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菊ClKRPs转录因子的鉴定及分子生物学分析

    杨雯婷张佳凝何子涵任镘蓉...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Fisch.ex Trautv.)Ling et Shih]为菊科菊属植物,二倍体,基因组较小,为栽培菊花的亲本之一.KRP是植物中独特的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本试验以甘菊为材料,克隆ClKRPs基因,分析其基本理化性质、构建系统进化树、miRNA靶基因预测、保守基序分析.结果表明,ClKRPs转录因子相对分子量为29.10~144.30,ClKRPs蛋白都为酸性蛋白;ClKRP1、ClKRP2、ClKRP3、ClKRP5、ClKRP6、ClKRP10、ClKRP12、ClKRP14、ClKRP15 蛋白为稳定蛋白,ClKRP4、ClKRP7、ClKRP8、ClKRP9、ClKRP11、ClKRP13、ClKRP16 为不稳定蛋白.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甘菊 ClKRPs蛋白可以分为两大类.利用MEME软件识别出6个甘菊ClKRP保守基序.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5个ClKRP基因与4个miRNA结合.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和分析甘菊ClKRPs转录因子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甘菊(Chrysanthemumlavandulifolium)ClKRPs系统进化树理化性质

    玉米BTB-TAZ蛋白与转录因子ZmBET10的互作分析

    刘玲玉李紫媛张思怡曹宏哲...
    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玉米BTB-TAZ蛋白与转录因子ZmBET10的互作关系,本研究构建了玉米BTB-TAZ蛋白ZmBT4、ZmBT2a、ZmBT2b和转录因子ZmBET10(ZmBET10a,ZmBET10b)的酵母双杂交载体,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玉米BTB-TAZ蛋白与转录因子ZmBET10的互作关系.结果发现,共转化AD-ZmBT4、AD-ZmBT2a、AD-ZmBT2b 分别与 BD-ZmBET10a、BD-ZmBET10b 组合的酵母在三缺培养基(SD/-Leu/-Trp/-His)和三缺添加3-AT的培养基(SD/-Leu/-Trp/-His/3-AT)上均能正常生长,而对照组均不能在三缺、三缺添加3-AT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表明玉米BTB-TAZ蛋白ZmBT4、ZmBT2a、ZmBT2b均能与ZmBET10转录因子ZmBET10a、ZmBET10b在酵母细胞中直接互作.为明确BTB结构域在BTB-TAZ蛋白与转录因子Zm-BET10互作中的功能,本研究构建了 ZmBT4、ZmBT2b蛋白BTB结构域的酵母双杂交载体,进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BTB结构域与转录因子ZmBET10的互作,结果发现ZmBT4、ZmBT2b蛋白的BTB结构域ZmBT4-BTB、ZmBT2b-BTB均能与ZmBET10互作,表明BTB结构域在BTB-TAZ蛋白与转录因子ZmBET10互作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阐明BTB-TAZ蛋白在玉米抗病中的功能与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玉米BTB-TAZ蛋白ZmBET10BTB结构域酵母双杂交

    高粱可溶性焦磷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赵博仝骁鹏伍文文张楠...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中可溶性无机焦磷酸酶(Soluble inorganic pyrophosphatase)能够通过协调细胞质中的生糖反应和质体中的糖酵解反应,在糖与淀粉的转化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为明确高粱SbPPase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以高粱'Tx623B'为材料,克隆了 SbPPase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RT-q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bPPase基因全长1 217 bp,包含6个外显子、5个内含子,CDS区为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是稳定性较高的亲水蛋白.SbPPase蛋白属于c100217超级家族成员,包含典型的焦磷酸酶结构域.系统进化树表明SbPPase蛋白与禾本科稷黍类作物的焦磷酸酶序列高度相似,其中与玉米亲缘关系最近.RT-qPCR分析该基因在叶部的表达量较低且稳定,根部基因的表达量随着高粱成熟逐渐增高,推测该基因与胁迫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探究高粱中糖分合成路径及为高粱含糖量性状改良提供基础.

    高粱SbPPase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

    干旱胁迫下登木油菜转录组分析

    郭素平袁燕米马玉珍程鲁豪...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干旱胁迫下白菜型油菜基因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登木油菜为试验材料,苗期正常灌溉为对照,干旱8 d为处理组.通过分析登木油菜不同水分条件下差异表达的基因,发现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显著性差异基因共有3 057个,其中显著性差异上调基因1 616个,显著性差异下调基因1 441个.GO注释的显著差异上调基因共7 172个,显著差异下调基因共731个;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参与干旱胁迫的上调差异基因富集的通路主要有RNA降解、真核生物核糖体的生物合成、核糖体、嘧啶代谢、嘌呤代谢等,参与干旱胁迫的下调差异基因富集的通路主要有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作用、亚油酸、α-亚麻酸代谢等;发现转换SNP位点共285 555个,颠换SNP位点共485 985个.本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登木油菜基因表达有差异,丰富了白菜型油菜的基因信息资源库,为后期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白菜型油菜干旱胁迫转录组分析

    甜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花蕾差异基因转录组测序分析

    张必周白晨吴新荣张自强...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甜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在形成过程中的差异基因,以甜菜不育系(MS137,MS301)和保持系(OT154,OT302)为材料,取二年生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经分析共获得花蕾期差异基因257个,GO功能注释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催化活性、水解活性、生物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转运.KEGG功能结果注释表明差异基因涉及新陈代谢、戊糖及葡萄糖醛酸转换及淀粉和蔗糖代谢.结果表明有8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甜菜育性调控,其中,GDSL酯酶基因、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果胶裂解酶基因、果胶酯酶基因等在不育系中显著下调表达,相关基因表达量的降低,花粉成熟过程受阻,形成不育;UDP-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细胞色素P450基因在不育系显著上调表达,植物生长素类分泌过剩,导致花粉败育,甜菜雄性不育.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甜菜不育系育性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甜菜不育系保持系转录组

