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for Teaching Research in School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与精品论文相遇: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应有之义——基于2023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转载论文的分析

    张定强刘成龙
    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数学教师与精品论文相遇,是专业素养提升的应有之义.一方面,精品论文所蕴藏的数学教育主张、思想、实践等能深度影响数学教师,成为助推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动力之源;另一方面,数学教师与作者在整体性、个性化、时代性、展望性相遇中,不断地进行深度对话与交流、吸收与创造,形成的数学教育共识成为助推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智慧之源.

    精品论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

    凸显角本质的学习路径研究:初识角的概念

    巩子坤许佳敏张芳铭黄旭冉...
    6-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角是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起点,但教材与教学关注较多的是不同角的性质,而不是角的本质.文章提出凸显角本质的"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教学,并展示第一课时"初识角的概念".研究者通过教学实践与研讨,得到完善的学习路径:基于现实角,抽象出图形角;通过分类,探索角的特征,得到数学角;通过创造角,理解角的特征.由此提出教学建议:借助分类,初识角的概念;动手创造角,直观感知角的特征.

    角的本质角的概念学习路径

    基于读写连接和产出导向法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型建构与实施

    钱小芳张慧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重输入、轻产出,导致学生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阅读和写作同为意义建构的过程,共享许多知识和技能,存在双向影响关系,因此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文章基于读写连接与产出导向法,提出读写结合教学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力图为我国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提供参考路径,以促进学生读写素养的均衡发展.

    读写结合产出导向法读写连接写作教学

    科技议题在跨学科实践中的应用图景与价值意蕴——以"电解硝酸盐制备氨"为例

    邢力丹丁伟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电解硝酸盐制备氨的科技议题为研究背景设计跨学科实践,采用电化学手段实现氮元素不同价态的转化,引入日常水质检测试剂对电解产物进行定性测定,创新性地使用智能手机比色法对电解产物NO-2 进行定量表征.借助氮元素"价-类"二维图谱分析电解过程,能促进学生理解不同价态含氮物质间转化的科学本质,发展数据分析论证等学科关键能力,养成跨学科思维和协作能力,提高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科技议题跨学科实践电解

    基于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索——以《古文观止》为例

    刘晓佳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整本书阅读"虽然成为阅读教学的共识,但还存在无连贯性、无整体意识、无阅读深度等问题.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将教学分为释义层、解码层、评鉴层三个层级指导阅读实践,可以为"整本书阅读"构建起有序、有梯度、有连贯性的学习体系,实现深度阅读.比如,《古文观止》的"整本书阅读"可以通过通读文本、梳理归纳各类文体特征、经典文本迁移写作这样的层级进阶模式,结合单合联动、读写融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作品中汲取养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层级阅读《古文观止》整本书阅读读写融合

    依据统编教材编写特点 重构小说文本教学内容——以《百合花》为例

    左高超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三要素和主题是小说教学的起点和主要抓手,但小说教学的落点不能停留于此,还要紧扣教材编写意图,依据教材双线组元的编写特点,将小说的教学内容拓展到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小说".以《百合花》为例,"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要求我们认真落实教材"学习提示"中注意细节描写的要求,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赏析文本细节的角度去解读小说.再者要抓住小说"清新俊逸"的语言风格,将品味文本特色语词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最后,也要关注单元主题"青春的价值",引导学生通过转换叙述视角来感悟青春,实现单元人文主题的升华.

    阅读教学小说文体特征

    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项目式学习的问题链设计——以"三等分角工具的制作"项目为例

    唐恒钧郑蓉蓉蒋逸卿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包括外显成果与内隐成果两个方面,但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容易仅关注外显成果的完成情况,而忽视学生内隐成果的塑造.学生沉浸式情感体验是形成内隐成果的必要前提.文章以"三等分角工具的制作"项目为例,呈现明暗双线交融的项目活动流程与设计实例,并提出关注文化体验、创设文化情境、把握文化脉络等设计要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式学习项目成果情感体验问题链

    数学"微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辅助角公式"的探究为例

    吴国文黄晖明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探究活动在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孕育自主探究精神,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探究"是数学探究活动的"袖珍体",重心置于探究方法的梳理和探究过程的开展上,有效解决了数学探究活动中活动时间长、思维跨度大、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微探究活动中探究问题的育人价值体现(为什么要探究)、探究内容的合理重组(探究什么)、探究过程的自然开展(怎么探究)等要素进行分析,尝试设计并开展微探究活动.微探究活动过程中积累的探究经验和方法,可以为数学探究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

    中学数学微探究探究活动

    语篇视域下的散文教学——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

    张增光张原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本质上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要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需要在阅读中关注一个语篇的主题、目的、意图、传意效果等.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在语篇的视域下从语篇的对话关系、基于情感表达的语境、语体形式的语言运用、基于行文布局的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完成探究任务训练学生的文本解码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教学回忆我的母亲阅读能力

    亲历统计过程 培育数据意识——以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

    孙敏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是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内容是培育数据意识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探讨培育学生数据意识的几个阶段,即经历现实性的数据收集过程,唤醒学生的数据调研意识;经历多样性的数据整理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据表达意识;经历辩证性的数据描述过程,提升学生的数据解读意识;经历生活化的数据分析过程,培育学生的数据决策意识.

    核心素养数据意识统计与概率折线统计图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