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小学教材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小学教材教学
中小学教材教学

郭个

月刊

2095-9338

010-58758617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

中小学教材教学/Journ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Educa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元协同:学校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的未来路向

    谢翌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学校课程缺乏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须推进多元协同机制支持高质量课程体系的建设.伴随课程改革从课例、课程到课程体系的转换,学校课程建设机制也从"单维切进"走向"多元协同".高质量教育建基于以学校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大协同机制",主要体现为多主体、多资源、多场域的协同.

    学校课程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多元协同

    学科实践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陈丹琴林习
    8-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目标,也是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兼具学科特征、高级性和道德关怀.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形成学科思维,走向学科理解;解决真实问题,指向实践创新;强化道德认知,提升个体品格.学科实践遵循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致力于学科知识的生活化运用,主张学习者开展真实的学科探究,有助于学习者形成学科思维与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实现个体道德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学科实践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科实践,须强调学科特征,融通学科与生活,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学科实践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思维学科理解

    "五育融合"式学科教学优化的内在逻辑

    田雪范雨婷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育融合"式学科教学指向人的身心整体、多方面关联与和谐发展,蕴含着高质量发展所追求的全面、公平、均衡、开放、绿色、协调的价值取向,既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高质量教学的题中之义.不能因为"五育融合"所表征的整体性、关联性、均衡性特征而贬抑学科课程与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优化学科教学.以"五育融合"指导学科教学变革,一是要厘清"五育融合"的逻辑起点;二是要把握"五育融合"式学科教学的逻辑遵循.面向未来,基于"五育融合"教学变革的路径有:将"五育融合"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以核心素养为基点设计"五育融合"式学科教学目标;挖掘和利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五育融合"资源;以适宜且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学科教学活动;通过"五育融合"式学科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个性且可持续发展.

    五育融合五育并举学科教学

    教材视域下的问题思维培育及说理写作实践

    石修银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语文教材提出说理要有针对性,并为此选用了具有问题思维的说理性文章,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问题思维分析与说理.教师应当利用教材,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与语文活动三个维度落实问题思维的培育,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和说理写作的水平,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问题思维说理性写作语文教材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习作教学理解与重构

    王红霞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习作编排体系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建构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为教师理解与优化习作教学提供了课程建设层面的支持.教师可以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归属点,激活项目学习的驱动点,锚定任务联动的结构点,把握过程评价的落脚点,将习作教学纳入学习任务群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习作教学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

    量感的内涵探析与培养策略

    吴立宝任占杰高博豪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量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主要包含量的感性体验、量的理性感知、量的测量判断、量的计算应用、量的单位转换、量的合理辨析,具有直观性、参照性、经验性、转换性、近似性特征,具有从感性的向理性的,进而向辨析的进阶的发展趋势.可以以下五种策略助力学生量感的形成与发展:以直观性为切入点,初构感知表象;以经验性为抓手,筑牢发展基础;以参照性为引领,靶向精准完善;以转换性为驱动,赋力灵活生长;以近似性为帮助,降低发展难度.

    量感数感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综合认知地理特征能力教学的内涵及实施建议

    王学涛王静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认知地理特征的能力是地理学科关键能力体系的重要维度,而中学生自主创生该能力是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应然选择.一线教学中,因教师认知不足与能力缺乏导致学生在认知地理特征时存在"无视化""碎片化""机械化"等学习困境.综合认知地理特征能力的教学遵循三个原则:学为中心、系统建构、遵循认知规律.其实施流程为发现问题—创生方法—优化结构;实施要求为情境真、问题链、深度研、结构化、个性化.

    高中地理地理特征关键能力区域认知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叶学义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历史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其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是落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历史课程中的家国认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为此,教师需要在解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础上深挖每课的思政主题、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创设思政情境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以实现历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实现高中历史课程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中历史课程思政思政资源学科德育

    管窥历史发展主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石尧谭敏胡雪兵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发展主线以教育重演论为理论基础,按知识的历史发展顺序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模拟体验"的方式参与知识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由此获得物理知识.历史发展主线适合物理规律教学、实验仪器教学和技术设备教学,一般采用问答式、辩论式、活动式三种教学方法.历史发展主线的提出,能为物理教材的编写提供有益思路并推动本土化教学模式的创生.

    物理教学教学逻辑历史发展教学主线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化学单元整体教学思考

    韩建丰高凌蕊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路径.单元整体教学是深度学习发生的载体,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保障.其实施路径包括凝练引领性学习主题、提炼认识角度和思路、协同规划核心任务、自主建构认知模型、精细设计学习活动、应用评价持续发展.单元整体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须转变教育理念,领会将单一课时教学变革为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意义,思考教学实施策略并积极实践,在建构素养发展型课堂的同时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