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医学研究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
中外医学研究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

师帅

旬刊

1674-6805

zwyxyj01@163.com,zwyxyj.com@163.com

010-83637135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文体路5号院

中外医学研究/Journal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中外医学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主办的医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805、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55/R,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14-83。本刊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本刊以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推广现代医学先进技术、交流临床防病治病经验、普及医学科技新知为己任,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配合宫腔镜术用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价值

    胡利红郑艳华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炔雌醇环丙孕酮片配合宫腔镜术(HS)用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6 月—2021 年 6 月在将乐县总医院进行治疗的 152 例围绝经期AU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6 例。对照组使用HS治疗,观察组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配合H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催乳素(PRL)、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出血停止时间、月经量[月经失血图(PBAC)]、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红蛋白浓度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后,两组PRL、E2、LH、FS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B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95%(3/76),低于对照组的 5。26%(4/76),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0,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配合HS治疗围绝经期AUB患者能降低其激素水平,缩短止血时间,减少月经量,提高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子宫内膜厚度,且较为安全。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激素宫腔镜术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曾依龙黄付杰张利啦常垒...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10 月—2023 年 2 月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85 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数字编号,号数从 1 号到 85 号,将号数打乱排序后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 例)和观察组(43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CVVH治疗,观察组给予HP联合CVVH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病情严重程度及炎症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35%,高于对照组的 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TG)、淀粉酶(AMS)、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低,观察组TG、AM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SI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HP联合CVVH治疗,能明显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效果显著。

    血液灌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

    王强陈建新曹开华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5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收治的 100 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生存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 3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康复速度快的优势,相比于开腹手术来说,虽然远期疗效相当,但是腹腔镜手术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结直肠癌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对产后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李冬梅李蕊王翠花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对产后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1 年 1 月—2022 年 6 月曹县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 64 例产后PO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 32 例。对照组采用凯格尔运动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治疗。比较两组盆底肌力、POP分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OP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OP分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治疗前,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QOL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可以改善患者POP程度,促进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盆腔脏器脱垂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凯格尔运动盆底功能

    维生素B12联合吡仑帕奈治疗脑卒中后局灶性癫痫的效果

    张菁菁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维生素B12 联合吡仑帕奈治疗脑卒中后局灶性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0月盱眙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132 例脑卒中后局灶性癫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66 例。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照组给予吡仑帕奈片,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B12 片。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态脑电图(AEEG)指标、糖脂代谢、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波,α波数目均降低,试验组β波,α波数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BG)和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均降低,试验组WCST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2 联合吡仑帕奈治疗脑卒中后局灶性癫痫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少。

    动态脑电图维生素B12吡仑帕奈脑卒中后局灶性癫痫

    个案式营养追踪管理结合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廖丹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个案式营养追踪管理结合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 年 1 月—2023 年 1 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 60 例GDM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个案式营养追踪管理,比较两组血糖、血脂、血压、不良母婴结局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血糖(2 h 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简易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式营养追踪管理结合运动疗法能改善G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增强血压控制,降低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个案式营养追踪管理运动疗法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

    产褥期产妇疲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傅金腾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产褥期产妇疲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20 年 6 月—2022 年 9 月于莆田市妇幼保健院完成分娩的 81 例产褥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疲乏评定量表(FAI)评估产褥期产妇疲乏现状,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比较不同资料产妇的FAI评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产褥期产妇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81 例产褥期产妇FAI评分为(4。61±1。22)分,处于中度疲乏水平。产次≥2 次、剖宫产、纯母乳喂养、产后出血、社会支持低水平、睡眠质量较差、心理状况不良产妇的FAI评分高于产次为 1 次、自然分娩、混合或人工喂养、社会支持中高水平、睡眠质量良好、心理状况良好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否早产儿、职业状态产妇F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次≥2 次、剖宫产、纯母乳喂养、产后出血、社会支持低水平、睡眠质量较差、心理状况不良均为产褥期产妇疲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褥期产妇处于中度疲乏水平,其疲乏程度可能受产次、分娩方式、喂养方式、产后出血、社会支持、睡眠质量、心理状况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重点关注上述因素,并实施相应措施。

    产褥期疲乏产次喂养方式社会支持产后出血分娩方式

    600例初产妇分娩镇痛临床应用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英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 600 例初产妇分娩镇痛临床应用意向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08 年 1 月—2021 年 1 月福州市长乐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600 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进行分娩镇痛临床应用意向的评估,比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居住地、居住形式、妊娠期合并症、情绪状态、职业状态、分娩效能感、收入情况、付费方式及既往手术史产妇的评估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产妇分娩镇痛临床应用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600 例初产妇中有分娩镇痛临床应用意向 379 例,占比为 63。17%。不同年龄、居住地、居住形式、职业状态、收入情况及付费方式产妇的分娩镇痛临床应用意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妊娠期合并症、情绪状态、分娩效能感及既往手术史产妇的分娩镇痛临床应用意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妊娠期合并症、情绪状态、分娩效能感及既往手术史均为初产妇分娩镇痛临床应用意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镇痛临床应用意向率较高,且影响因素包含多个方面,可作为临床干预措施制定的参考依据。

    初产妇分娩镇痛临床应用意向影响因素

    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分析

    潘恬杨立张慧理孙海芬...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溶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 2019 年 1 月—2023 年 2 月在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 90 例ACI溶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术后出现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56例(62。22%)为观察组,未出现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34例(37。78%)为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研究ACI溶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发病时间、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心房颤动、梗死部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心房颤动及梗死部位为ACI溶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心房颤动及梗死部位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 0。899、0。637、0。654,敏感度较高。结论:ACI溶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反复发作与脑卒中神经缺损程度、心房颤动及梗死部位有关。

    急性脑梗死溶栓临床症状反复发作影响因素

    血清ET、心电图T波对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蒋达锦姚旋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素(ET)、心电图T波对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 月—2022 年 5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 102 例外伤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 12 个月,根据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n=12)与存活组(n=90),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血清ET、心电图T波变化,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ET、心电图T波及其他临床因素与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发生的关系。参考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ET、心电图T波对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随访 12 个月,102 例外伤脑出血患者中有 12 例死亡,发生率为 11。76%(12/102)。两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血肌酐(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年龄、ET水平、心电图T波倒置占比、血肿量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ET水平、心电图T波倒置、血肿量均是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ET联合心电图T波预测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风险的AUC为 0。904,高于血清ET、心电图T波单一预测的 0。773、0。771(P<0。05)。结论:年龄、ET水平、心电图T波倒置、血肿量均是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ET联合心电图T波预测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较高。

    内皮素心电图T波变化外伤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