策创新,需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扎实推进职教混改试点,深入开展职教混改理论探索,切实加强职教混改政策研究。

    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具体政策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

    混合所有制办学治理体系何以完善:逻辑、机制与案例

    王俊杰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所有制办学作为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是推动人才培养与技术技能创新的有效途径,完善其治理体系是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所在。通过对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治理的逻辑导向与机制的分析,探讨了混合所有制办学中合法性与效率性的博弈与协同。以混合所有制数智工程师学院为主要案例,剖析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的治理结构、投入与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等关键要素,提出了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未来展望和优化策略,为完善混合所有制办学治理体系提供创新思路,助力混合所有制办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有效实施。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治理体系逻辑导向机制分析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的现实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探索性多案例研究

    任雪园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如何推进内部治理体系的优化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选取三所具有代表性的"大混合"型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展开多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当前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价值体系"异化"、制度体系"虚化"、行动体系"弱化"及环境体系"软化"四个方面。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的优化应以价值融合涵养治理文化,以制度完善推进依法治理,以主体行动提升治理效能,以环境革新融通内外治理。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案例研究

    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文化取向探析

    高雅琴赵文平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应然—实然—使然的逻辑出发论述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有利于更好地审视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发展。基于评价导向、文化层次、文化核心要素的维度构建应然视角下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文化取向的三维框架,分别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过程三方面指出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技术取向的实然困境:主体单一化导致评价的全面性得不到保障、操作性知识与非操作性知识失衡、教材理论与实践操作渐行渐远。针对实然困境提出使然的文化取向行动方略:在文化场域中构建文化协商与文化创新的文化共享体;在文化整合视角下实现文化理解,消弭文化隔阂;文本文化和主体文化相得益彰,实现文化共生的过程。

    职业教育教材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技术取向文化取向

    交叠影响域视角下父母疏离对中职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双中介模型

    温义媛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交叠影响域视角下父母疏离对中职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青少年依恋量表中文版、生涯适应力量表、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量表、同伴支持量表和认知融合量表,对1269名中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父母疏离与生涯适应力、教师支持、同伴支持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认知融合呈显著正相关;教师支持和同伴支持在中职生父母疏离与生涯适应力之间起着并行中介作用,且教师支持的中介作用大于同伴支持;认知融合可调节同伴支持与中职生生涯适应力之间的关系,但不可调节教师支持与中职生生涯适应力之间的关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综合考虑家庭、教师、同伴以及个体心理等多重因素,形成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支持体系,以有效提升中职生的生涯适应力。

    父母疏离生涯适应力教师支持同伴支持认知融合中职生

    高职领军教师的成长历程与启示:一项质性研究

    王雪莲涂三广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生命历程视角对领军教师成长中的关键事件、日常行为、生活故事所内隐的思想、蕴涵的理念、遵循的规律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领军教师的成长曲线起伏总相连,有时是稳定而积极的持续发展过程,有时则是停滞、断裂或坠落的剧烈动荡调整过程,其起伏波折是由"危机""转换""启迪""唤醒"等不同力量引发,但站在全局的角度看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是在为后面阶段做准备,这些力量是领军教师实现"二次成长"的宝贵资源。从"生态—系统"及生涯规划理论看,领军教师的成长发展有三个不可或缺的维度: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职业教育生态的适应、教师自我的建构。

    领军教师职业成熟度职教生态自我建构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

    宋庆梅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为社会与国家培育和输送"德才兼备"的全方位人才。基于近年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学生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对人文素养的认知、人文基础知识与人文精神等方面相对缺失,在为人处事、组织协调、与人沟通、团队合作及发明创造等方面存在局限,其深层原因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价值取向存在偏差、人文素养教育师资匮乏、校园文化氛围缺失等,需要从优化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价值取向、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倡导经典阅读、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氛围、从顶层制度上明确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五个方面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社区教育数字治理的内涵特征、制约因素及突破路径

    宋亦芳毛佳莹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治理作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新课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数字治理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发展中,社区教育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聚焦关键问题寻求突破,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治理路径。从理论上看,数字治理属于治理理论与互联网数字技术结合催生的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准范式,而社区教育数字治理则体现出视域的社区性、技术的整合性及教育的平台性特征。研究表明,社区教育数字治理有助于引导社区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助于赋能社区教育高质量提升,有助于助力社区教育结构性嬗变;同时,社区教育数字治理也由于机制制约影响数字治理的协同性,技术制约影响数字治理的支撑性,队伍制约影响数字治理的保障性。因此,需要以制促治优化数字治理的生态环境,以学促治增强数字治理的内驱动力,以融促治强化数字治理的多元价值。

    社区教育数字治理数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