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得体:写作语篇文体对语体的内在要求

    唐玖江荣维东何攀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喜欢追求文采,这类现象已经偏离了正常的写作教学,因为它不具备正确的语体意识.写作语篇的文体内在地规定了语体,二者是对应关系.就写作教学而言,语言表达要得体或语体要得体意味着要适合文体的要求.也就是说,语体适合文体即为得体.对所有语体都要求有文采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将中学语文写作课程与教学领域的语体分为四类:科学语体、文艺语体、评论语体、事务语体,分别从词汇、句式、语法、修辞、总体特征等方面阐释它们的语言表达特点,以期为中学语文写作课程与教学提炼必要的语体知识.

    得体语体文体写作语篇文采

    朱文叔儿童教育观探析

    童霞牟泽雄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文叔作为20世纪杰出的语文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及儿童读物专家,丰富的教育经历、教学实践和教材编辑经验,使他形成了独特的儿童教育观.朱文叔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有必备的普通知识和生活技能,提供给儿童适应生活的材料和工具;启发儿童的智力、涵养儿童的德性,使其具备适应生活的能力和方针.他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提出了具体的教授法、使儿童努力的教授法和差别的教授法.朱文叔儿童教材观的论述包括教材的价值、教材内容的选择、选材标准、教材如何适应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以及教材研究的基础五个方面.这些观点与当下的教育观念相契合,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朱文叔儿童教育观生活本位

    情境性评价:语文课程评价的新视角

    张二雄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境性评价与情境教学相契合,是一种注重质性的评价策略.因其主张情境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功用,而被认为是一种适合语文课程的评价方法.情境性评价淡化教师的"预设",着眼于课堂的生成性过程,核心在于激励与唤醒.这种评价要求教师树立平等的对话意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得到凸显.将评价旨归引向体验与审美,以期消弭过多的功利性,有效落实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情境性评价语文课程学科素养

    创设真实情境 落实大单元教学——以"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为例

    钟贻顺陈雨琪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统编教材的使用,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大单元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和落实大单元教学的重要载体.在大单元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首先要基于学习任务群设置"大情境",然后根据"大情境"分设各单元的学习情境,再依托单元情境设置情境任务,最后围绕情境任务开展学习活动,以实现大单元教学的落地.

    真实情境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考名句默写试题探析

    任明满李涛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课标、教材、考试的一致性是实现教学评一致的关键.从三者的实然状态来看,三者之间既有深度契合之处,也存在疏离之处.就古诗文名句默写而言,进一步深化核心素养测评,促进教学评一致性,可从两个方面着手:灵活把握课标、教材与高考的关系,创设真实、开放的情境,挖掘经典古诗文的当代价值;整体观照新课标学业质量对学业水平表现的进阶性描述,提高命题框架的结构化水平.

    核心素养高考语文名句默写学业质量标准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路径的实践与思考

    周雨然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将明线"人文主题"与暗线"语文要素"相结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双线组元结构,并以"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串联起单元的阅读教学.这样的单元编排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一定的教学参考,教师应利用好教材,对体系内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教读课上夯实基础,在自读课上迁移知识,在课外阅读中拓展延伸,从实际学情出发,帮助学生搭建阅读支架,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双线结构三位一体大单元教读自读

    循证理念下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与实践

    王宇嘉陶波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为例,阐述循证理念下整本书阅读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中的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确立最佳证据后,合理运用证据,设计整本书阅读各阶段的作业,并通过效果评价,反思优化,最终提高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循证理念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

    天然去雕饰 彰显真课堂——品程翔作文指导课《补写"游感"》

    甄新丽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程翔老师执教的《补写"游感"》作文课追求真性情、真思想、真感悟,聚焦学生的课堂文本创作、沉浸式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拓展.程老师通过学情洞悉,策略引导和积极的语言建构,牢牢坚守住了语文课的本真本性.整堂课教得纯纯粹粹,简单、自然、单纯、智慧、有味.这种极朴极真之追求,才是语文教学的大追求.

    程翔作文教学思维拓展语言建构本真课堂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基于言语心理分析的说辞专题教学实践

    代景民曾伶俐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说辞是用来劝说对方听从自己建议的言辞.教师在教学时可将说辞文本组成专题,引导学生从言语心理角度展开分析、学习劝说技巧.落实说辞专题教学,教师要确立原则,遴选文本,组成专题;带领学生从言语心理角度出发分析文本,了解古人的劝说策略及言辞表达;让学生利用学到的说辞技巧,进行微写作训练,培养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说辞类文本教学实践的落实,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策士的论辩智慧,进而提升其文言文阅读素养.

    说辞说辞文本言语心理劝说对比研读微写作

    形象·主题·思辨——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与原著的比较分析

    邱舒琪曾军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较原著主要有两处改动,即"布、伊二人夜谈"故事线的删减与"差点结了婚"情节的省略.比较分析原著与教材选文的文本差异,可知改编后的课文在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探究与思辨拓展三方面提供了教学新思路,即主次分明,善用留白.了解并利用文本差异来改进文本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文本探究意识.

    《装在套子里的人》形象主题思辨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