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陈清洲

双月刊

1006-7353

zrkx@mail.ccnu.edu.cn

027-67867240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继续教育学院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然科学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大学教学指导期刊,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湖北师范学院、江汉大学、荆州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襄樊学院、孝感学院、湖北教育学院、郧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院校协办。本刊以大学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职业教育本专科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教师教育为己任,服务教学,引导自学,积极传授与交流创新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师的现代性危机:表征、根源及纾解

    周起煌周守军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是现代性不断增长的过程.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既提升了教育的整体水平,也生成了教师的现代性危机.知识权威之消解,"打工人"之彰显,信任危机之生成,意义创获之贫困是教师的现代性危机的基本表征.其背后的根源主要是确定性与技术崇拜,科层制度与绩效主义,工具理性与精致利己,消费主义与娱乐至上.据此,纾解教师的现代性危机则需要:转变知识与教学观念,重塑教师角色;丰富教育生活,拓展发展空间;树立良师形象,完善信任制度;重整伦理精神,加强实践反思.

    现代性危机教师信任知识观工具理性实践反思

    数字技术赋能成人情境学习:机理、困境与路径

    徐诗艺邵晓枫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境学习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与环境互动获得知识,是适合成人发展,促进终身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从成人学习本质、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五个方面赋能成人情境学习,促使传统学习空间向智慧学习空间进化,增强学习活动的沉浸性,从而提高成人学习效率.在数字技术赋能成人情境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困境,应从以下方面推进成人情境学习:激发与保持成人学习动机、实现技术与教学场域的深度融合、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以助力转识成智作为成人学习过程核心、注重学习评价的人文精神.

    数字技术情境学习成人情境学习

    继续教育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的价值向度与实现路径

    肖立志
    14-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提升民众获得感与幸福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极具现实意义.继续教育有助于破除弱势群体累积劣势、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对乡村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政府、职业院校、教育机构等主体要将构建乡村人才队伍体系,拓宽致富增收渠道,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弥合城乡发展鸿沟,全面预防大规模性返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为价值追求.从具体实践层面来看,应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继续教育,畅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渠道;加快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满足弱势群体成长需要;促进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全面夯实乡村共同富裕基石.

    共同富裕继续教育乡村振兴贫困代际传递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以"电力机车总体及走行部检查"课程为例

    毛永文闵喜瑞阙晓宇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积极意义,提出一种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方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学习效果 5 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为 16 个二级指标.其次,通过专家评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课堂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该模型对"电力机车总体及走行部检查"课程进行量化评估,得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级为"良好".最后,从教学媒体多样化增强课堂互动、教学程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三个方面提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结果表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客观、科学、合理反映课堂教学质量等级,并能识别出具体指标的薄弱环节,为后期整改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我国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现状与培育策略——基于30所高职院校549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

    张丽娟周自波杨泽辉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息息相关.基于前期研究成果《职教学生数字素养框架》,编制《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调查问卷》,对全国 30所高职院校的 5495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数字教育硬环境尚可,但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整体表现一般.具体表现为:数字知识存在欠缺;数字技能掌握不够;数字态度表现不一,即数字安全和数字道德表现良好,但数字意识相对较弱.需要从加强政策引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元协同推进三个层面着手培育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提升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整体水平.

    职业教育数字素养高职学生培育策略实证研究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字化教学变革:价值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李文倩徐春雪路云珲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已经到来,教育领域的教学数字化变革是大势所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字化教学变革的价值逻辑在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重构教学资源与环境、创新教学与评价方式.然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字化教学变革面临数字化教学内容滞后、数字化教学环境不佳、数字化教学能力不足以及数字化过程评价缺位等现实困境.必须采取五个方面措施应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字化教学变革带来的挑战:一是革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数字知识和技能;二是重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数字化学习空间;三是重塑教学方式,增强数字时代幼教人才的适应性;四是提升教师能力,保障数字化教学质量;五是创新评价模式,数字赋能过程性评价.

    数字化教学变革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助农直播电商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侯靖俊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网络直播销售的繁荣,网络直播为农产品销售创造了条件.高职院校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养助农直播电商人才既能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适应性,又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助推乡村振兴.但高职院校在助农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培养标准适应性不足、培养模式适切性不够、师资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基于此,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一是对标行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新标准,二是实施产教融合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三是多措并举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这些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效缓解了农产品直播销售专业人才短缺.

    职业教育直播电商助农直播人才培养乡村振兴

    数字时代的智能导师系统:历史演进、现实困境与未来进路

    李香勇王艳
    50-5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的加持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应用,智能导师系统在提升教学效率、开展个性化学习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但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困境.文章从梳理智能导师系统的发展历史出发,审视其目前在定位、作用、伦理等方面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详细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进而从"正确认识角色定位,探索教学应用创新""增强可用与易用性,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加强伦理道德研究,规范现实应用伦理"三个方面探索其对教育教学支持的应然路向,以便深入地认识智能导师系统的定位和特点,促进其在数字时代的助学、助教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智能导师系统ITS数字时代人工智能

    课程思政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获得感研究——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

    张启尧孔媛媛杜运潮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关乎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的未来发展方向,他们的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以学习意愿为中介变量、学业倦怠为调节变量,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获得感的概念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学习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感知道德义务对学习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2.学习意愿在学习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感知道德义务与学习获得感间有部分中介作用;3.学业倦怠对学习意愿与学习获得感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进一步探索不同前因变量组合对学习获得感的驱动,研究发现两条驱动路径,且学习意愿和低学业倦怠在两条路径中为共有核心变量.据此,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获得感为目的,提出相关建议.

    课程思政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获得感计划行为理论

    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建设现状——以西北地区8所高校为研究对象

    王改花赵姣阳曹志伟张李飞...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新媒体蓬勃发展,从 2012 年起,全国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高校数量逐年增加,但各高校对该专业的课程开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新文科的建设背景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调查了西北地区 8 所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程开设情况和学生们对于课程开设的满意度,以期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开设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新文科网络与新媒体课程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