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教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教论坛
职教论坛

肖称萍

旬刊

1001-7518

zjltzzs@263.net

0791-83831866;83831957

330038

南昌市红角州学府大道589号

职教论坛/Journal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受教育部职成司指导、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性刊物。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劳动部副部长张小建、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黄尧、劳动部就业培训司副司长刘康、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刘来泉、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孟广平等领导同志担任本刊顾问。自1985年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递职教信息,交流职教经验,促进职教研究,推动职教发展"的宗旨,注重科学性、指导性和可读性,杂志发行覆盖面己遍及全国3l个省(市、区),是我国最具影响的职教刊物之一,深受职教界的普遍青睐,被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江西省十佳优秀期刊"等殊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市域产教联合体中的多重制度逻辑冲突与协调

    马君梅文娟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域产教联合体是破解我国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举措.通过制度逻辑理论视角对影响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多重制度逻辑进行分析得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和运行兼具政府逻辑、市场逻辑、教育逻辑、社会逻辑和园区逻辑.不同的制度逻辑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发展过程中呈现一定张力和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多元主体价值取向差异化、角色定位模糊化、政策制定与执行二维离散、校企合作貌合神离.因此,寻找相悖逻辑间的平衡点并进行协调是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效能的可能路径:首先应构建公共价值,回应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其次要纵向建横向连,提高联合体治理效能;再次要创新政策执行模式,落实政策细节;最后需紧盯着力点,集聚资源优化校企合作.

    市域产教联合体制度逻辑多重制度逻辑冲突协调路径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产生机理与基本问题关照

    李阳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一种新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组织.产业转型发展、治理机制深入改革和产教融合持续深化是市域产教联合体产生的三大诱因.市域产教联合体组织创新的核心在于通过纵向维度的分工细化与横向维度的合作深化,促进多元主体间的市场交易内部化.根据联合体内部主体间的合作纽带、法人地位、经营权分配与资产所属关系将市域产教联合体划分为紧密型联合体、松散型联合体及混合型联合体三种理想类型,这一分类可以为理解市域产教联合体提供适当的分析概念.驱动机制、合作机制、协调机制和约束机制分别是市域产教联合体运行的核心、关键、基础和保障.未来,应强化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发挥联合体的科技创新作用,助力市域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多元产教融合组织协同发展.

    市域产教联合体产生机理创新逻辑理想类型运行机制

    中国技能形成制度的功能、框架体系与域外借鉴

    张学英张东李雪星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能形成制度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核心制度.有效的技能形成制度应具备三种功能:建立稳定的技能形成资金保障以防范技能投资市场失灵下的技能供给不足,建立同向同行的技能形成伙伴关系以避免多主体行动下的合成谬误,制定技能供给标准与规范以防范标准多样下的技能供需不匹配.相应地,技能形成制度的框架体系要涵盖技能开发资金配置制度,技能供给主体遴选与多元合作伙伴关系制度,技能标准制度,技能学习与训练制度,技能评价与监督制度.基于技能形成制度的国际实践,中国建设技能形成制度体系要能够保障技能形成资金稳定,技能形成路径畅通,技能形成的标准化与前沿性,技能形成的效率与公平.

    技能形成制度技能开发资金配置制度技能合作伙伴关系制度技能学习与训练制度技能评价与监督制度

    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政策特征与审思——基于46份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政策文本的分析

    韩永强王莉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内容分析法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46份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政策文本的分析表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积极运用政策工具,汇聚多方力量,发挥内外优势,擘画具有本区域特色的技能型社会建设图景.相关政策从理念、目标、举措等方面为推进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引,但在政策供给、技能培训制度内部融通、政策激励举措、技能"培养—应用—转化"衔接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应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增进职业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的协调融通,优化政策激励举措,增强技能培养、应用与转化的衔接性,以更好地发挥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政策对实践行动的引领作用.

