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

潘纪平

月刊

1000-419X

jiaoxuedacankao@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2007年出《大语文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说阅读教学——以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陈玉梅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说阅读教学实践,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进行深入研究.聚焦于明确必备知识、培养学科素养以及通过情境活动引领学生关注核心价值观,结合具体实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提高"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效果.

    教学评一致性必备知识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新高考背景下的小说深度阅读

    钟翠婷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调提升学生综合阅读素养的重要性,探讨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小说深度阅读能力,提出基于小说三要素的解析原则和把握文本整体构架的教学策略,以及创新阅读教学场景、革新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高考高中语文小说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思辨性阅读视角的高中语文教学

    徐明春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重要任务群,不仅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更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评价等综合素养的考查,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未来学习竞争力的关键.基于思辨性阅读视角,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能为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思辨性阅读视角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怀乡"类文本的群文阅读教学思考

    张良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初中语文"怀乡"类文本的教学为例,探讨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群文阅读是基于新课标和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单一化和固定化,以一个议题为核心连接多个文本,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运用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课堂,让课堂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怀乡"类文本教学策略

    "1+X"群文阅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

    齐莉莉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1+X"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并深入分析该阅读模式的特征.这一教学模式以一篇主要课文为核心,结合特定议题,拓展相关阅读资料,构建结构化文本资源,通过集体建构达成阅读共识.研究发现,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升学生综合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1+X"群文阅读综合阅读素养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多文本阅读教学

    郝献忠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时代,学生面对的阅读材料呈多样化趋势,这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从学习任务群的视角探讨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提出任务目标分解、任务群内关联引导、跨学科融合、启发式问题引导思考、多元化评估手段等策略,以培养学生在多文本阅读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任务群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的教学实践

    崔红梅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课改教育政策的应用与落实,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成为当前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整体阅读质量难以提升,学生无法自主获取相应的语言知识,如何开展好比较阅读教学成为教师们重点探究的问题.探究比较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从明确比较重点、优化比较方式、善用对话机制、注重同类比较、强化教学评价五个角度,对组织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高中语文比较阅读法教学实践

    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

    包小芹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辨性阅读是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法验证自身的预期见解,使其始终保持质疑与探索的学习心理.探究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从创设合理情境、引入思维导图、优化问题设计、拓展学习资源、完善总结评价等五个角度,对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新课标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细读教学:诗词的志趣表达

    张峰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学生而言,诗词的学习不仅是对诗词所承载的结构性知识的学习,更要在诗词的细读品鉴中感受到作者隐藏在文本之中的志趣表达.从诗词的语言表达特征着手,结合新课标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分析利用细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知诗词志趣表达的教学实施策略,为高中诗词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文本细读诗词志趣

    聚焦水月意象 搭建学习支架——《赤壁赋》景、情、理交融特征的教学探究

    梁昌玉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创作的赤壁"一词两赋"中均含水月意象,其中以《赤壁赋》中的水月意象意蕴最为丰富复杂.教学中可以通过搭建合理的支架,帮助学生感受水月意象营造的美景,思考美景引发悲情的原因、苏子针对悲情阐发的人生哲理,进一步梳理景、情、理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水月意象搭建支架景、情、理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