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期学习者文化能力测评模式的理念与特点

    祖晓梅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学习者文化能力的测评是文化教学评估的核心内容之一.一直以来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大多采用文化知识测试来评估文化教学的效果,这种传统的测试方式不能全面而准确地测评中文学习者的综合文化能力.本文以《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为依据,阐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文化教学评估模式的理念和特点.这种对学习者文化能力的测评模式具有评估内容的综合性、评估过程的持续性、评价主体的多样性、文化能力测评与语言水平测评相结合等特点,体现了新时期文化教学评估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文化教学评估文化能力测评

    新时期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理念、路径与实践

    郑洁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提出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新思路.相较于"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传统原则,《<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应用解读本》中提出的文化活动更具体更有效地将语言与文化教学结合了起来.本文讨论了不同文化教学活动的特点及其如何实现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具体的话题讨论不同类型的文化教学活动如何成为语言与文化教学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应用解读本》语言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活动

    基于学习者认知特点的中国文化教学设计和等级划分

    王晓慧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与循序渐进性规律.通识教育范畴内的文化教学,应与学习者认知特性紧密结合,遵循螺旋式上升路径进行内容编排,并依据学习者认知能力与各阶段技能培养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本文聚焦《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及其应用解读,深入探讨中国文化教学内容的组织架构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对基于学习者认知特点与基于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两种文化教学等级划分标准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阐释其内在联系与差异.

    文化教学学习者认知能力等级划分教学设计

    《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与黄梅戏文化教学

    张瑾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提供了将黄梅戏纳入文化教学的依据.本文认为黄梅戏作为文化教学资源具有剧目种类多、资源获取便捷的特点,通过赏析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理解黄梅戏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念、戏曲表演特色,获得与之相关的地方文化体验.以语言教学逻辑贯穿黄梅戏文化教学,有助于学习者形成相关文化的语言产出乃至融合黄梅戏文化元素的创意性文化产品生成,进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黄梅戏文化教学戏曲文化体验式教学

    互补与借鉴:全球语言教育标准的融合发展

    丁安琪杜天润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国际通行的三个重要语言教育标准——《美国外语教育协会语言水平指南》《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和《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阐述了它们的修订情况及各自特点,分析了其个性优势,揭示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交际为中心、重视交际任务和功能、分级及分级能力描述细化等共性特征.本文还探讨了各标准间互补和借鉴的意义,包括为学习者提供优质语言教育体验、帮助教师制定教学策略、促进跨文化理解等,并提出要充分利用这种互补与借鉴,需加强标准研究、促进对接合作,同时各国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以推动全球语言教育标准的融合发展,培养优秀语言人才.

    语言教育标准美国外语教育标准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框架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语言水平大纲2024版》的特点及其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配合使用问题

    张洁梁霞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对 2024 年 4 月发布的《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语言水平大纲 2024 版》进行了深入解读,指出其创新之处及其对中文教学的启发意义;继而探讨了如何将新大纲与 2021 年中国教育部颁发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配合使用,以收到博采众长、相得益彰之功效.相信两者的配合使用可对美国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文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分班和毕业考试标准的制定以及中文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等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国际中文教育语言测试《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语言水平大纲》《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动因、目标与路径

    刘豪妍姜丽萍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中文教育实现职业化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对"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创新,以培养出一批"懂中文、精技术、通文化"的新型中文人才.本文首先梳理了"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动因,主要包括历史发展内因和供需关系外因;其次界定了"中文+职业技能"人才的内涵特征,构建了能力框架,进而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最后就"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提供了具体建议,主要包括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旨在精准培养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中文+职业技能"人才,以期为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实现融合发展、迎来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初级汉语口语慕课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张浩罗鸿宇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汉语口语慕课中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揭示了多模态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首先,介绍了慕课和多模态的基本概念以及汉语慕课研究的发展情况;其次,分析了汉语口语慕课"初级汉语口语入门"中第十五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多模态使用情况,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模态组合以促进教与学;最后,提出了汉语口语慕课在制作和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希望本文成果能够为汉语口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习者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汉语口语慕课多模态教学研究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培养规格与课程设置献议

    孙莹李泉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立,为国际中文二语教育确立了高学历师资人才培养的制度化保障,这是国际中文二语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一个新节点.本文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将专业博士的培养规格确立为中文二语教学学科建设领军人才、中文二语教学实践的大国工匠;建议在专业博士的课程体系中,设立"中文二语教育史""中文和中文二语教学独特性专题""二语教育和中文二语教育主文献研读"三门必修课程,同时确立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的专属课程,并论述了相关的理据.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培养规格课程设置

    埃及本土中文师资现状、问题及建议

    陈郁洁陈宏郑懋森
    7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埃及的中文教育发展历史悠久,本土中文教师队伍初具规模,逐步壮大,成为埃及中文教育的主要推动力量.本文调查了埃及本土中文师资的现状,分析了有利于本土师资发展的条件,包括:中埃友好关系的积极促进;政府对中文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孔子学院及中方机构的有力支持;本土中文教师享有较高社会地位;具有悠久的中文教学历史;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汉学专家;完备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健全的教师成长机制.研究发现,当前埃及本土中文师资仍面临一些问题,包括:语音、汉字专业知识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薄弱;汉语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资源选择和开发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工作满意度不高,出现职业倦怠感;反思深度不足,学术研究积极性较低等.最后,本文从政府、高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针对埃及本土中文师资发展的建议.

    埃及本土中文教师孔子学院一带一路师范专业