    技能型社会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政策文本政策优化

    我国高技能人才培育制度的特征、问题与改进——基于42位高技能人才访谈的分析

    曹燕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技能人才培育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制度在高技能人才培育中发挥着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通过对42位高技能人才的访谈发现,我国高技能人才培育制度在资源供给、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成才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如下特征:贯通职前职后培养全过程,深化评价激励机制改革,日益重视成长环境的制度化建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配套制度有待健全,可操作性不强;多元主体参与缺位,制度系统设计不足;培养模式单一固化,课程资源建设滞后;制度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提升多元主体协同效能,构建联动的工作机制;丰富学习资源供给,创新培养模式;优化技能生态环境,营造技能成才氛围,以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自主培养与自身成长的制度环境.

    高技能人才人才培育制度环境

    职业教育工作手册式教材:内在本质与外部功能

    董艳娇崔发周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教材的多样性.只有从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内部结构着手,理清不同职业教育亚类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具体内涵,才能推动职业院校工作手册式教材的"中、高、本"一体化建设.中职学校工作手册式教材主要选取程序性、定向性工作任务,使得学生能够获得职业入门资格;高职专科工作手册式教材主要选取蕴含问题的工作任务,让学生经历较为复杂问题解决的全过程;高职本科工作手册式教材主要选取综合性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且能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现场实际技术问题.根据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外部环境的分析,工作手册式教材具有促进社会成员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服务社会发展、推进"三教"改革、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功能等外部功能.从专业和课程层面深入分析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内涵,是实现其改革功能的必由之路.

    职业教育工作手册式教材"三教"改革教材改革中国特色

    职业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纾解对策——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巩华锋吴雪萍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本科高校教师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职业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对职业本科高校教师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质性分析发现,由于规则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不佳、在职研修不足和机制运行不畅等原因,目前在职业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着专业思想困惑、专业知识局限、专业能力不足和专业情意受挫等困境.为促进职业本科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各利益相关方应完善职业本科高校师资制度,合理配置校企资源,强化职业本科高校教师的在职研修,建构多方合作育师工作体系.

    职业本科高校教师教师专业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新形势下研究生导师培训的模型构建与实践方略

    何爱霞郭存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生导师培训则是优化导师知识结构、提升导师可持续发展能力、解决研究生教育内部困局的有效举措.以ADDIE这一培训领域的经典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依托半结构型访谈,立足"模型构建"与"实践方略"两大向度,可构建出由"教学设计、组织功能、质量提升"三模块、"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等十三要素构成的研究生导师培训模型.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导师培训的现实需求,推进研究生导师培训模型在实践中的生态化运转,应注重"理念上正本清源:以育人思维为指导,实现提质增效""制度上立柱架梁:以组织治理为框架,保障顺利运转""实践上扎实推进: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推进生态循环".

    研究生导师培训模型构建实践方略ADDIE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终身教育政策量化评价研究

    张晓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终身教育政策是指导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略.量化评价终身教育政策,审视政策优势与不足,提出优化策略对于完善终身教育政策体系,服务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结合文本挖掘和PMC指数建模方法构建终身教育政策评价体系,并利用PMC指数和曲面对选取的12项代表性终身教育政策样本进行量化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终身教育政策在政策监管性、政策时效设定、政策工具选择以及政策执行基础等方面还存在优化空间,据此提出统筹多元目标、完善政策工具、加强主体协同以及观照区域情境等政策建议.

    终身教育政策PMC指数模型量化评价

    数字时代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研究——基于美国莫兰大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思考

    穆桐李萧阳杨公安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完全线上教育机构,莫兰大学面向全美K-12教师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莫兰大学根据调研结果设置了时长不等、内容不同的继续教育单元.在课程实施上,指导教师、授课教师与学员的互动贯穿始终,主要体现在准备、展开和延伸三个阶段.在课程评价上,莫兰大学的教师继续教育项目既包括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价,又包括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的评价.对我国的教师线上继续教育实施机构来说,科学开展数字时代的教师继续教育,可以充分借鉴莫兰大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做法,在线上调研的基础上设置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在少教多学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根据柯氏评估模型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评价系统.

    数字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线上课程虚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