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开发与市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月刊

1005-8141

zykfsc@163.com;zykfysc@188.com

028-68107829;68107828

610015

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24号

资源开发与市场/Journal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点刊登国内以自然资源为主、兼顾社会经济资源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资源开发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资源与环境、资源管理、开发与保护等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旅游地居民公民意识量表开发与检验

    杨金华肖宁章锦河李谦...
    641-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旨在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乡村居民作为乡村发展的主体,其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提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目前学术界对乡村旅游地居民公民意识的研究涉及较少,能测量的量表更是少见.以乡村旅游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化访谈,提炼出乡村旅游地居民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及结构维度;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问卷预调研等方式确定居民公民意识的初始量表,并对安徽宏村、湖南张谷英村和靖港古镇3个乡村旅游地所在居民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地居民公民意识量表由主体意识、法律意识和公共意识3个维度,共10个测项构成,量表的信效度俱佳.

    乡村旅游公民意识乡村居民量表开发量表检验

    水-土-能-碳关联下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进分析

    王浩坤陈红秦帅刘卓...
    649-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动力.考虑"水—土—能—碳"关联,使用全局共同前沿下三阶段超效率EBM-GML模型,测度2000-2021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动态演进、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现实情况下粮食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长率为1.007,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整体得到提高,东北地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明显高于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后发现,外部因素较大程度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整体存在着34.98%的潜力未得到释放,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分别存在43.14%、24.01%和39.96%的提升潜力;粮食主产区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存在收敛,三大地区收敛性存在差异,其中东北地区各项收敛程度最大.各地结合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方向和潜力进行调整的同时,通过降低各地区间的外部环境差异是实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升的有效途径.

    全要素生产率粮食主产区外部环境因素空间收敛

    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影响研究——以中国沿海11省区市为例

    贾文菡狄乾斌陈小龙
    658-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规制是影响经济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因素.基于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2010-2020年数据,以《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准自然实验,并用熵值法测度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水平,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存在显著促进作用;②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存在持续性与滞后性;③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北部与南部海洋经济圈环境规制与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间不存在显著影响,但东部海洋经济圈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④海洋科技创新在海洋环境规制促进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海洋环境规制新旧动能转换准自然实验双重差分法

    川渝地区天然气与氢能产业融合度提升研究

    张建平朱力洋王富平敬兴胜...
    667-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能研究及产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形成新一轮热潮,氢能如何与传统化石能源特别是天然气融合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川渝地区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天然气产销重合地,对其开展天然气与氢能融合发展研究极具指导意义.在分析天然气与氢能产业融合制约性因素上,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得到了影响度最高的制约性因素,并通过模糊评价法对川渝地区天然气与氢能产业融合度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建议:①通过氢能产业链长制促成装备制造与氢气供应的协调发展;②开展颠覆性技术研发,释放气氢融合的巨大经济发展动能;③深入推进区域氢能交易中心和碳交易市场建设,加速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的转型升级;④强化企业氢能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加快提升企业转型内生动力.

    川渝地区气氢融合发展能源转型氢能商业画布双碳目标氢能交易中心新能源发展

    哈长城市群人口与建设用地协调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田伟民赵映慧王子彤葛子澳...
    67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冷热点分析模型、离差系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0-2020年哈长城市群人口与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分析人口与建设用地的规模变化协调和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并划分类型,最后利用地理加权模型分析协调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哈长城市群各县(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失,人口与建设用地发展不同步,总体呈"人减地增"的发展趋势;②研究期内,规模变化协调度持续下降,以中度失调为主.耦合协调度呈小幅上升趋势,以中度失调为主,哈长城市群东南部协调度高于西北部,地级市市辖区协调度高于县(市);③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人均财政支出对哈长城市群人口与建设用地协调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人口建设用地协调发展时空演变

    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研究

    鲁亚运姚琴
    687-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为科学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决策支撑,对于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6-2020年11个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并结合Da-gum 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和Moran's I指数等统计计量方法,揭示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空间关联性和动态演进特征.结果显示: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东海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北海区和南海区,各省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正在缩小;②区域内的差异较大且没有明显改善,区域间差异呈现明显下降趋势;③短期内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同一层次中内部流动概率较高,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期向好趋势不变,时期越长向上转移的概率越高.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熵值法基尼系数时空特征

    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 同演变及影响因素

    张轲王嘉嘉张春璐
    698-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推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新动能.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DEQ(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三系统的综合得分,采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观察其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因素.结果表明:①发展水平方面,三系统均呈现持续攀升的变化特征,其中数字经济子系统的提升幅度最大;②结构性差异来源方面,全国层面差异的主要来源由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为数字经济,七大经济区的差异来源和时序变化各不相同;③全国的DEQ协调度等级有所提高,由中度失调进入濒临失调阶段,七大经济区的协调度在时间上呈现逐年好转的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呈现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④不同影响因素对全国及七大区域三系统协调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数字经济生态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变影响因素耦合协调发展模型

    山东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吴艾旻公衍照曹凤彤
    709-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保障中国农业现代化及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采用熵值法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山东省及其16地级市2011-2021年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引入障碍度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内部制约与外部驱动因素.结果发现:①在时间上,山东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存在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不足的短板;②在空间上,山东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服务高水平集聚于鲁东地区,而低水平则集聚于鲁南地区;③内部制约上,山东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受到阻碍作用最大的5个因子依次为农业保险深度、农药供应量、农业供电水平、农业贷款深度以及农业科技服务投入水平;④外部环境驱动上,城镇化水平、创新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对山东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质量为抑制作用.

    农业社会化服务时空演化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

    高速公路影响下的空间知识溢出与地区产业升级

    王菲李善同
    720-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塑经济关系网络和优化经济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基于高速公路网络数据,探讨了交通发展对空间知识溢出及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速公路建设不仅有助于缓解空间距离对地区间空间知识溢出的阻碍作用,还有利于弱化地区间经济或文化距离等其他分割因素对空间知识溢出的限制,增强异质性发展水平或不同文化地区间的知识扩散,使得地区产业升级更加受益于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应重视并充分利用交通发展对空间知识溢出的积极影响,强化区际互联互通的同时,消除阻碍空间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的隐性壁垒,从而有效推动地区产业升级.

    高速公路空间知识溢出产业升级多维距离

    高水平开放战略下自贸区创新政策纵向挖掘与横向比较研究——基于江苏自贸区视角

    夏后学王鹏程刘明伟
    730-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自贸区提升战略的落实需进一步发挥创新发展政策的支持引领作用.以江苏自贸区及城市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频次统计、节点编码技术等可视化工具方法,纵向挖掘创新治理政策的重点领域,并从制度创新、产业布局、载体建设、创新投入四大维度开展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项目""人才"等政策语义呈高频分布,反映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的市场主体、重要抓手及重要基础;"管理服务""支持与激励"等体现了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这一结论在不同自贸片区略有差异,表明自贸片区发展方式具异质性特征;江苏自贸试验区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金融创新等领域,三大自贸片区及所在城市产业略有重叠.

    高水平对外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挖掘内容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