    木薯RZFP锌指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其蛋白原核表达

    葛中元赵惠萍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锌指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适应环境胁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锌指蛋白在木薯的生长发育以及抗逆境胁迫中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分离鉴定并克隆了一个MeRZFP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大小为1068bp.首先对其进行了系统进化树和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其含有zinc-ribbon和zinc finger-C3C4这两个保守结构域.进一步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MeRZFP,筛选出了相对适合其菌株生长的温度,结果表明该蛋白最适表达温度为28 ℃,并且对重组蛋白pET28a-MeRZFP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以及Western-blot验证,结果显示该蛋白大小为39 kD.为进一步探究木薯RZFP在木薯应对环境胁迫时发挥的功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木薯RING型锌指蛋白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5种十字花科植物KEA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和比较进化分析

    郭力金玉环刘丹青李永光...
    4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K+/H+逆向转运蛋白通过调节细胞内K+和pH稳态,在植物的营养、生长、发育和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利用全基因组分析5种十字花科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琴叶拟南芥(Ara-bidopsis lyraia)、小鼠耳芥(Arabidopsis pumila)、亚麻荠(Camelina sativa)和盐芥(Eutrema salsugineum)分别鉴定出6、6、12、18和6个KEA基因.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和motif分析表明以上48个KEA基因隶属于Clade Ⅰ和Clade Ⅱ两个亚家族.共线性分析发现,在小鼠耳芥和亚麻荠进化中,KEA家族成员既经历了全基因组复制同时又经历了片段重复事件,而拟南芥、琴叶拟南芥和盐芥中大部分KEA成员以经历分散型复制事件为主.比较进化分析表明5种植物KEA家族的旁系同源基因在进化中的主要动力为纯化选择.物种间KEA基因的共线性分析表明十字花科物种之间存在复杂的进化关系.小鼠耳芥KEA基因的表达明显响应高盐胁迫,其中ApKEA2.1/2.2、ApKEA6.1/6.2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暗示复制基因对功能发生分歧.本研究是对植物中K+/H+逆向转运蛋白的新认识,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K+/H+平衡与钾素动态营养机制提供了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

    小鼠耳芥KEA基因家族十字花科进化基因表达

    龙眼DlFNS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泽宇朱明喜陈昊泽刘明源...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分析龙眼DlFNS蛋白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从龙眼转录组数据(SRAaccession:SRP155595)中筛选和鉴定出一个DlFNS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lFNS蛋白序列中含有530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2731H4353N735O764S21,具有跨膜结构但不含信号肽,是亲水蛋白,主要定位在内质网中.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是DlFNS蛋白中主要的二级结构元件.利用SWISS-MODEL构建三级结构模型,并利用Ramachandran评估三级结构模型,结果表明构建的三级结构模型可靠.FNS蛋白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lFNS蛋白与阿月浑子FNS蛋白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龙眼DlFNS基因的功能及其在龙眼类黄酮合成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龙眼DlFNS生物信息学分析

    高温胁迫下橡胶树白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何永祥李芳肖莹韩乔慧...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构建高温胁迫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橡胶树白粉菌基因表达的RT-qPCR体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EF1、GAPDH、CH、H3、PBS2、TUB、CU 7个候选内参基因进行表达水平测定,并结合△Ct法、GeNorm、NormFinder和Refindre对其进行表达稳定性分析.分生孢子时期基因表达稳定性为 EF1>H3>PBS2>TUB>GAPDH>CH>CU,萌发期为 GAPDH>EF1>PBS2>CH>TUB>H3>CU,侵染期为EF1>GAPDH>PBS2>H3>TUB>CU>CH,在菌丝生长期和产孢期,基因的表达稳定顺序分别为EF1>GAPDH>CH>H3>CU>TUB>PBS2 和 EF1>GAPDH>H3>PBS2>CU>TUB>CH.综上所述,EF1基因可以作为高温胁迫对橡胶树白粉菌基因表达的理想内参基因.本研究结果为高温胁迫下橡胶树白粉菌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内参基因.

    橡胶树白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温度

    RNA-Seq挖掘黄绿卷毛菇中核黄素合成途径差异表达基因

    刘峰曹东宗渊李云...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黄绿卷毛菇和双孢蘑菇的基因表达差异,挖掘黄绿卷毛菇核黄素合成途径的主效基因,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黄绿卷毛菇和双孢蘑菇进行二代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黄绿卷毛菇和双孢蘑菇中共检测到26 818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11 236个基因在黄绿卷毛菇中表达上调,15 582个基因表达下调.KEGG富集结果显示,共有19 988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其中在维生素代谢途径中有813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核黄素代谢通路中,黄绿卷毛菇和双孢蘑菇中共有5个参与核黄素合成代谢的结构基因没有产生差异表达,有6个在黄绿卷毛菇中呈现不同程度上调.核黄素转运蛋白MCH5的同源基因CL911.Contig3_ALL(Almch5)在黄绿卷毛菇中特异表达,log2FC值高达12.98,同时Almch5与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中核黄素转运蛋白MCH5高度同源,都具有相似的7bp3.1A转运蛋白功能域,表明Almch5可能是转运黄绿卷毛菇中核黄素的主效蛋白,这为黄绿卷毛菇中核黄素合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黄绿卷毛菇双孢蘑菇差异表达核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